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记者有多种类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杨润时以风格作为分类依据,把新闻记者分为“新闻型记者”、“作家型记者”和“学者型记者”。艾丰在一篇文章里,认同这种分法,同时也谦虚地承认自己算学者型记者:“有人把我归入第三类。我感到很光荣,不过同时觉得不甚够格。”艾丰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学者型记者”论题作过进一步阐述:“学者型记者又可分两种:一种,注意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的结合,着力于新闻学的研究,是记者兼新闻学者;一种,注意研究所报道领域的问题,着力于某个专业的研究,是记者兼专业学者。学者的直接表现,就在于他有这…  相似文献   

2.
陈新华 《新闻界》2001,(6):15-16
记者类型有多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杨润时以风格作为分类依据,把新闻记者分为“新闻型记者”、“作家型记者”和“学者型记者”。艾丰在他的文章里,也谦虚地承认自己算学者型记者。比照艾丰辉煌的新闻实践,我们会发现艾丰不仅在记者和学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且做“全”了学者型记者。在长达几十年的新闻生涯中,他把记者的强烈的新闻敏感、拥有调查研究之便和学者的缜密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突破了单纯学者式的论证和思辨,弥补了记者忙于采编业务、无暇思考的欠缺,不仅做成功了新闻学学者,而且做成功了经济学学者。他在新闻学方…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闻学,艾丰有两部专著,一本是《新闻采访方法论》,这本书出版的时间比较早,影响也比较大;一本是《新闻写作方法论》,是前年出版的,是讲新闻写作的。艾丰的新闻作品有个性,他甚至刻意追求每一篇重头作品都不失自己的风格,力求形式或内容有新的突破。曾看到过一些文章,称他是学者型记者。所谓学者型,是说他比较注重对问题的理性研究与逻辑判断;所谓学者型记者,是说他的这种研究的选题用的是记者的眼光,他对研究成果的表述用的是新闻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记者和学者     
记者和学者十几年前,就有人提出这样的命题:记者有三种,一种是新闻型记者,一种是文学型记者,一种是学者型记者。而且说,在现代化建设时期,尤其应该提倡做学者型记者。这种说法似乎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我认为,应该提倡做学者型记者。学者型记者,无非是提倡记...  相似文献   

5.
艾丰:1938年生,河北省玉田县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并获硕士学位。中国首批高级记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40多年来,他一直作为编辑、记者活跃在新闻工作的第一线,写过大量有影响的新闻报道。他致力新闻学研究,依托新闻岗位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参与发起组织了“中国质量万里行”、“名牌战略”多项活动。(图为艾丰按照)  相似文献   

6.
艾丰的新闻策划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新华 《新闻知识》2000,(10):12-13
6月26日,笔者在北京《经济日报》社就新闻学术界的许多热点问题采访艾丰。访谈中,艾丰对探讨、分析当下的“新闻策划”热尤其有兴趣,提出了一些新鲜、独到的见解。现笔者根据采访录音并结合文献资料,试对艾丰的新闻策划观作初步整理和阐述。一、新闻策划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艾丰认为,新闻策划实质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所谓“宣传性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情况下,由于宣传和传播的影响和干扰而产生的或者是为满足某种宣传目的而人为制造的一类现象”①访谈中,艾丰强调:“我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就叫…  相似文献   

