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成”的意识“生成”在我国学术界曾被译为“突现”、“突生”、“倏忽”或“突变”,它通常带有某种突然和神秘出现的意味。生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无限性。生成是无限的,没有止境,没有终点,生成的无限性说明了教学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教师不能拘泥于已备好的课,已准备好的教学资源,而要注意从课堂教学的现场随时抓取新的资源、新的生成。(2)非预知性。所谓预知就是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经验推出未来发展。而非预知是指对活动目的、内容及其指向不可预测。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开展的“生成”活动,它不可…  相似文献   

2.
姜勇 《广东教育》2003,(10):20-21
“生成”的意识“生成”(emergence)在我国学术界曾被译为“突现”、“突生”、“倏忽”或“突变”,它通常带有某种突然和神秘出现的意味。生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无限性。生成是无限的,没有止境,没有终点,生成的无限性说明了教学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教师不能拘泥于已备好的课,已准备好的教学资源,而要注意从课堂教学的现场随时抓取新的资源、新的生成。(2)非预知性。所谓预知就是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经验推  相似文献   

3.
刘锋 《四川教育》2005,(12):28-28
【预案及实施】 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狼》 一、设计剪影 “预设与生成”是一个具有无限拓展空间和很强研究价值且充满神奇魅力的问题。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好好地“磨”。在设计《狼》这一课时,我就经历了一个反复“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生成"作为一种思想,在古希腊就已产生,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则开始于现代哲学。生成性思维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预先存在的。它具有重关系、重创造、重非线性、重过程、重具体等特征。在生成性思维视阈下,学生是生成性的存在,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教学是过程性的存在,具有无限创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人的教学,教学因生命而精彩。师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一颦一笑都可能造成教学的“一波三折”,引出精彩无限,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意外的收获。这种精彩,虽然无法预约,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关键在于教师须具备一定的生成意识和高超的调控艺术。下面呈示一些相关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以及“丰富教学预设和生成性资源”的源头活水。没有生活,就没有灵动的化学课堂,生活为化学课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无限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实施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本文就教学“生成”的概念认知、教学“生成”的势必兴起、教学“生成点”与案例,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用文学评论术语“召唤结构”来表述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新思考,认为语文教学设计具有未定点和意义空白,要预期性关注教学设计的读者——教师本人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生成情况;在确立“教学具有召唤性”的意识后,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细研文本,预埋“生成点”,留足“生成空间”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上的一些“意外”可以当作一种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并借助高超的语言艺术、敏捷的教学机智,从中捕捉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使数学课堂焕发精彩的生命活力,让“意外”事件变成点睛之笔,生成无限精彩。  相似文献   

10.
对话,因其具有平等性、互动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征,旱已涉入教育领域,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和有效的教学方式。对话不仅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而且有利于促进师生的精神成长。特别是通过“成长日记”、“智多星评价”、“特色角展示”、“主题活动”等方式的对话.可以让教育进入“润物无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教师心中要有“度”,但无需囿于“度”、限于“度”。教学之“度”是一种目标、标准或程度。教学时,我们需要努力将有形和无形、必需和必要、有限和无限、局限和发展的教学之“度”整合起来,使教学活动能够从有限向无限开放,收获课堂教学的最优、最大效益,让学生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因此,实施新课程以来,“生成”成了一个使用频率颇高且“价值不菲”的词语。可以这样说,“生成”,  相似文献   

13.
晋瑛 《四川教育》2005,(11):33-33
课堂是一个流动的生命历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变化。有变化才有生成,抓住“生成”需要智慧,有意识地“生成”更需要智慧。抓住“生成”,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随机应变,把“教学意外”转变成“教学资源”,整合进课程。其实,教师应变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智慧的展现过程。变化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师的教学智慧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之中。有意识的“生成”,要求教师课前精心“预设”,通过“预没”促进“生成”。“预设”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思考、对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过滤”、对教学经验进行梳理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充分体现,又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积淀过程。 教师工作垦充满创造的劳动,教师只有智慧地教学,才能在生成学生智慧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巨大的精神财富,获得长足的发展。[编按]  相似文献   

14.
教学生成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学生成”概念的内涵从儿童学习的角度来看,是相对于“接受”而言的,“生成性”是对“接受性”的一种超越和发展;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生成性”是对“预设性”的重要补充和修正。为了使得教学生成的基本理念得到有效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引导“生成”的教学能力,确立起强烈的教学资源意识,并具有应对“生成”的教学机智和智慧。  相似文献   

15.
“动态生成”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它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实际上,我们许多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都会遇到“动态资源”生成的问题-。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技能的“呈现者”、练习的“指导者”、动作的“评价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生成资源的“重组者”。  相似文献   

16.
德育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是人们认识教学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在重新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现代思维方式为指导赋予了教学以“生成”的意义。“生成”对应于“预设”,也是新课改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本文的课堂“生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出乎教师意外的、与教学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问题的开发和处理。如何把握时机,运用教育机智,采取艺术方法,在课堂中生成教育资源,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引导学生接受道德、建构品德,这是德育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探讨这一问题,不仅有利于德育教师认识和掌握课堂“生成”手段,而且还可以拓展育人路径,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7.
“生成性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与“预成性教学”的被动接受和静态预设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在“生成性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应具有参与性、非线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主体的、能动的、活跃的人的活动,教学的确定性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中存在着确定性,从而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关”。课堂的动态生成已成为新课程反思的热点之一。然而不少教师简单、机械地解读“生成”,于是,课堂上,远离文本、任意生成的局面有之,旁逸斜出、无谓争辩的局面有之,陷于一点,纠缠不清的局面有之。学生“活跃”了,课堂“热闹”了,但是表面的浮华终究掩盖不了实质的苍白。那么,如何让“生成”成为富有灵性的资源,引发情思交融的心灵碰撞,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一直以来是广大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实施课程改革后,一时间。有效引导、预约生成、适时捕捉契机……已成为教学评价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20.
柯家敏 《广西教育》2007,(11B):28-28
一、营造亲和磁场 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注入,才能具有无限吸引力和魅力。数学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情感,努力创建一个“亲和磁场”,才能魅力无限,光芒四射,才能使师生达到心心相印、彼此相融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笔者在“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这节内容是这样引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