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AI技术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都具有积极意义。AI技术辅助教学能增强外语教学中AI技术应用能力、科研过程中AI技术应用能力及教师的综合能力;“AI+教育”视域下促使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遵循自主性和持续性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引导教师形成自我发展动力,营造良好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氛围的途径,顺应人工智能的时代趋势,迎接新兴技术的职业教育变革,主动学习掌握各种教育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根本上使教与学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罗国敏 《教师》2023,(34):126-128
“AI+教育”是一种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创新理念,为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文章通过分析传统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创新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估与反馈这四大维度出发,探究基于“AI+教育”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以期为中职信息技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对我国高校教育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处在我国着力发展的AI技术的背景下,与之息息相关的工程类学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相应的面临了较大的挑战。针对物流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加需要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将信息化、智能化、AI化贯彻到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将培养人才与人才需求相结合。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补充实践教育教学最大特点是实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课创、创新研究等,并且鼓励教学实践信息实时互动,增加学生动手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自动化专业认识实习课程由参观实习模块、自动化导论模块、技能训练模块构成。探索三个教学模块"1+1+1"的"看、听、做"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引入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和地方性案例的控制理论教学,探索与实践"互联网+翻转课堂+讨论"的教学模式,构建融合性的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实践证明,融合性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目标是帮助学生构建计算机学科的科学体系,初步掌握学习计算机学科的方法,激发专业学习兴趣.阐述了计算机导论双语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师能力要求,以期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林芳宇 《考试周刊》2013,(43):127-128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培养非计算机专业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责任重大。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师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论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AI)技术的教育应用给教师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智能教学环境、“AI+教学法”的创新到教学内容表征形式的智能化,AI的影响日渐广泛,但同时也伴随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伦理问题与伦理风险。进入智能化时代,教师扮演着新的角色并面临更加复杂的AI应用伦理问题,这需要重构教师的知识结构。为此,基于TPACK概念框架,将伦理知识作为一种新的教师知识构成要素引入,提出并构建了“AI+学科教学”伦理知识框架(AIPCEK),即教师的基本知识构成包括教学知识、学科知识、AI知识和伦理知识。在原有TPACK框架基础上,生成新的融入伦理的复合型知识形态:教学伦理知识(PEK)、学科伦理知识(CEK)、AI伦理知识(AIEK)、学科教学伦理知识(PCEK)、“AI+学科”伦理知识(AICEK)、“AI+教学”伦理知识(AIPEK)和“AI+学科教学”伦理知识(AIPCEK)。AIPCEK继承了伦理知识所具有的复杂性、情境性、实践性、协商建构性和多元化等特点,其发展模式有三种:AIPCEK发展的金字塔需求模型;基于在线实践社区的教师AIPCEK发展模式;基于项目驱动的AIPCEK发展模式。AIPCEK的提出,有助于揭示智能时代教师知识结构新的特点及伦理内涵,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教师的知识结构研究及教学实践,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学生计算机能力参差不齐,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需求不同等等,因此需要对原有的单一课程重新思考。计算机基础"1+X"模块化教学方案,在原有的课时内增加了与专业相结合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入门。实践证明该方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改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提高了数据分析利用的要求,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需结合数据分析需求来不断深化专业建设。"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内容与应用交叉融合,针对海量数据分析处理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应运而生,作为一门涉及多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学科的导论课程,"数据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值得探讨,从课程大纲设置、课程设计两方面,结合实际教学反馈,讨论"数据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为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提供了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AI)、大数据和元宇宙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与各类学科不断交叉融合,引发了一系列的革命性突破。如何与时俱进地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素养,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提出了一套AI赋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新体系,从学生的能力目标出发,创建了融合计算与智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知识体系,设计了面向“四新”专业的“宽、专、融”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编程贯通、大模型驱动的“多模式”实践教学方案,构建了包括“认知、设计、创新”的三梯度实践教学体系,重构了贯通计算与智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基础教材。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问卷式调查了解生物医学工程本学生的学科兴趣偏向性和课程需求.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学科兴趣偏向于生物医学领域,而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兴趣明显偏低,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增设与生物医学密切相关或交叉的课程.调查结果提示老师需经常性的向学生积极介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领域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工程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具体的应用实例,逐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电子工程学科的兴趣.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进行课程调整时,学生所具有的增设与生物医学密切相关课程的愿望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2.
职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职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需求,课程内容要有一定深度并能够及时更新,以适应计算机发展水平;要通过选修的形式丰富学生的选择,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兴趣设置面向市场需要的课程。  相似文献   

13.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习目标以及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一种适合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谈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更新教学观念、培养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服务专业学科以及拓展学学生知识面等几方面阐述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AI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职开设的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与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尝试对高职“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个性化教学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属计算机方面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较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的微机操作技术,提高计算机文化素质,为今后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比较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能力水平和专业需求实行个性化教学,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7.
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技术发展的前沿、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对于计算机专业这种技术更新较快、与国际技术发展比较同步的学科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此讨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双语教学的模式、方法及若干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结合笔者所在民办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针对目前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结合民办高校学生计算机学习的能力和目前互联网+形式下对学生计算机使用的新要求进行分析,对民办高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新的形势下的发展和改革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赵颖  姜薇 《煤炭高等教育》2008,26(2):121-12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迎来了信息技术革命.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是文化基础教育,也是人才素质教育和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教育.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实施分类、分层次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林欣 《时代教育》2015,(3):212+214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它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对目前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