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族法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进程中,尊重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尊重民族法学发展规律,构建我国民族法学学科体系和加强民族法学研究,对多民族国家的法制建设以及国家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多民族国家中进行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充分考量各民族的发展状况.而且要在发展进程中保持民族关系的和谐,以保障发展进程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制度基本特征.中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特色。当代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态势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的全面展开,如何促进少数民族政治发展就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少数民族政治发展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更加坚决地坚持和维护祖国大家庭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在现有的国家政治体系框架内。真正实现各民族共同控制和管理国家政权以及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使各少数民族都能够在国家范围内与人数众多、经济化发展较先进的汉族平等相处,共同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政治发展要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三个方面下大功夫。  相似文献   

4.
试论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主义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而产生的,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构建和发展、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及政府行为合理性、民族经济增长以及协调民族国家内部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正向功能。同时,它又是“双刃剑”,具有负向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是一个在特定的国家体制之下形成的民族,56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以国家为基础,与国家的存在密不可分。因此,教育引导全国各民族成员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牢固树立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高度认同中华民族,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行为方式、情感、习俗和思维方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凝聚民族全体成员心灵的纽带,是各民族交流和发展的源泉,是民族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思想源泉。民族性的重要表现是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危机最根本的是文化危机。教育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独特的价值,被视为实现国家目的的重要工具;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发挥教育的民族国家认同功能和文化认同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坚守教育的民族性,是指在制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设定、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组织、社会舆论营造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中要始终突出民族性,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侯悦  肖琼 《学子》2015,(5):13-15
一、引言在当前"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谐共存"的大背景下,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新颁布的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各高校要结合本省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与管理,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各种实用性人才,为各民族共繁荣、共发展奠定基础。"高校是不同民族人群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地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不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而且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我国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历来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使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认同及其根源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提速 ,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解构和重塑着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这为各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平台。与此同时 ,全球化又无情地侵占和挤压着民族国家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侵占和挤压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 ,从而使各民族国家又面临着认同危机。各民族国家既要持守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又要面向全球化 ;既要认同传统社会 ,又要不断重建新的认同。本刊特约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文章 ,他们分别从认同危机的涵义、人学视野中的共识及认同、文化认同的根源以及认同的未来重建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现发表出来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提速 ,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解构和重塑着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这为各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平台。与此同时 ,全球化又无情地侵占和挤压着民族国家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侵占和挤压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 ,从而使各民族国家又面临着认同危机。各民族国家既要持守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又要面向全球化 ;既要认同传统社会 ,又要不断重建新的认同。本刊特约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文章 ,他们分别从认同危机的涵义、人学视野中的共识及认同、文化认同的根源以及认同的未来重建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现发表出来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对当代认同危机问题的几点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提速 ,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解构和重塑着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这为各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平台。与此同时 ,全球化又无情地侵占和挤压着民族国家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侵占和挤压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 ,从而使各民族国家又面临着认同危机。各民族国家既要持守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又要面向全球化 ;既要认同传统社会 ,又要不断重建新的认同。本刊特约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文章 ,他们分别从认同危机的涵义、人学视野中的共识及认同、文化认同的根源以及认同的未来重建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现发表出来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提速 ,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解构和重塑着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这为各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平台。与此同时 ,全球化又无情地侵占和挤压着民族国家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侵占和挤压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 ,从而使各民族国家又面临着认同危机。各民族国家既要持守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又要面向全球化 ;既要认同传统社会 ,又要不断重建新的认同。本刊特约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文章 ,他们分别从认同危机的涵义、人学视野中的共识及认同、文化认同的根源以及认同的未来重建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现发表出来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跨越了种族、民族、国家的边界,业已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民族教育全球化体现为各国家、各民族、各文明体之间教育的相互依存、合作互动和利益共享,但民族教育全球化在其发展过程中蛰伏着民族多元文化同一化的危机。因此,民族教育的发展应当选择"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坚持本土与国际视野相结合,回归教育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14.
【专题导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各国纷争,周边地区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各民族不断融合,逐步形成了统一趋势。秦朝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两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边疆各民族发展较快,并和中原联系加强;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友好交往是主流。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共同进步,各民族的交往融合是以统一为前提的,因此,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16.
承德避暑山庄不仅仅是清朝皇帝在此处理国家政务、治理国家的重要场所,而且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方面,在进一步巩固各民族政治联盟方面发挥了非常独特的作用。承德避暑山庄的肇建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是清朝政府成功实现了正确民族政策的标志,也是清朝民族政策是集中国封建王朝民族政策之大成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民族和民族发展规律问题,历来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十分重视。中国共产党在十二大政治报告中就强调指出“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族山区职业教育问题,使之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更好地为民族山区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服务,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既是各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全民族的根本利益,意义十分重大。为此,本文特就民族山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谈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团结政策千里原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团结对于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贯十分重视并不断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宪法规定:"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  相似文献   

19.
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发展和团结,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而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基础,也是各民族交往、融合的桥梁。当前,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应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政策、双语教育政策和民族理解政策。在开展民族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时,必须研究该国的主流文化及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我们可采用田野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深入理解他国民族教育政策出台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政策出台的意义,并详细了解该项政策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切莫就事论事,妄下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1.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客观需要 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和繁荣进步、各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以及各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国际反华势力把民族和宗教问题作为“西化”和“分化”我国的突破口,国内民族分裂分子也蓄意挑起民族宗教事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