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庭筠是晚唐诗坛大家,又是花间词派的鼻祖,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温庭筠诗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诗词体式的过渡、诗词的比较,诗歌的内容、诗歌的艺术、温庭筠与李商隐的比较五个方面,因此近20年来对温庭筠诗歌的研究是相当全面的,也在很多方面对以往论述有所超越,但温诗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地挖掘。  相似文献   

2.
词最重要的部分是词境。作为晚唐“花间派”的鼻祖,同时也是整个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温庭筠的词境与其他婉约词人的词境稍有不同。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相比,温庭筠和同时代的韦庄更喜欢以春天作为词的季节背景;温庭筠更喜欢以画楼闺阁作为主人公活动的舞台;温庭筠词的抒情主人公几乎都是曼妙的女子;温庭筠词的意象比较密集,同时意象与意象之间跳跃比较大;温庭筠比较注重辞藻和设色,尤其喜欢用色彩鲜明:饱满的词。以上诸种要素,使温庭筠的词境相对于其他婉约词人,更香艳温暖,也更繁缛富丽。  相似文献   

3.
陈樵是元末浙东理学家,他终身不仕,隐居著述,以振兴程朱理学为己任,惜其学术著作皆遗,惟存诗歌《鹿皮子集》四卷。他的诗以咏物、咏怀诗为主,描述了其隐居生活环境,表达了他淡泊独善的追求;他的诗中唱和赠答诗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诗涉及现实内容较多,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另外他还有一些理趣诗、咏史诗等。他的诗歌艺术受时代影响,总体上学唐复古,但不同的体裁表现不同:七言近体学陆龟蒙,七言古体学温庭筠,乐府诗歌和当时以杨维桢为代表的“铁崖派”相呼应,力追李贺。  相似文献   

4.
温词浅释     
温庭筠是我国晚唐著名词人,他的词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文章对温庭筠几首词的内容和主题提出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杜甫七言古诗历来被奉为正宗,享有很高的地位。他的七言古诗形式严整有致,多为整齐的七言句式,诗歌换韵比较有规律,韵意之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转换关系;其结构章法亦千变万化,尤其是开篇方法不拘一格,行文中又善于综合运用叙议写之法,并借助声韵变化,转接顺逆,展衍铺叙,极尽其妙;其收束结尾也俱出人意表。总的说来,"寓变化于整严之中"是杜甫七言古诗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6.
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作家。花间派多写闺阁生活、女子相思,以香艳缠绵、简练典雅为特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而作为同一流派的两位代表人物,温庭筠词浓艳香软、含蓄婉约,被称为“花间鼻祖”;韦庄词则以清淡疏朗、抒情热烈而真挚,与温庭筠齐名。  相似文献   

7.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在意象运用上,温庭筠的诗与词都注重对华美物象的客观描绘,但诗中意象流丽动荡,典故众多,带有虚化的幻想,而词中意象浓艳静谧,以写实为主。由于崇尚客观的审美理想,温庭筠的诗与词意象运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他对诗和词已经有了自觉的分体意识.这引发了他对这两种文体不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8.
孙云 《文教资料》2009,(2):13-14
花间鼻祖温庭筠为词人一大宗师,而“有才无行”的史料记载却令他的形象一落千丈,难与其词史上的地位相匹配。细辨新旧唐书上关于温庭筠的几条记载,本身也不乏问题;再考之唐朝世风和士风,造就的“无行”温庭筠,实在是情有可原,不能以当代观念来评价他的人格,这是由时代所造成的文人悲剧。  相似文献   

