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是英国诗人济慈在他著名作品《老古翁颂》中提出的关于“真”与“美”关系的一个具有影响的结论.但是在这里,“真”不同于我们日常所理解的“真”,它具有特殊的含义,是指艺术的“真”.  相似文献   

2.
《秋颂》是英国烂漫主义诗人济慈的最后一首颂,作者应用"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等美学思想将秋季温暖、唯美的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充分体现了济慈诗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序……呵,冰冷的牧歌等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只有你如旧;在另外的一些忧伤中,你会抚慰后人说“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你们所知道和谚知道的一切。《希腊古瓮颂》我常常诧异,在浪漫派诗人济慈的竖琴上,为何弹奏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  相似文献   

4.
柏晶 《教育教学论坛》2011,(33):249-252
英国新一代浪漫诗人济慈,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他认为诗人应具备一种特殊的素质——那就是"消极能力"(Negative Capability),他提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诗歌创作原则。他追求灵肉合一的理想爱情,他如一只泣血鸣唱的夜莺,高高翱翔于华兹华斯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橡树的顶空。  相似文献   

5.
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其诗作中直接或间接地再现了大量女性形象,并且融情于景,常以爱情为载体,将女性形象与其"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诗歌理念统一起来,使女性主义与浪漫主义相互融合,折射了女性主义对其诗歇创作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于女性的赞美和歌颂.  相似文献   

6.
沈楠 《英语辅导》2008,(4):145-148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时代的伟大诗人,其生动形象、精辟深刻的诗学理念历来受到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济慈的诗歌和书信为依据,尝试对他的两个重要思想——"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和"天然接受力"作出解读,揭示其中蕴含的人生和艺术哲理。  相似文献   

7.
表面上看 ,济慈的《希腊古瓮颂》是诗人在欣赏和玩味一件年代非常久远的希腊古瓮 ,实际上则是在借用这件精美的艺术品来表述自己对艺术的看法 ,在阐释自己的审美理念。其艺术手法巧妙 ,其反映艺术内容与艺术媒介、审美直觉与理性思维之间的矛盾和转换非常独特 ,是通过诗人的自身体验加以表现的 ,最终归结于“美即是真 ,真即是美” ,至今仍具启发与可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济慈认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对于和谐之美的追求是济慈诗歌的永恒主题。文章通过对济慈诗歌美学意蕴的总体分析,指出“和谐之美”是济慈诗歌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济慈认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对于和谐之美的追求是济慈诗歌的永恒主题。文章通过对济慈诗歌美学意蕴的总体分析,指出“和谐之美”是济慈诗歌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九歌》是诗人屈原放逐期间学习民歌而创作的组诗。其中的《山鬼》历来皆沿用情诗之说。其实,它既是情诗,又是一篇成功的言志抒情之作。女神即是诗人,她苦恋着的公子即是诗人所寄予希望的对象———楚王。诗篇就是通过女神对受情的执着、坚贞来显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对祖国的挚爱。而女神所处环境的艰险、恶劣以及情人失信、食言所带来的心理创伤恰是诗人所处政治环境的险恶及自己悲惨命运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济慈是19世纪初期英国浪漫主义诗坛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唯美的艺术空间为显著特点,追求"真与美的统一",为后世称道。选取济慈颂诗中的代表作—《夜莺颂》,着重从文体学的角度,从语音、词汇、修辞、主题等角度分析济慈诗歌唯美意境的建构,探讨其诗歌的美学魅力,以及其深邃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希腊古瓮颂》一诗的分析与赏读,从意象、音韵及语言三个方面探讨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歌的唯美特性。并对济慈诗歌中“美”与“真”的内涵,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约翰·济慈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是19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以优美动人著称,充满了对人生美丽和短暂的深痛感悟。在济慈的作品中最为不朽的当属他的颂歌,《希腊古瓮颂》是其中的一首。陔诗布局精美,形象美,韵律美,语言美,表明了诗人对永恒美的向往和追求,阐明了“真”、“美”学说。  相似文献   

14.
济慈,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优秀诗人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美"著称。济慈一生对美不懈的追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观点,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秋颂》是济慈最为成功的作品,它描写了秋季丰收的场景,全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读来琅琅上口。这项研究以"美"贯穿始终,并以《秋颂》为例分析济慈的美学观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济慈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济慈主张“想象即真实,即美”。在《希腊古瓮颂》中,他借着想象,展开了诗心与古瓮的对话,化美为媚,“复活”并“创造”了具有永恒意味的“希腊古瓮之美”。《希腊古瓮颂》很好地体现了济慈“元原则、无道德观念、无自我”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16.
济慈以其充满魔力的诗歌语言成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新生时代最著名的歌者。他的颂歌犹以细腻独特、丰富生动的感觉意象而著称。本文通过对济慈颂歌的感觉意象的分析,揭示其深蕴的意象美。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不同角度考察济慈关于“诗性”的理论(下称诗性观),以期从总体上把握这一概念的深刻含义,探究隐藏在这一概念背后的美学动因。文章还从济慈的诗性观出发考察了济慈的美学观,指出对于济慈式的“变色龙”诗人来说,“美存在于万物之中”是最重要的诗歌创作原则,而向人们揭示这一原则乃是诗人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18.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杰出诗人济慈,(JohnKeats)因对英国现实不满,终生追求一个“永恒美的世界”,用诗来表达自己孤独与痛苦的情感。他的一首著名诗《无情的美人》正是这种情感的写照。在诗中,诗人通过梦境追求美,他找到了美,然而在现实中却永远找不到美,现实的冷酷无情通过美梦对比之下更显无情。诗人的梦将现实与想象两个世界相连接,梦是架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的桥梁。通过梦中寻美的历程与现实的对照,表现着寻美者的痛苦挣扎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视角考察了济慈诗歌中蕴含的希腊意象,认为济慈不仅用生命感触了希腊神话的内在精神,而且在诗歌创造中发现了希腊神话中蕴藏的永恒美的奥秘,从而使他的个体生命获得了美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约翰·济慈是 19世纪与雪菜和拜伦齐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创作成就显著,诗歌创作理论也颇有见地.从济慈对诗及诗与自然、生活的关系的理解,把握其诗论内核,并体味诗人的审美追求及人生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