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南宋遗民词人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使他们更易领会道教的义理,加上地域文化的影响,他们与方外之士结友唱和,广泛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从中对道教义理也有了较多的认识与理解,这样,就使道家思想深刻渗透到了遗民词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他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并体现在词作的思想意蕴中.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她深受先秦道家思想的影响,通过沉醉于酒、香、梦而摆脱现实的痛苦,其词作常常抒写现实生活,却又不囿于现实生活。李清照崇尚真朴自然之美,追求个性自由、"不物于物"的境界。和许多男性词人不同,李清照在词作中始终关注个体存在,体现了文学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酒意象在宋词中的出现频率相当高,两宋知名的词人无不善于以酒意象入词,而酒意象折射出的是词人的道家人生哲学。道家思想对词人的人生哲学产生影响,进而促使其与酒结缘,在词作中大量运用酒意象。这体现了宋代词人对个体生命欲求的肯定、对功名的蔑视、对道家思想的回归、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南宋遗民词人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使他们更易领会佛教的义理,加上地域文化的影响,他们与寺僧结友唱和,广泛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从中对佛教义理也有了较多的认识与理解,这样,就使禅宗思想深刻渗透到了遗民词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他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并体现在词作的思想意蕴中。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梅山特殊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古梅山原有的巫教、从江西传入的南方道教,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和儒教,在此相互冲撞、分化和共融,最终统合成了一种以原始巫文化为基础。积极地融和了南方道教文化(尤其是江西茅山道教文化)、佛教、儒教的部分思想理念在内的特殊的地方性道教文化事象。即梅山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6.
徐州是两汉重要封国所在地,境内汉墓众多.作为古人遗留下来的重要信息载体,墓葬所体现的社会内容十分丰富,社会思想即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原始道教和早期佛教思想表现得尤为突出.原始道教的创始者张道陵为沛国丰(今徐州丰县)人,从睢宁刘楼汉墓封土中出土的铅俑等来看,说明原始道教由徐州人创造是有其社会基础的.道教形成之后,迅速在各地传播开来,并逐渐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徐州作为道教创始人的故乡,墓葬受其影响在情理之中,并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墓门解除、辟邪杀鬼、神药厌镇、长生不死等等.佛教于公元前六世纪创立于南亚印度地区,大约在西汉后期佛教通过陆路传入我国,东汉时期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东汉早期,徐州地区佛教渐盛,这与楚王刘英的信奉和推广有关,因其时代较早,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当有较大推动.东汉末年,徐州一带佛教更盛,墓葬中,象征佛教题材的出土遗物较多,有尖帽胡人俑、塑像座、九枝灯等,另外还可能有鎏金铜造像.画像石的题材更为广泛,内容多样而生动,反映出佛教思想的日渐普及.因此,可以说,徐州汉墓的相关内容体现出社会思想对墓葬的影响及墓葬对社会思想充分反映的相互性.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作为两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其词作中多处提及"酒"这一物象。但面对同样的"酒",词人却写下了表现不同情怀的词作,这跟词人自身的人生经历是有着密切关系的。通过从诗酒文化中"人"的境界,来阐释李清照词中"酒"意象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南宋遗民词人的独特人格魅力,表现在他们对整个人生有了深刻的内省,佛教“如梦”情怀、虚空体悟、根绝尘念的观念,构成了他们人格精神的基础,他们接受了佛教义理的影响,吸收了其中的有益因素,在词作中大量援引佛教经典文献和禅宗语录,从而在“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境界里消解了入世与归隐的两难选择,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情感活动、创作心理及其词作的主题趋向、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9.
南宋遗民词人的独特人格魅力,表现在他们对整个人生有了深刻的内省,佛教"如梦"情怀、虚空体悟、根绝尘念的观念,构成了他们人格精神的基础,他们接受了佛教义理的影响,吸收了其中的有益因素,在词作中大量援引佛教经典文献和禅宗语录,从而在"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境界里消解了入世与归隐的两难选择,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情感活动、创作心理及其词作的主题趋向、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主观情意(意)与客观物象(象)交融而成的心理形象.后主词的意象是由其独特的感受形成的,华美的物象,形成富贵气象;凄美的景象,表现词人悲苦的心境.词人善于将物象、景象、心象融合为一体,在创作过程中调动多种艺术手法,写出不少形象性很强的词作,形成词人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柳永的羁旅宦游词内容驳杂,情感复杂,但是他的文士气质与市民气质渗入其中。本文将通过对本类词作的内容的具体分析,论证词人的双重文化气质在其羁旅宦游词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吴羽 《家教指南》2005,(1):26-31
敦煌文书P.2410<神人所说三元威仪观行经卷第二>记载了不少道教事师之礼.通过对魏晋以降道教事师之礼的考察,此件文书反映的道教事师之礼不能代表当时道教事师之礼的主流.魏晋以降道教事师之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吸收佛教内容的同时,保留了深厚的中国本土传统.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作为宋代最为杰出的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开创了著名的“易安体”。本文通过对李清照起伏一生的词作所体现的情感变化,归纳出李清照词作在其不同生活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从特点着眼研究词作情感变化的原因,借以分析词人词作情感变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美学的形成深受中国文化历史思想的影响,道教思想、儒家思想、佛教禅学是中华二千年封建社会思想范畴的三大主流,它们“天人合一”的思想归结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特质,即美在意象、美在和谐、意境为美、伦理为美、和合为美.中国传统美学对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促进现代设计风格民族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柳如是词《咏寒柳》的具体内容,依据词作的写作时间,作者的人生际遇、思想精神方面的变化,以及与陈子龙交往的具体考证,探讨了词作中“待约个梅魂”之“梅魂”所指,认为“梅魂”之所指为陈子龙,词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及对现实的反抗.  相似文献   

