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本质观是人们对实施中等以上教育的组织机构存在与发展的原因的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大学的本质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学术自由的角度来认识大学更能体现大学的本质。大学的观念,是人们对大学的一种认识体系。这种认识体系包括对全部的大学现象进行认识所形成的广义的大学观体系,对大学是什么、大学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发挥大学的作用、以及对大学作用结果这些关键问题的认识所形成的大学本质观、大学价值观、大学实践观和大学质量观所组成的狭义的大学观体系,以及由广义的大学观和狭义的大学观所组成的综合的大学观体系。在狭义的大学观中存在着应然逻辑和实然逻辑两种逻辑。大学观念的改革既可以遵循大学观的应然逻辑,也可遵循大学观的实然逻辑。  相似文献   

2.
大学本质观是对实施中等以上教育的组织机构存在与发展原因的一种系统理性的认识,它是人们认识大学其他观念的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大学所形成的大学本质观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大学运行发展的角度认识大学所形成的学术自由的大学本质观更能反映大学的本质。从学理上对大学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及对大学发展历史与现实的考察后发现,虽然学术自由更能体现大学的本质,但大学的本质不是学术自由,而是学术自由性与受控性双重属性的对立统一。这种新的大学本质观是一种全面辩证的大学本质观,是从大学现实本质的分析来把握大学的本质,是从大学的学术自由性与受控性的矛盾运动中来分析和理解大学的改革与发展。这种新的大学本质观有利于人们从理论上破解中国大学当前改革所产生的难题,并使人们能根据这种新本质观去选择恰当的政策和策略来更有效地推进大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孙绵涛教授提出学术自由性与受控性对立统一是大学的本质.这一思想不仅重新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大学本质观的重视和思考,而且在理论上赋予了行政权力在大学本质观中的合法性地位,使人们对于大学本质的认识更加理性化.同时孙教授的文章发表的时机更突显了其意义和影响,文章发表所经历的过程本身也印证了其所论证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大学本质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科学办学是对大学办学的基本要求,两者互相联系。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的哲学思考,是大学科学办学的理论基础,其核心问题包括大学的责任观、大学的本质观、大学的办学观和大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罗素的大学观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罗素关于大学培养理想品格的人的目的观、实现教学科研服务并重的功能观、质量与效率统一的质量观以及探索知识、专注学术与尊重学生并进的大学教师观是其大学观的核心.这些观念对于人们认识现代大学的功能及大学教育的精髓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术自由的大学本质观的应然诉求所产生的大学改革中的悖论,引发了人们对大学本质观的重新审视。对大学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及对大学发展历史与现实的考察可以看到,大学的本质是学术自由性与受控性双重属性的对立统一,这是一种基于对大学实然状态的分析所得出的全面辩证的大学本质观。这种大学本质观所揭示的学术自由性和受控性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根据和原因。处理好自由性与受控性的关系是推动大学改革发展的应然诉求。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大学之魂——对大学理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的一种哲学思考体系,"文化是大学之魂"是在我国悄然兴起的大学文化问题研究思潮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崭新的大学哲学观,包括大学文化本质观、大学文化使命观、大学文化精神观和大学文化价值观。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和辩证统一的有机的整体,统一在"文化是大学之魂"之中。哲学既是科学的智慧又是智慧的科学,作为一种崭新的大学哲学观,"文化是大学之魂"中的"文化"是哲学意义上的文化,其核心是一种人文关怀和独立精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之魂"。基于这种认识,作为人才养成的重要基地和人类社会的知识权威,大学应当始终把"人的发展"作为大学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永远坚守以"象牙塔"为象征的大学固有的独立精神,促进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止于至善。  相似文献   

8.
研究大学本质观,是因为我有较早地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背景,弄清楚大学本质观,是建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和从事大学改革及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逻辑起点,以及我个人的学术人格和学术使命所使然;我对大学本质观的研究,是在系统梳理和分析前人对大学本质的观点,认真而审慎地考察大学发展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对研究的发现进行了深入的学理分析.我研究的结论是,大学的本质是自由与受控性的对立统一.这个结论的理论意义在于为建构整个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新的科学的逻辑基础;实践意义在于对当前我国及世界各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有着普遍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相似文献   

