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合教育整体环境、高校战略发展和本科生跨学科课程需求,以通识教育的时代新挑战为背景,分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通识教育支撑机制中的执行机构、决策机构和顾问机构的组织职责,总结其通识教育课程的要求和通识教育研讨班的特征。结合其通识教育规划中的教学标准、课程集群、全球维度和能力培养,从治理制度和机制、课程配置、多样化发展、学习结果等角度入手,探讨研究型大学在从自身校园传统及发展现状出发进行通识教育改革及规划时应获得的实践性启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机制的分析发现,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具有四个特征:大学中普遍设立有一个跨越专业院系的通识教育委员会;教师采取兼职方式;通识课程所占比重较高;通识教育评价机制多元化.相比之下,中国通识教育则显不足: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教师采取专职方式;通识课程所占比重较低;通识教育评价机制单一.因此,中国通识教育实施机制可借鉴美国的有效经验,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机构,调整通识教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采用专职与兼职教师方式基础上多种方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及优化通识教育的评价机制;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改革,来确保通识教育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淑杰  彭翠平 《考试周刊》2015,(39):149-150
随着人类正经历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现代化转变,传统的力图将单一的知识精华传递给年轻一代的课程设置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变化的形势,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向通识教育转型,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教育理念形式化、教学目标实用化及课程设置混乱等问题。通识教育应该加强培育系统的整体性研究,从教育部政策导向到学校规定、高校通识教育学习监管评估机制,加强理论研究及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通识教育角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关于通识教育的内涵,存在着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并与博雅教育、通才教育、素质教育等有着复杂的关系。关于通识教育的实施,研究者们认为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施渠道、教学评价机制和制度因素等多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已有研究主要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进行了归因。关于深化大学通识教育的对策,研究者们提出了合理定位通识教育、改革通识课程、加强机构与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建议。面向未来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识教育研究还需要深入挖掘通识的本质,进一步明确通识教育的内涵,深入思考如何在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充分体现通识教育的精神,同时努力在国际化背景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认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校人才培养的过度专业化导致通识教育发展困难。通识教育的课程空间严重不足、高质量通识课程不多、创新性通识教育方式有限,以及通识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较低等,是制约通识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不改变高校刚性课程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深化综合教学改革,提升通识课程质量,释放通识教育非学时空间和创新通识教育模式,构建多元化通识教育发展路径,可有效促进通识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现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依托。台湾是为数不多的较早开展通识教育的地区,经历了萌芽、发展、普及与深化4个历史时期,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文章从通识教育课程模式、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实施及通识教育课程评鉴4个方面,对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大陆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学生在通识课程、主修专业和职业选择中面临的问题,从激发动机、设置跨学科课程、丰富教学设计及培养能力方面,可探明本科通识教育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之间的关系。结合通识教育与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最终应形成整合教学(含实践教学)过程、教育和职业辅导过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的模式及体系。  相似文献   

8.
注重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是通识教育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导向,一些公安院校通过完善教学机构、优化师资队伍、拓展课程内容、完善评价考核机制等方式,逐渐突显出通识教育课程在提升人才价值定位方面的作用,旨使培养的学生完成从专才到人才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中的课程建设问题在所有关于通识教育的讨论中处于一个核心的位置。课程的设置和改进是通识教育理念实施的重要体现。结合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现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现场访问等形式,分析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形成原因,并提出适合该校及同类高职院校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人的普遍知识、发展人的心智、培养人的社会适应性的教育.通识教育课程是承担通识教育,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课程.当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存在课程缺乏整体规划、课程结构欠合理、课程实施方式陈旧、课程教学效果不佳、课程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应从科学整体规划、加强内涵建设、健全课程管理机制、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等方面采取改革措施,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吸引更好的生源,伯克利大学不但在招生环节上着眼于优质人才的具体情况,而且努力为他们提供丰厚的资助,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同时,伯克利大学通过采用研究生导师和顾问的双重指导,开辟自由开放的学习渠道和层层分级的课程体系以及对评价过程的严格把关,保证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伯克利大学采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州大学(伯克利)学术卓越使其成为世界顶级大学。多元融资渠道、学术卓越价值追求、共同治理制度和新知识生产方式共同促生了加州大学(伯克利)的学术卓越。借鉴加州大学(伯克利)学术卓越发展经验,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应在资金来源、办学理念、治理制度和知识生产方式方面不断创新,以实现学术卓越,提升学术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assessment practices in higher education can improve or hinder learning. An example is given to illustrate some common educational practices that may be contributing to underpreparation and underperformance of students. Elements of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at may better address underlying metacognitive issues are discussed. The principles of the Berkeley Evaluation & Assessment Research Assessment (BEAR) System are introduced, and their use to improve learning is describ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UC Berkeley ChemQuery project.  相似文献   

14.
本科课程改革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选取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两所中美公立大学为案例,对两校本科课程的总体要求、课程结构、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优势、特色,进而对我国高校深化本科课程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美国著名的研究性大学之一,该校通过提供就业岗位、购买商品和服务、培训人才、科学研究、学生和校园游客的消费、文化娱乐活动、体育活动、学术讲座、服务性学习活动、对中小学教育的扶持、社区伙伴关系、志愿者活动等,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对在职人员能力提升乃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为我国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一体化教育奠定了基调。基于土木工程专业实际,通过对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就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体系的规范和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的评鉴哲学体系下,西部高校联盟评鉴委员会(WASC)在高校评鉴过程中对证据开发和使用的原因。然后介绍了证据不同于一般信息、数据的性质,并且通过美国加州Berkeley大学2002年自评报告中的一部分,说明了优秀证据的性质。还提出了在评鉴中正确使用证据所应避免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论共同治理——加州大学(伯克利)创建一流大学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州大学(伯克利)相对于东部常春藤校盟诸校来说,还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作为一所州立大学它要服务本州,受州发展的制约。但是,它今天不仅能与这些名校比肩,而且还稳居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加州大学(伯克利)拥有最强大的学术评议会,共同治理制度深入人心,这已成为加州大学的基础制度。有了这一制度,大学就可以克服冲突,逾越危机,保障学术自由,使大学在正确的轨道上不停顿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Closing loops     
Roger Brown, the Chair of the 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and I are delighted that John Aubrey Douglass, Senior Research Fellow of the Center for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has agreed to edit this special issue of perspectives. The papers arise out of contributions to a Symposium in September 2004 on UK and US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and Access, organised by the Oxford Centr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Studies (OxCHEPS) and the Center for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mpus. It was co‐chaired by John and David Palfreyman, the Director of OxCHEPS, and it is a pleasure and privilege to publish some of the main papers.

We are indebted to the AUA, the Sutton Trust, the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stitute, the Rothermere Institute, the Institute for Governmental Studies (UC Berkeley), the Center for British Studies (UC Berkeley), and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all of whom provided support for the Symposium.

John’s first paper sets the scene on the UK funding environment and student support, and provides a context for those that follow. Ed.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等4所高校作为分析样本,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三个维度研究国外研究型大学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状况,并寻求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理念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