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是为语文。当前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浪潮中,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上教师少说,让学生多说,就是在实施课堂改革,就是在教语文。但是怎样教好小学语文课,叶圣陶先生这样阐述:"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借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教会学生写话。"全国知名教师贾志敏先生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另一知名教师薛法根先生则主张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不教。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同时语文又是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科,它拥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语文学习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对其他科目的教学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应以新课改为基准,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个人语文素养,进而全面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一、转变教学理念,认真落实新课改精神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师是为了考试而教,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教课本,学生学课本,这种只注重考试内容而忽略实践能力的语文教学,只会导致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广大语文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语文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这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语文"的观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教学应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技能训练规律,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使语文课的教学更具时代性、实用性、多样性和灵活性。调动学生贴近生活学语文,学好语文作用于生活和工作,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素质、陶冶情操。 一、改革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课堂上是: 教师+ 备课笔记+ 粉笔一根 学生+XX课本+ 笔记一本 教师在课堂上象完成任务一样把一次课的内容倒出,学生就一字不漏地抄下去,至于学生听进去了多少、理解了多少,不得而知。语文课…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在掌握语文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且能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虽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初中的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转变,但教师应当注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要适量、适度,不能占有原本课本的主要地位,使学生达不到平时对语文课文应有的阅读量。  相似文献   

7.
吕伟 《考试周刊》2012,(9):40-40
在现如今的技校,学生不再对语文课有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语文素质,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课?本文从课本本身、教学手段和教师语言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教师苦心谱写的一支歌,是师生共同雕塑的一件艺术品。精彩的课堂不仅体现着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而且折射出学生创新思维的光华。1.巧妙引导。成功的课堂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四年级语文课有学写书信的这一内容,在进行写作指导课前我夹着课本唱着  相似文献   

9.
本色与着色     
本色就是本来面目,例如英雄本色就是英雄的本来面目.那么,语文教师的本色、语文课的本色是什么?我以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真正做到"目中有人",自然流畅地与学生交流,不矫情、不造作,应该属于语文教师、语文课的本色.当然,这个本色是从教师的角度说的,还有学生的本色,这里暂不涉及.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重视对语文课本的挖掘,而往往忽略了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如果教师考虑的只是把课本中的知识教给学生,忽略了让学生将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1.
毋庸讳言,在中小学的各学科中,语文课遭遇非议最多,几乎也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学科。再看看中小学生,包括高中生,在语文素质方面所显现出的孱弱、懵懂、浅薄甚或荒唐,作为语文教师对此痛感愧疚与不安,常常为此陷入深思与自省:语文课本中的选文尽为古今名篇佳作,为何不能令学生为之欣悦、陶醉而爱不释手呢?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堂标准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我们在尝试这种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的研究中发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好"放"、"读"、"悟"、"创"四个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探究动机的最活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语文教师修养、学生心理特征和课堂的教学技巧及经验的研究,探讨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从而使学生爱上语文课,享受语文课。  相似文献   

14.
上课没有课本行不行?这个问题在中国提出来,教师会感到荒唐:没有课本怎么能上课呢?而教育管理者则会愤怒: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没有课本不准上课!这个问题在外国提出来同样使人莫名其妙:上课干吗非要有课本?我们上课经常没有课本。什么是教材?什么是课本?两者有没有区别?假设语文课没有了语文课本,我国学生的语文水平是不是又要下降一大节?语文课本到底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语文的课堂上,教师要做到"让生命涌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一定要不拘一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重视对语文课本的挖掘,而往往忽略了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如果教师考虑的只是把课本中的知识教给学生,忽略了让学生将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7.
顾春燕 《语文天地》2013,(10):55-57
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原因很多,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不对头是重要原因。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往往大搞题海演练,书声琅琅的课堂被繁琐的分析取代,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变成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语文课上常常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场景。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是主要学科,内容上的难易程度和篇幅数量较小学语文课本自然是提高了很多。导致学生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提不起兴趣,不愿意学习,课堂氛围比较压抑。因此,促使初中语文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我曾在心中多次地问自己,如果不做语文教师,我会做什么,又能做什么. 2000年秋,我从学校到教研室工作,虽说并没有脱离语文教学研究工作,但毕竟不能天天站在讲台上了.我的梦中不知道有多少次又回到了语文课堂上,总是梦到自己未能完成教学任务,醒来后心里还在难受.虽说现在每天工作也很紧张,很繁忙,但仍感到有些失落、怅然.到学校听课,总会设想到自己要怎么去上;每天下班后,我又总是认认真真地阅读语文新教材,进行一些教案设计.我在课本的扉页上写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语文书".是的,是语文课让我快乐,让我充实.我理解语文教学,热爱语文教学,也挑剔语文教学,更感谢语文教学.如果离开语文课,不做语文教师,我将可能一无所用.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走的是应试路线,课堂中自然"讲授味"多些,而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则又因过分追求合作而多了些"活动味"。不得不说,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会让语文课"乏味",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合作会让语文课"变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得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让语文课真正富有语文味。一、多一些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多点人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