9.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高等教育家,他提出的大学教育本质观极富人学意义。在教育本质内涵上,他从真正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存交往活动,生存交往构成了师生存在的基本方式,生存交往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灵魂觉醒的活动,教育本质是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等方面,论述了“教育是人对人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的著名观点。他还论述了教育本质中交往的模式:主体—客体—主体,彰显了教育本质中交往的特征:人的平等性、自由性、开放性和生成性。从人学角度研究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本质观,对于我国大学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理念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之际,从教育理念、大学理念的历史变迁来探讨开放大学理念,有利于从发展的角度把握开放大学的本质,以推进我国的开放大学建设.无论是全人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还是古典大学理念、现代大学理念、当代大学理念,都是人们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价值追求和期望.开放大学最基本的办学理念是人的开放、地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和思想的开放;国家开放大学的核心理念是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大学:三种意义上的释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是什么”这一古老而崭新的命题,始终萦绕在所有关注大学形成、延续与演进的人们的脑中,使其不断思索和追问。然而,随着时间的流动和社会的变迁,大学系统变得越来越多样而复杂,从而导致有关大学本质存在和现实意义的解释成为一个没有终结的话题。本文试图从隐喻、概念和模型三个角度解读大学,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从更加广泛的意义和多元视角加深对大学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什么是教育》中"大学的观念"和"大学的任务"两章为出发点,运用其中阐述的部分大学理念对雅氏的大学观进行现代解读,同时从大学的概念——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校、大学的危机与振兴、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师观和大学生观、雅斯贝尔斯的大学任务观和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文化观五个方面对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中的大学观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3.
知识观变化下的大学职能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观反映人们对知识的观点和看法。知识经济时代是个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形态,章从知识观的角度来探讨大学职能的演变。在知识经济这一社会形态下大学的职能表现为生产和转化知识、弘扬精神明、引领可持续发展的职能。  相似文献   

14.
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是美国著名高等教育批评家和改革家.他的《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一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对于大学科学研究的理论体系.他对什么是科学研究、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首要功能及大学研究所进行了论述,并对现代大学科研观进行了实践——创建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他追求大学科学研究的自由探索与非功利性.时至今日,他的现代大学科研观对大学科学研究功能的健康发展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知识观与大学理想重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社会或后现代社会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与以往有着本质区别的社会图景 ,从而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目前人们对大学的认识仍停留在现代知识观的水平上 ,因此必须对现代知识观和现代大学观进行反思 ,并依据后现代知识观来重构未来大学理想和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哲学是针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人文主义哲学流派,它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主张“存在先于本质”,重视人的个性发展,鼓励人们进行人生选择.存在主义哲学对于中国大学教师的教学观有重要的启示,文章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当前大学教师的教学观转变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对大学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寻求有效的大学教学改革之路的关键在于厘清大学教学改革背后的学习观基础,即从传统大学教学到现代大学教学,本质上经历了一种学习范式的深刻转变。基于此,大学教学也表现出明显的新特点,并且这种新型的学习与教学范式对大学及教师的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课程改革之风虽已刮起,然而却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当对目前大学课程本质观进行深入思考后,发现传统的课程本质观遵循着一条以知识为主的路线,忽略了人的发展;而意义课程观的出现则把课程的核心从“知识”转移到“促进人的发展”,重视意义的生成,从而为大学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转变大学理财观是实现大学经济运行机制创新的根本前提。文章旨在从探讨大学理财观的演变入手,对大学经济运行机制创新提出新的见解;认为从创新大学理财观的角度来分析,大学应确立成本效益和资本运营的经营意识;从成本核算、收入补偿、支出约束、资源优化、投资决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经济运行机制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试论教育管理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教育管理观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管理的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在这种理性认识中,有对教育管理是什么的认识而形成的教育管理本质观;有对教育管理作用的认识而形成的教育管理价值观;有对怎样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