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艳 《新闻界》2012,(12):78-79
"种牛痘"是1957年毛泽东在论述扩大《参考消息》发行的原因时用到的一个比喻,主要是指:适当接受某类反面信息之后,有可能产生对这类负面信息的抵抗力,即负面信息产生正面效果。这是一种辩证法的论述。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讲话时曾说道:"我们决定扩大发行《参考消息》,从两千份扩大到四十万份,使党内党外都能  相似文献   

2.
《传媒》2008,(11):49-80
经历了从革命战争到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的洗礼,创刊77年来,《参考消息》从“内刊”到报纸、从“内部发行”到公开发行两次转型,以它的独特魅力和特殊作用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参考消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窗口”,一直发挥着转达外部信息、提供决策参考、“种牛痘”增强免疫力、“经风雨见世面”等特殊作用。它作为中国人的“耳目”,通过独家转载外电、外报、外刊、  相似文献   

3.
一、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的形成条件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久影响。毛泽东一生好学,攻读不倦。他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遗产中汲取有生命力的东西,作为形成其报刊观点的营养。例如:其一,毛泽东向新闻宣传工作者提出“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的要求时,借用了《论语》中的一段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二,反对书生办报时,毛泽东指出不能像刘备、孙权、袁绍那样多谋寡断,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而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其三,毛泽东强调记者的调查研究基本功。在论述这个问题时,他引…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一份在世界上极少见的独特报纸,曾被毛泽东赞誉为“天下独一无二的报纸”,也被周恩来称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报纸”。它就是由新华社出版发行的《参考消息》。《参考消息》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刊。1957年之前,一直是我国党政军领导同志参阅的秘密内部刊物。1956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从1957年3月1日起以四开四版日报形式出版《参考消息》报。几十年来,《参考消息》以不同于公开报纸的独特报道内容和浓厚的参考特色,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在国内影响很大,在国外名气也不小。2002年,《参考消息》发行量为320余万,是中…  相似文献   

5.
苏虹 《新闻大学》2002,(1):58-60
在不到50天的时间里,因为一张报纸的扩大发行,毛泽东同志相继在三次重要会议的讲话中阐明这样做的必要,这在新中国报刊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张报纸就是现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参考消息》,目前它已成为百姓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而毛泽东同志抓《参考消息》扩大发行这件事本身,也成为我们解读毛泽东同志关注新闻媒介以及了解和研究当时新闻媒介环境的文本。  相似文献   

6.
《参考消息》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是快乐的代名词。每每与它亲近 ,我都能获得大量鲜为人知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眼界为之大开。 70年代初 ,我还在读初中。一次送语文作业本进办公室 ,第一次见到报架上的《参考消息》,我很惊喜 ,也很纳闷 :《参考消息》“参考”什么呀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那上面不是报道外国的消息 ,就是外电对中国政局、经济形势的评论 ,内容就像刚出炉的烧饼 ,散发出新鲜的麦香 ;它见解独特 ,闻所未闻 ,一看而不能止。时间凝固了 ,不知什么时候校长走到了我身后 :“去去去 !这报纸学生不能看 !…  相似文献   

7.
周总理与《参考消息》报──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卫广益周恩来总理生前为把《参考消息》报办成毛泽东主席要求的“天下独一无二的报纸”,倾注了很多心血。根据毛主席的倡议,中共中央决定《参考消息》从1957年3月1日起,由刊物型改成报纸型出版,并把阅读对...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关于新闻传播的观点和学说的理论体系。毛泽东作为当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卓越的报刊活动家,他的新闻观点和学说,对于指导当今的新闻宣传工作和推进正在深入展开的新闻改革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一) 毛泽东自1919年创办《湘江评论》并自任主笔始,至逝世前还时常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的新闻报道,一生都没有脱离过新闻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新闻宣传所发表的论述和指示,光收入《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就达120多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新华社撰写和修改的新闻稿、评论文章,超过200篇,其中以新华社社论、评论收入《毛泽东选集》三、四两卷的,共18篇。在毛泽东关于新闻宣传的论著、指示、谈话、信件  相似文献   

9.
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根本任务。努力把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则是搞好新闻宣传的目标和出发点。 《河北日报》在新闻宣传中,注重做好统一思想工作,进一步唱响  相似文献   

