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对"信"字的记载和阐述体现了孔子"信任"伦理思想,孔子认为信任是基本的交往原则;信任是品德,这些为德育工作者提出了解决道德教育困顿的启示,即开展基于信任的道德教育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部分教育管理者认识和管理的错位,一些中职学校人才质量已很难适应新经济下人才的需要。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出发,阐述了缺乏信任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各个层面上的不利影响,肯定了信任教育的积极意义,简要分析了对中职生信任的具体方面和具体案例,提出了信任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浅薄之见。  相似文献   

3.
信任的教育学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育学的立场看,信任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它存在于教育诸要素的互动之中,从信任中显现出来的是"以关系为本"的教育世界。作为一种策略,信任能够简化教育的复杂性,能够打开通向未来和世界的道路,实现各种力量的自由的真正的联合。信任为教育打开了更宽阔的视界,它使道德教育具有关系性、公共性和正义性,使智慧教育具有探险性、创造性和反思性,使情感教育具有安全性、健康性和发展性,因此它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4.
信任是和谐的教育生态元素,是教育的基础.但当前的教育系统却表现出信任缺失的状态,特别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信任缺失,导致教育的"信任危机".在分析教师对学生信任缺失的原因和表现的基础上,从学校和教师个人两个方面提出了信任重建的几点策略,包括制度建设、学校文化重建、强化教师承诺和责任、加强师生心理沟通等信任机制和具体做法来重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  相似文献   

5.
管理中的信任包含两方面的因素:管理信任和信任管理.信任管理在先,而管理信任更加重要.从信任的角度来研究课堂管理,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本质要求,有利于加强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众对我国大学的信任是一种关系结构,其信任基础不只是来自于大学本身,大众的社会认知与社会结构也是信任基础的构成部分.这种信任基础在时间序列上具有发展性.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和大学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变革意味着传统信任的基础发生变化,但是大众仍然固守原有社会认知,沿用传统方式向大学供给信任,造成信任的结构性错位问题,滋生了大众对大学的信任迟疑和合作意愿的减弱.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应该面向学生的未来,而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这就使信任成为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东西。以信任为基础的道德不仅意味着言行的一致,也意味着善意与诚心,包含着相互之间的责任,还体现着崇高与幸福。敢于托付、敢于承诺、敢于负责、敢于批评的策略可以促进这些道德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应该面向学生的未来,而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这就使信任成为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东西。以信任为基础的道德不仅意味着言行的一致,也意味着善意与诚心,包含着相互之间的责任,还体现着崇高与幸福。敢于托付、敢于承诺、敢于负责、敢于批评的策略可以促进这些道德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以信任为基础的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的不同在于它强调未来性、生成性、双边性,放心托付、承诺兑现、责任承担、批评反思是最基本的道德教育模式,这些模式一方面可以生成诚意与诚实、关心与自律、责任等最基本的道德,另一方面则可以生成荣誉和高尚等的理想道德。  相似文献   

10.
以信任为基础的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的不同在于它强调未来性、生成性、双边性.突出信任这一主题的道德教育包含放心托付、承诺兑现、责任承担、批评反思等基本模式,这些模式一方面可以生成诚意与诚实、关心与自律、责任等最基本的道德,另一方面则可以生成荣誉和高尚等理想道德.  相似文献   

11.
信任是大学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文章基于组织公正理论,系统分析了大学内部信任关系的生成本源,并将信任关系的内涵阐述为人际价值层面的充分认同、利益层面的深层沟通、程序层面的正当安排,最后阐述了重构大学内部信任关系的路径所在。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站在社会组织与结构的高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师生信任的地位和处境,才能使得师生信任超越它所处的环境,获得长远的视域。不同的制度和结构形态造就不同的信任结构和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信任的结构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结构形态决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所具有的"传统性"即以特殊主义人格信任为主要形态的"熟人社会"的特性决定了其系统内师生信任的结构具有同样的内涵;同时,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倒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信任的结构由单一的人格信任向既是人格信任又是系统信任的双重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信任是一种指向未来的社会行为模式,是社会成员共同生存的基础。察看当前教育场域,可发现各种形式的“信任危机”。文章分析了师生之间的个体信任和群体信任,以及教育系统的整体信任等三种信任类型,提出了完善教育信任机制、确立可信任的教师形象、建立双向互动的信任型师生关系等化解信任危机的对策,并以此来构建教育场域内的信任图景。  相似文献   

14.
教育以信任为基石.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信任教育的概念和功效,分析民办高校信任教育的缺失及成因,提出构建民办高校信任教育机制,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以增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提出"信任青年"和"赢得青年信任"的问题。信任可以降低人际交往成本,增进人际协作,提升工作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信任的培育、呵护与强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的信任指向存在着多重维度,其作用主要表现为消减心理抗拒、改善中间连接、产生自己人效应等。信任改善的教育机制体现为引导师生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尊重师生的现实利益等;信任改善的社会机制体现为培育与发展"社会公信"、培育和提升交往个人的社会性品质。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信任是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的转化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基础条件之一。但是,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却表现出信任缺失的状态,从而导致信任危机。所以,本文从信任缺失的原因和表现等方面来阐述信任重建的必要性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切服务都涉及信任,缺乏信任的服务是苍白和单薄的,失去了信任的服务是奢谈前途和成就的。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了服务的性质。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这种服务不只是满足于当下需求,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教育信任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教育能力信任。教育能力信任是指社会、家长及学生对于学校教育水平与教育绩效的积极自信的期待。它以学校教育的昨天为背景,以学校教育的今天为参照。教育能力包含学校教育教学的定位能力、选择能力、建构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保障能力。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它体现了学校对于国…  相似文献   

18.
祁娟 《新课程研究》2012,(7):184-186
父母的信任教育也对幼儿的人际信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大班幼儿的信任水平是受信任对象和他人和自己的关系影响;父母的信任教育总体水平相对较高;母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较少提及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让孩子感觉到环境相对值得信任;年龄越大的母亲,提供给孩子的信任教育就越多;父母的信任教育可能影响儿童对陌生小朋友的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19.
信任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研究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研究存在实地调查与实证研究的缺失、研究视角的单一宏观化、信任内涵理解和界定的偏误、信任机制与路径建构的"去交往化"等问题。尽可能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的实证研究,利用多样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坚持以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交往过程为要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学的公共信任结构由教育秩序、大学功能和公众社会认知等因素交互作用构成.大学公共信任不但能够使公众从中获益,而且具有为大学提供自由发展空间,弥补国家管理大学的能力不足和强化公众与大学的合作动力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