16.
刘克庄是我国南宋后期的重要文学家,虽然他的诗作远远多于词作,但人们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词作,尤其是关心人民疾苦和国家安危这一类词。历来认为他是南宋继辛弃疾之后的又一位爱国词人,词作主调是爱国的,激情高昂,风格豪壮。事实上,受其生活经历和思想影响,他的前期词作壮怀激扬,志深意长,而后期词作则低吟消沉,遁迹避世。  相似文献   

17.
张元干以爱国词人名世,其突出风格是"慷慨悲凉"、"抑塞磊落";而他还有大量词作反映了与作者生活思想有关的另一侧面:生世之感、闺情、旅愁、美景、咏物等等,其风格则是"妩秀"柔美.其豪放的民族"弦歌"开出后来张孝祥、陆游、辛弃疾等爱国词人的先河,而那婉约的"阳春白雪"之歌则是对雅艳词传统的美好继承.  相似文献   

18.
“承负说”源流考 ——兼谈汉魏时期解除“重复”法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负说"是东汉<太平经>提出的善恶报应思想,其渊源可上溯到商周时期,其内涵主要是上天对个体及其家族所积累善恶进行核算和奖惩."承负"的发生以天人感应为前提,以父系宗法制家族为基本单位,强调儒家的忠孝观念,其报应主要发生在现世生活当中."承负说"具有我国本土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是道教哲学思想的重要根基,且与基督教原罪、佛教因果业报不同.解除承负是汉代自称天帝神师的道人向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解除承负与东汉流行的解除重复法术完全不是一回事.后来道教典籍都不提及承负这个概念,但是承负观念流布很广,渗入我们民族的宗教文化心理.宋代出现的劝善书和功过格都是承负观念在宗教信仰和民俗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元宵节在宋代是最受重视的节序之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词人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并引发了元宵词创作的繁荣.词人们往往会将他们对时代、社会的感触融入其中,使得元宵词作得以展现时代和社会的面貌.文章通过对生活在北宋承平时期的柳永、历经北宋繁华和两宋交替动荡时期的李清照,以及经历了南宋灭亡时期的刘辰翁三位词人的元宵词作进行分析、比较,意在展现元宵词作中渗透着的鲜明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20.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负盛名的词人之一.对于柳永早年在福建崇安家乡的生活和思想,鉴于文献记载疏略,学者涉猎较少.这段时间对柳永后来的思想和词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从家学和家教、家乡山水陶冶、武夷文化感染等诸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柳永在未离乡前的青少年时代、其思想实现了由传统观念向市民意识的转变,初步形成了其市民文学的思想观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