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1年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在全国新闻战线部署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随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新闻媒体中蓬勃展开.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工作在新闻采访第一线的记者,深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专项教育活动,不仅对全国新闻战线和媒体从业人员很有必要,而且是个必须要重视的问题。近来,中宣部等五部门统一部署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是全国新闻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三贴近"、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更  相似文献   

3.
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自此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正式拉开大幕。对于从事农业新闻的电视记者来说,深入农村基层采访本是常态,可是如何转作风、改文风,采访、写作如何更接地气,更能引起农民朋友们的共鸣呢?本文将阐述"跑农村"的记者在"走转改"中应该把握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4.
《新闻战线》2012,(2):22
为展示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成果,推动广大新闻工作者进一步加强学习交流,提高思想认识,广泛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组织选编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优秀新闻作品第一辑》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优秀评论和理论文章选辑》,近日已由学习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5.
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下的生动实践,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观在新闻工作中的一次鲜活创新。2014年12月初,中宣部对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进行动员部署,以推动新闻战线进一步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努力打造"走转改"升级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党对新闻工作的一贯要求,是当前新闻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提升新闻报道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如何使这项开展三年之久的"走转  相似文献   

6.
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新闻战线启动以来,新闻工作者脚下接地气,心中有底气,笔下添灵气,报道显生气,一时间"走转改"成为当下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热点话题。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沃土,"走基层",单纯下去不是目的,而是要从基层获取鲜活的新闻素材,写出有影响力、有震撼力的报道。新闻工作者在"走转改"时,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7.
林振明 《东南传播》2013,(5):105-106
由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开展的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行业深入实践,已现成效。基层是"走转改"的实践方向,"走基层"为新闻采编指明了实践途径;在新闻采编中,"转作风"与新闻源主体、新闻传播主体、新闻收受主体等三个主体产生关联,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这三个主体的作风转变;而"改文风"则涵盖两个层面的改变。围绕"走转改"这一采编实践和理论探讨,厦门卫视努力探索有特色的"走转改"之路。  相似文献   

8.
自2011年8月,中央五部门提出在全国新闻行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接地气、有人气的新闻报道不断涌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以及新闻价值被强化,以新闻为本位的特性在回归。  相似文献   

9.
"俯身抬头"作为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无疑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进程中找到的一把"钥匙",解决了新闻的源头活水从哪里来、站在什么视角写新闻和用什么样的新闻满足党和人民的需要等根本性问题。本文提出,一线新闻记者,要想做好新闻采写工作,就要学会"俯身抬头"。  相似文献   

10.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题好一半文,尤其是电视新闻的标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就电视新闻标题的修改制作,谈一下自己粗浅的体会。一、电视新闻标题存在的问题一是把会标当作标题。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我们的有  相似文献   

11.
黄胜  陈新 《新闻前哨》2013,(3):45-46
今年,成宁日报改扩版以"四改一扩"为主体内容。包括:"改版面",由720毫米宽的窄报改为781毫米宽的宽报,报纸拥有更大的版面空间和信息容量;"改报头",报头字型结构更为协调,色彩色调更加饱和;"改栏目",原有栏目改头换面,新增一批新栏目;"改文风",文章变短,标题变活,内容变得更有时效性和可读性;"扩版面",周一、周三、周五扩至8个版,报道面拓宽,覆盖面扩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笔者在新闻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的实践与体验,阐述党报新闻工作者要想上情下达,写出鲜活的新闻必须深入基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这说明了标题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新闻标题是在新闻事实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介的简短的文字,常被称为"新闻的眼睛"。①对于网络新闻标题来说,标题肩负着比报纸新闻、电视新闻、广播新闻更加重要的任务,因为在网络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14.
赵亮 《青年记者》2012,(26):79-80
为了更好地贯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学习新闻大家的新闻文章和新闻思想,在这方面毛泽东的新闻写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毛体新闻在文风和思想上高度统一,更是其伟大人格的具体体现。所谓风格,是具体的话语情境和人格的高度统一,这在毛泽东的新闻文本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夜宿农家听民意,走街串巷访民情,跋山涉水问民生……2011年以来,各地新闻单位都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一大批好的新闻作品涌现出来,新闻工作者的作风、文风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同时,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比如,下基层前,  相似文献   

16.
在多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新闻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假、大、空新闻,低俗、庸俗、媚俗新闻也时不时现身媒体,影响了媒体的信誉,引起受众的反感。去年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目的就是要新闻工作者抛弃浮躁的心理,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切实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扎扎实实地写好新闻,做好报道,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貌。本文试图从甘于吃苦、反映民生、呈现重大主题三个方面说一说"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感受及新闻报道带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对于电视新闻来说,摄像画面与解说文稿往往缺一不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2011年,由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记者走进基层"抓活鱼",沉下心去改文风,摄像语言风格也必然应随之作出相应的转变。所谓文风,是指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及作者语言运用的综合反映。改文风,顾名思义,就是改变使用语言文字的风格。从冗长空洞、言之无物、刻板生硬的风格中走出来,学会使用人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地新闻单位迅速行动,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得到基层群众赞许。“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走基层是基础,转作风是根本,而改文风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11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召开会议,提出在全国新闻行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大批记者深入一线抓"活鱼",写出了大量鲜活、真实、感人的报道,被称之为有"地气"的文章。"地气"一词成了基层新闻单位学习讨论的热门话题。下面笔者就对"地气"的感受谈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今年8月中旬以来,中央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新闻工作者践行"三贴近"原则的重要举措。"走转改"活动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过走基层接地气,践行"三贴近",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功能。各家新闻单位主管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挂帅,组织编辑记者在田间地头、工厂矿井深入调研,以实际行动促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在河北扎根结果。活动中涌现了大量贴近民生、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编者撷取部分精品推荐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