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生成”的意识“生成”在我国学术界曾被译为“突现”、“突生”、“倏忽”或“突变”,它通常带有某种突然和神秘出现的意味。生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无限性。生成是无限的,没有止境,没有终点,生成的无限性说明了教学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教师不能拘泥于已备好的课,已准备好的教学资源,而要注意从课堂教学的现场随时抓取新的资源、新的生成。(2)非预知性。所谓预知就是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经验推出未来发展。而非预知是指对活动目的、内容及其指向不可预测。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开展的“生成”活动,它不可…  相似文献   

2.
“生成”在我国学术界曾被译为“突现”、“突生”、“倏忽”或“突变”,它通常带有某种突然和神秘出现的意味。生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无限性,生成是无限的,没有止境,没有终点,生成的地限性说明了教学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教师不能拘泥于已备好的课,已准备好的教学资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哲学教科书中关于时间空间无限性理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无限性的一些新的见解.文章认为现行无限性理论没有超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窠臼.辩证的无限观认为无限和有限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无限是有限物的一种本性,是在事物具体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特征.按照现行无限性理论,无法解释和说明科学认识的新成就,而辨证的无限规则从科学认识的新成就中得到更具体、更深刻的论证和丰富.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单纯层次上的“无限可分” ,只是“恶的无限性” ,而决不是辩证法。遵循恩格斯与黑格尔对可分性问题的基本思路 ,认为只有“可分”与“连续”、“构成”与“生成”等两个对立面的统一 ,才有全面的真理  相似文献   

5.
(一)“无限性是一个矛盾,而且充满种种矛盾。”(《反杜林论》第48页)这是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时提出的一个著名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命题。这个思想揭示了无限性的本质,阐明了物质世界发展变化的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关系,也回答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认真学习领会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是很有帮助、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几何概型是一种具有无限性和等可能性两大特点的概率模型.无限性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无限的;等可能性是指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因此几何概型的求解与古典概型的求解思路是一样的,都属于“比例解法”,  相似文献   

7.
文学语言作为内指性语言,拓展和生成了意义的多种层次和可能,把握和表现了人的感觉世界和情感空间,创造了可以给接受者进行再创造的审美空间,其含意空间具有无限性、模糊性特征,是一个包含无限可能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现今高校哲学教科书中对时空无限性的论述,仍然存在着形而上学的思路和方法,其原因在于,没有区分清楚恩格斯强调的哲学无限性和无限序列的无限性之间的本质性差别。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内在理路有两点,一是承认现实时空的“狭小短促性”,二是坚持时空观念变化中的物质自身同一性,这是坚持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两个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因此,实施新课程以来,“生成”成了一个使用频率颇高且“价值不菲”的词语。可以这样说,“生成”,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充分关注情感生成 “预设是生成的前提,预设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这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生成的智慧、情感让我们的许多教师为之动容。但预设是静态的,生成是动态的,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的全部细节。因此,  相似文献   

11.
几何概型是一种具有无限性和等可能性两大特点的概率模型.无限性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无限的;等可能性是指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因此几何概型的求解与古典概型的求解思路是一样的,都属于“比例解法”,即随机事件A的概率可以用“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所占的图形长度(面积或体积)”与“试验的基本事件所占成长度(或面积或体积)”之比来计算.几何概型常见的三种类型为“长度型”、“面积型”、“体积型”.学习过程中要多注意总结它们的常用解法,下面通过具体的例子分别作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具有有限性--对"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一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含义是教育具有有限性。将教育责任无限扩大并单纯归为教育系统的观点是“教育万能论”在当代的翻版。它混淆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的无限性。教育的有限性表现在教育系统的结构一功能的有限性、教育有受限性、教育的历史局限性等方面。教育不是无能的,却也不是万能的,教育不应对社会负全责。  相似文献   

13.
1977年,在第七届国际粒子物理学会议上房名物理学家格拉肖把他所预言的比夸克更小的粒子命名为“毛粒子”,这是为了纪念毛泽东关于基本粒子仍然可分、物质有无限层次的思想。毛泽东生前在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过程中,十分关注自然科学的最新进展,并对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提出过意义隽永的独到见解,深刻地阐明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即把物质无限可分性与对立统一律结合起来;把物质层次的无限性与运动、时空的无限性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现。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以取得教学的成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孜孜追求。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在“目标一过程一结果”的演变过程中,除了预约的精彩以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也会“生成”出许多无法预知的精彩,即动态生成资源。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眼于动态生成的观点,课堂不再完全是预设“计划”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文学批评殊途具有无限魅力,文本意蕴的无限性、是文学批评殊途的前提,批评家审美观念的差异性是文学批评殊途的主要原因,社会政治环境的开放性是文学批评殊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生成的全部细节。那么,一位数学教师,该如何来把握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呢?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试论物质可分无限性与宇宙无限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物质可分无限性与宇宙无限性相统一的命题。(1)从哲学史考察了命题的思想渊源;(2)从本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粒子物理学与现代宇宙学角度论证了命题的合理性;(3)论证在微观、宏观及宇宙三个层次物质具有开放性;(4)论证命题统一于开放性;(5)论证物质可分无限性与宇宙无限性之转化性。依系统内外相对性,阐明了宇宙创生正是物质可分的一种表现。本命题意义在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不仅表现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且表明世界在“大”、“小”两极上的对立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以取得教学的成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孜孜追求。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在“目标一过程一结果”的演变过程中,除了预约的精彩以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也会“生成”出许多无法预知的精彩,即动态生成资源。  相似文献   

20.
周一贯 《福建教育》2005,(4A):20-21
在新课程理念导引下对理想课堂的追寻,使我们发现了课堂原本具有的生成性特点。不可小看这一近乎常识性的发现,它对于世代沿袭的“教案决定课堂.课堂演示教案”的铁定准则,却是强大的冲击和反叛。“有破有立”,于是一个有待认识和实践的新命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如何从新的高度、新的层面去认识和处理“预设”(近乎教案)和“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