10.
似乎餐巾纸     
方英文 《今传媒》2004,(1):42-42
我最早知道的一份报纸叫《参考消息》,也是我至今读得最多的报纸。我印象里,即使在乱哄哄的“文革”年代,《参考消息》也没有停过刊。我是在我祖父那儿发现《参考消息》的。我祖父是镇上医院里的医生,名闻四方,一旦办公室里没有了病人,他便开始读《参考消息》。我觉得这张报纸并不好看,原因是它上面全是黑压压的文字,没有图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确凿的事业论证指明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毛泽东传(1893-1949)中将《湘江评论》报认为是“杂志”的错误,这些证据有《辞海》,《毛泽东生平纪事》,《毛泽东早期文稿》及其中由毛泽东亲笔撰写的《(湘江评论)启事》等,并指出此种严肃出版物不应出现这种硬伤,希望重印或再版时予以纠正,以免继续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对办好《参考消息》、扩大《参考消息》发行,谈过很多意见。现摘录几点供研究参考要见世面,要了解.国际情况、了解敌人的情况。我们准备发行一个刊物《参考消息》,在座的大概都看到了。  相似文献   

13.
王涌 《视听纵横》2005,(2):38-40
“新闻宣传,就是政党、政府、集团、团体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书籍、报刊等,运用各种新闻宣传体裁,如写信息、发言论,进行有目的的主体思想意识的传播活动。”(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第11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其基本特征是新闻化的宣传。当今世界新闻传媒中很忌讳“新闻宣传”说法。然而,  相似文献   

14.
1月23日林勃在《解放论坛》上建议报纸采用外国通讯社消息时,提到了专门刊登外国通讯社消息的《参考消息》。其实《参考消息》的“关”也是把得很紧的,很难在上面读到在一般报纸上读不到的重大国内新闻。国外评论家早就指出过《参考消息》在刊登国内新闻时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编辑的。最典型的例子是“9.13”林彪自我爆炸。事件发生后国外报刊早已议论得沸沸扬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图书评论》今年第五期刊出周伟先生《由新“青岛版”(毛泽东自传)所引发的三个问题》:一、“《毛泽东自传》与《西行漫记》孰先孰后”;二、“《毛泽东自传》有无英文单行本”:三、有无“新建版”的《毛泽东自传》及毕正其人。他认为,青岛版的“代序”有“重大作用”。“尤其是所附《<毛泽东自传>的问世与版本之研究》一文,搞清了一个重大  相似文献   

16.
在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一部全面反映邓小平同志关于新闻宣传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邓小平论新闻宣传》,与广大读者见面了。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论新闻宣传》一书的出版,为我们新闻界学习贯彻邓小平新闻宣传思想提供了很好的教材。小平同志对新闻宣传的论述非常丰富,既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对新闻工作的原则精神,又  相似文献   

17.
笔者有幸,在《参考消息》于1957年由刊物型改成报纸型的当年,担任了该报的编辑,而且一干就是17年。从1992年起又从事参考新闻史的整理研究工作,《参考消息》报史是工作重点之一。这里,就作者所知,把毛泽东倡办《参考消息》报的时代背景和他的办报宗旨作一个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参考消息》的“眼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6月召开的第57届世界报业大会,发布了最新“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名单”,中国20家报纸入选。其中,《参考消息》在世界日报中排名第9,居国内日报发行量之首。应本刊之邀,该报范伟国副总编写了“《参考消息》的‘眼力’”一文,虽然介绍的仅是编辑业务的一个方面,但却不难看出,《参考消息》能进入全球日报发行量前10名,实属其实力、实干的必然。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面对共同的信息源和众多的公共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对信息的判断、选择、梳理、整合等信息处理能力,使新闻报道分出了上下高低,使媒体显示出了不同的功底和实力。相信这篇文章一定会给读者带来诸多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体裁中,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信息为手段间接引导社会舆论”,是新闻形成的基础;而新闻评论“通过传播理性信息直接引导舆论”,是新闻形成的灵魂。新闻评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媒体的心脏”,是《汕头日报》近年来精心经营并卓有成效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20.
展江 《青年记者》2016,(13):73-76
2013年7月,新华社《参考消息》总编辑张铁柱参加一个培训班.某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去讲课时举例说,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环球时报》.张铁柱立时举手发言说:《参考消息》才是发行量老大.白岩松解嘲说,可能《环球时报》过去发行是最高的.张铁柱继续更正说:《参考消息》从来都是国内发行第一.① 话虽这么说,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环球时报》与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相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其中反映了以下现实:国际题材在今天的开放时代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与中国关系密切的邻国,他们如何看待“崛起的”中国和中国人,往往是我们比较在意的乃至比较敏感的.而在相当程度上,《环球时报》这个报界“新贵”比起老派的《参考消息》来,以其题材抓人、语言尖锐吸引了过去《参考消息》的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