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自我参照效应相关研究的分析和总结,探讨了个体、群体、本体自我三个层面的自我参照效应,包括自我参照效应的概念、研究范式、研究对象等.进而从对立统一规律的视角归纳出自我参照效应的相对性,指出了自我参照效应研究中的不足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外有关自我参照效应的发展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从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青年人的自我参照效应以及老年人的自我参照效应三个方面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年龄发展阶段进行梳理.最后还针对现有研究中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盲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社会身份突显性是指那些特定的社会身份在社会情境中启动的可能性。研究表明,通过启动的方法证明了人的多重身份能够促进或者阻碍人们的认知表现。关于自我的研究从自我参照效应扩展到了群体参照效应,社会身份对群体参照效应的影响也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分别对自我参照效应和群体参照效应的含义、实验范式、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照分析,特别是对社会身份对群体参照效应具有的特殊影响进行了阐述。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从实验材料、实验范式、因变量指标、被试选取及解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内容上改进,以期丰富和发展这一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4.
当记忆材料与自身经验相联系时,记忆效果明显优于其它编码方式,这种现象就叫做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自我参照效应对记忆的影响,对于大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和意义,它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记忆特性,并依照自我参照效应的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自我觉知的参与,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与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5.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记忆材料与自我联系时的记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编码条件。虽然,自我参照是在研究本族语的记忆过程中发现的现象,但是经实验发现,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理论也适合运用于外语的词汇学习。运用自我参照编码进行词汇学习能有效促进词汇的记忆和提高写作的词汇产出量,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形容词效价翻转与大小比较的新范式,探讨自我参照效应是否受形容词效价翻转与大小比较的影响.由形容词效价翻转与大小比较组成了四种实验条件,结果如下:实验一中形容词效价恒定并且积极效价词大于消极效价词,发现了自我参照效应与积极效应;实验二中形容词效价恒定并且消极效价词大于积极效价词,发现了自我参照效应但没有发现积极效应;实验三中形容词效价翻转并且翻转后积极效价词大于消极效价词,发现了积极效应但没有发现自我参照效应;实验四中形容词效价翻转并且翻转后积极效价词大于消极效价词,两种效应都没有出现.这些结果说明实验任务难度对探究形容词效价与自我参照效应之间的关系有影响,为后续自我参照效应研究领域值价性分离的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自传体记忆是指与自己有关的过去自我经验的记忆,与自我概念紧密相联。发展取向研究探讨自传体记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内部机制及其外部因素;认知取向研究认为自我概念和自传体记忆之间发生交互作用包括自我参照效应、自我概念影响记忆选择性以及自我记忆系统理论模型三个心理机制;新近的文化取向研究表砚文化因素对两者的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弱视儿童和正常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促进弱视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提供依据,帮助弱视儿童更好的回归社会.研究采用访谈法、实验法对弱视儿童的自我意识进行了系列研究.研究发现,4岁、5岁弱视儿童自传体记忆水平均低于正常儿童;4岁的弱视儿童就已经具有时间心理旅行的能力,且4岁、5岁弱视儿童时间心理旅行能力的发展趋势和正常儿童相一致,都符合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5岁正常儿童、弱视儿童在形容词条件下均没有出现自我参照效应;5岁正常儿童、弱视儿童对描述自我状态句子的加工时间均比一般常识的长,对自己的评价倾向积极.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和总结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现状,对群体参照效应的概念、研究范式、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对个体自我参照效应和群体自我参照效应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指出群体参照效应研究的不足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10.
群体参照研究领域的出现与“自我”研究视角的转变直接相关,代表了社会心理学从个体层面向群体层面的深化.自Johnson等人2002年发现群体参照效应至今,心理学家们已经在发生群体、发生层面和心理加工的解释机制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并对集体自我作为自我概念的重要表征给予了肯定.十年来,争议主要集中于群体参照效应的本质、强度、范式以及背后映射的个体自我与集体自我在自我概念中的地位等问题.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应在社会认同理论的指导下寻求建立统一的研究范式,用同一层面的内群一外群比较,并结合一般他人的对比作为研究范式将是较为合理的选择.依照社会认同的研究路径展开探索将会促进该领域不断走向完善和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