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号召我们,在经济建设中,要提高经济效果。这从理论到实践都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讲求经济效果,本来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过去由于林、江反革命集团鼓吹什么“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等错误口号的影响,以及我们经济工作中的失误,给我国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自己的钱袋子。在高考志愿填报上,我们同样可以来算笔“经济账”。考生填报志愿如何为家长省钱?就读哪些院校或专业,可以在不花钱或少花钱的同时。又未影响到自己的求学品质。达到“鱼”和“熊掌”兼得的效果?希望参加2009年高考的三名同学的案例能为大家的志愿设计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指出:“中国将要出现一个大跃进”,“这是一种必然趋势,是任何反动势力所阻挡不了的。”大跃进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速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必然规律。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这不仅是当前形势的需要,而且是历史的必然。我们一定要努力奋斗,积极完成华主席提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项具体战斗任务。  相似文献   

4.
我国解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对于社会再生产问题,经济学界曾经有过两次热烈的讨论。一次是1962年前后,在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过程中,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再生产问题,特别是对于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问题、扩大再生产的公式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另一次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学术界根据实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总理在《当前经济建设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方针》的报告中提出:“我国的经济建设要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我国建设要走出一条新路子,其核心思想是提高经济效益。总结我们过去各项工作中的主要弊病就是经济效益差,损失浪费严重。这个教训是很深刻的。党的十二大提出: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我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这说明,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我们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也不能例外。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总任务就是要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最近,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又作出了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决策。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伟大而深刻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我们不仅要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澄清林彪、“四人帮”造成的思想上理论上的混乱,而且要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研究这场革命中提出的各种重要问题,认识客观经济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为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两年来,我国经济学界遵循百家争鸣方针,围绕着按劳分配、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等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学术研究和经济工作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车改革的实质是价值理念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车必须改革,这是全社会多年来的共识。但公车改革既是一个“经济命题”,也是一个“制度和价值命题”。改革的意义不仅要算经济账,而且要算政治账,要从反特权腐败、反“官本位”意识、树立人民公仆形象、凝聚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信任的政治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8.
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还是一个永恒的经济范畴?这个问题在五十年代末期经济学界曾经开展过讨论。近因《经济研究》一九七八年第十一期摘要发表孙冶方同志的《要全面体会毛主席关于价值规律的论述》一文,“价值范畴”的归属问题,又重新引起讨论。讨论中,有商榷,也有支持。一九八○年《经济研究》第二、六期分别发表的胡亿生同志的《我对价值规律问题的一点认识》和张云德同志的《价值不是商品  相似文献   

9.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就是所谓的物质经济。农业经济最重要的资源是土地,谁拥有了土地,谁就拥有了财富。工业经济最重要的资源是资本,谁占据了资金,占有了资本品,谁就占据财富。知识经济是相对于物质经济的一个概念,是当今世界上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已经引起世界上经济学界和政府官员的广泛关注。世界经合组织(OECD)指出:“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美国管理学权威彼德·德鲁克认为:“在现代化经济中,知识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财富。”显见,信息  相似文献   

10.
“评课,究竟谁说了算”是不少教师会提到的问题。其实,要讨论“谁说了算”,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算”?怎么才“算”?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改进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志引述了马克思的话,“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并从中引伸出劳动具有潜在形态的结论,把潜在形态劳动定义为“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本身”。此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学理论中又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经济效益。这个概念提出后,经济学界对此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和不同的看法。许多同志认为,经济效益和经济效果是一对等同的概念,采用经济效益这个概念,仅仅是把它作为经济效果的替换。(见《世界经济导报》一九八二年一月四日关于经济效益概念的解释)。另一些同志则认为,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但由于他们阐述的理由不够充分,尚未受到人们关注。因此,进一步研究这两个概念,阐明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经济效益这个概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讲求经济效益,是经济学理论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个任务。本文试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于是否再提“计划经济为主、市埸调节为辅”和如何理解“计划经济为主、市埸调节为辅”等问题一直在进行讨论,并有种种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研究经济理论问题,必须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考察。最初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埸调节为辅”时究竟包含  相似文献   

14.
经济效果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最近,经济学界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部门,同样也必须重视经济效果问题。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服务的。现在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努力为四化  相似文献   

15.
一、经济崛起与高校的战略使命。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产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实现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并指出“在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经济发展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邓小平文选》第3卷里,比较集中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发展速度问题。这些论述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观点,即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力争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快发展经济的论述,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分三步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要从政治上看加快发展问题,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邓小平同志几年前说过:“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假设我们有五年不发展,或者是低速度发展,例如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二、百分之三,会发生什么影响?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①他认为,这是“使我们真正睡不着觉的大问题”。邓小平从政治高度来看待经济发展,把经济发展问题看成是使我们真正睡不  相似文献   

17.
勇敢的朋友     
扁头是我们“超时空宇宙无敌正义小组”的2号。扁头是那种看到什么都喜欢算一算,但是没有一次算准的男生。他的志愿是做一个冷气行老板,他要卖那种吹了就会笑的冷气,尤其是一种能装在公园给大家吹的冷气。扁头是我们班的反对党,所以通常大人都不喜欢他,其实他从来也没有真正反对过谁,他说他只是那种没办法用“等你长大以后就会懂”这句话活下去的小孩。扁头是少数承认自己真的不懂而且勇敢提出疑问的小孩,可是大人总是以为爱发问或不赞成老师的小孩,就是反对老师的小孩,于是,扁头就从“问题小孩”成了“在野党”。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以后,又特别着重提出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问题,江泽民同志也据此提出了“有重点的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战略思想.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决定》第四部分的内容就是“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认为“高技术产业是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可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成为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焦点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是我国迈向新的战略目标过程中的关键战役.形势逼人,时不待我,我们梧州市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应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来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因此,如何发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多少年来,社会主义企业之间到底能不能开展竞争,成了人们望而生畏、不敢触及的“禁区”。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似乎公有制经济是不允许竞争的,谁要是提倡竞争,那就是“鼓吹资本主义自由化”。这就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竞争是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之间是否存在竞争的客观经济依据?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同竞争的关系怎样呢?这些,都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很有必要讨论清楚。在这里,谈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看法,求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后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讨论,这些讨论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统计核算以及就业政策等重大现实问题,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实践意义。这场讨论除“文革”期间中断外,历时二十多年。“文革”前的讨论主要是围绕着何炼成同志在《经济研究》1963年第二期发表的《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