9.
温庭筠的艳情诗在他大量作词之前已经成熟.从思想和艺术方面,细致分析他的艳情诗对其词的影响,探求温庭筠创作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10.
论温庭筠的"以文为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经济、政治、社会风气和文坛时尚等外部因素与温庭筠特有的个性、情感和才能相际会,温庭筠在扬州妓院和京师进士考场内外卖文,被人称为“以文为货”。尽管“以文为货”不是温庭筠所追求的,但是,“以文为货”对温庭筠创作的内容、思维方式乃至文风却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有着挑战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中充满着密集的丝绸物事。丝绸物事与他诗歌当中的女性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丝绸对其刻画女性的外在形象之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描摹人物的居住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大量丝绸物事入诗是温庭筠形成"绮艳"诗风的重要原因。丝绸物事与温庭筠的作品形成的密集交融可以从社会及个人两个方面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12.
抒情角度与温庭筠和柳永的词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庭筠和柳永都出身儒宦之家,温庭筠是宰相温彦博的裔孙,柳永的父亲柳宜曾任工部侍郎。他们文思敏捷、精通音律,多作侧辞艳曲,词名扬于天下,却又因“士行尘杂,不修边幅”,以至仕途坎坷,潦倒终生。温庭筠屡试不第,因代作《菩萨蛮》得罪相国令狐綯,又因不识唐宣宗龙颜被贬,后流落而死。柳永因一曲《鹤冲天》触犯宋仁宗,久困科场,及第已老,死后只能由妓女集资安葬,两个天才词人的命运竟是这样一般无二! 温庭筠和柳永都是写情的圣手,但他们笔下的词境,面貌各具,风格迥异,试比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温庭筠诗词声韵的考察比较,发现其诗与词韵律具有相通的美学特征。温词的用韵明显受到其七言古体诗(其中大多是古题乐府)的影响,就是说乐府成为温词的声韵来源与产生基础;另一方面,两又有着各自的审美趋向,温诗尤其是近体诗格律工整严谨,古体亦是以人律为常,而词则更趋灵活多致,开后起词韵运用之先河。  相似文献   

14.
温庭筠在词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是花间词派的鼻祖,是第一位大力创作文人词的作家。历来研究者对温庭筠词的评价不一,但总体均认为温词具有浓艳密丽的特征,此文意在在此基础上探讨温词"隐"与"秀"的特征,并结合社会现实和温庭筠个人实际客观地阐释造成"隐"与"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韦庄是唐末五代的一位擅诗擅词的文人,也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词坛上与“花间鼻祖”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韦庄词虽深受温庭筠的影响,在内容上多表现以女性为主体的春愁秋怨、离情别绪,但其词在内容上更注重个人感情的抒发,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白描方式,在词作风格上形成了清丽疏淡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晚唐温庭筠和韦庄两位词坛大家的出现及后来花间词派的形成,词才真正摆脱了对诗的依附和从属的地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逐步发展起来并日趋成熟。温庭筠是晚唐时期第一个大量写词且取得杰出成就的词人,正是在他的努力下,词才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个性特征。然而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使词一开始就陷入了专门描写女子形貌和恋情相思的狭小境地,浓墨重彩,铺金摛绣地描写美人的形貌及装饰,读来但觉满眼金碧,充溢着脂香粉气,使词成为名副其实的“艳科”,终至形成一代秾艳绮丽的花间词风。温庭筠也自然地成了花问词派的鼻祖。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  相似文献   

17.
关于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有许多的文学史著作通常以绵密浓丽论之,有的虽然讲到其清淡一面,但只是提提而已,未作任何具体的阐述。其实,只要深入解读,温庭筠词无论是形象塑、情思表达,还是构思布局、语言运用。都同时体现出清疏淡远的一面。而且有不少作品及显清疏淡远。本文试图通过对温庭筠词的考察分析,具体论述绵密浓丽、清疏淡远才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温庭筠与韦庄作为花间词派的代表词人,在词作风格和内容上有着显著地差别。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温庭筠词作用色浓艳,韦庄词作较为淡雅;"密而深"是温庭筠词作的主要特色,与之相对应的韦庄词则表现为"疏而显";在创作手法上,温庭筠词多用暗示联想手法,丰富思想感情;而在词作内容上,韦庄的词句显得更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9.
隋代及初唐的民间词即是当时的民歌,中唐以来文人词属于诗余性质。温庭筠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填词的文人。他生活在需要小词产生的环境里,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作。温庭筠的作品代表性风格是设色浓丽,辞藻繁密;另一种风格是气韵清拔,格调高峻。温词是对齐梁时代美学精神的隔代传承。以温庭筠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是一种介于俗文学与雅文学之间的并逐步向雅文学转化的过渡性文学样式。《花间集》中的词人围绕温、韦分为两派:一派以温庭筠为代表,可称为“伶工之词”;另一派以韦庄为代表,可称为士大夫之词。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派词人在文学自身以及历史发展的双重指向下,开拓了全新的诗歌之路。伶工之词在晚唐五代词稀⒗的发展期是不断进步的,由温庭筠到欧阳炯、顾,词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变得越来越纯熟而自由,为词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温庭筠的词作以表现女性生活情事为内容,写她们的闺阁、服饰、容颜、体态、情感、心绪,表现了其题材的“艳”;又选取珠光宝气、缕金错彩的名物意象,体现了其艺术手法的“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