7.
美国与他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历来是新闻媒体注的焦点和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美国媒介在战争新闻报道方面的立场片面性、以及美国媒介屈从于本国政府而阐述的观点而大多是在反映华盛顿和五角大楼所倾向的看法,一直受到学者的批评和指责.近年来由具有国际战事记者背景的英国学者率先发起的“和平新闻”报道思路,倡议新闻学教育在课堂上向未来的记者传授如何试图做到与“战争新闻”大相径庭的“和平新闻”报道,在国外新闻传播教育界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气候”,但目前似乎尚未引起国内有关学者的注意.本文拟在梳理美国媒体于近年来的战争新闻报道现状的同时,也试图对“和平新闻”这个新生理论及其职业实践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著名记者艾丰在《新闻写作方法论》中把新闻写作看成是“一种在传播过程中的特定的人与人的关系的处理”。艾丰认为,新闻写作不只是处理作者与文字或者说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地,是要处理记者和读者、记者和采访对象、记者和编辑等等之间的关系。这种把新闻写作过程“一支笔,一杯茶,一篇妙文纸上爬”的表象深化为处理新闻写作中几种要素间关系的分析方法,其实就是系统思维在新闻写作研究中的具体表现。系统存在于世间万事万物中。本世纪40年代以来产生的系统理论与系统科学,为人们提供了研究自然界、技术系统和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近年来众多学者经常探讨的话题,关于舆论监督,艾丰做得多,说得少。做的方面,家喻户晓“中国质量万里行”开创了90年代大规模强声势舆论监督的先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的方面,他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曾两次上交提案,强调舆论监督,其主要观点见于其新著《一个中国人的世纪宏论》之中。笔者结合艾丰“做”和“说”两个方面,试对艾丰的舆论监督思想作些探析: 一、“舆论监督是一个法宝” 在《一个中国人的世纪宏论》之中,艾丰提出“舆论监督是一个法宝”,这是在总结我国新闻改革二十年的经验,并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0.
“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想看”,这是好多记者撰写经济报道所遭遇的尴尬,而艾丰的经济报道却很动人:外行爱看,因为他以一种最易接受的形式突破了外行想看而不敢看的畏惧心理壁垒;内行爱读,因为他发现了内行有时也未能察觉的新视点。艾丰写的经济述评充满真知灼见,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许多作品给人以常读常新的感觉,给“新闻是易碎品”的结论以一种新的思索。本篇笔者着重从思维分析角度试图剖析艾丰经济报道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艾丰是我国著名新闻学者、经济学家,曾任《人民日报》编委和经济部主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组委会主任等职,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他曾获我国新闻记者最高奖一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所著《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获我国社会科学最高奖——首届“吴玉章奖金”。 最近,艾丰在经济日报社接受暨南大学新闻系研究生“中国当代名记者艾丰”课题研究小组的采访,就人们对新闻界诸多感兴趣的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深入浅出的回答。作者为研究小组成员之一,现将关于中国新闻改革热点和难点部分访谈内容谨录如下: 宣传工作的…  相似文献   

12.
很难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艾丰经济报道的特色,翻阅其数十万字的经济报道作品,感到艾丰总是在进行着新的探索和尝试,使其经济报道模式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然而,认真体味就会发现片L根于艾丰头脑中不变的新闻报道观念,决定着其经济报道变化的走向.或者说,这些新闻观念正是其报道不断创新和变化背后的动因。因此,了解艾丰的经济报道观念,也就掌握了一把解读他的经济报道的钥匙。一、科学理性:渗透于艾丰报道中的内在追求艾丰无疑堪称学者型记者。这不仅仅在于他有《新闻采访论》、《新闻写作方法论》、《新闻报道与写作》(…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范长江,人们就会想起《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里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一提起穆青,他笔下那十个鲜活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然而,对于名记者艾丰,我们却很难以哪一个作品、哪一个人物来指代他的新闻成就;这是因为他的新闻作品取胜于一种独特的风格,或者也不能仅仅称为风格,很多人认为,艾丰的作品实际上体现出新闻界的一种发展趋向。被称为学者型记者的艾丰,新闻采访写作均体现出思考和研究的特色。在《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文集》里,艾丰曾写了一篇感想《做思考的笔》,笔者以为,这篇文章正道出了艾丰新闻作品的成…  相似文献   

14.
艾丰是我国著名新闻学者、经济学家,曾任《人民日报》编委和经济部主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组委会主任等职,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他曾获我国新闻记者最高奖──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所著《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获我国社会科学最高奖──首届“吴玉章奖金”。 最近,艾丰在《经济日报》社接受暨南大学新闻系研究生“中国当代名记者艾丰”课题研究小组的采访,就人们对新闻界诸多感兴趣的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深入浅出的回答。本人为研究小组成员之一,现将关于中国新闻改革热点难点部分访谈内容谨录如下: 宣传工…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新闻,与其说是一种新闻样式、新闻体裁,倒不如说是一种新闻操作的理念,是在操作上对新闻本质的回归或还原,即“它是一种针对新闻媒介和记者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6月26日,笔者在经济日报社就新闻学术界的许多热点问题采访艾丰。访谈中,艾丰对探讨、分析当下的“新闻策划”热尤其有兴趣,提出了一些新鲜、独到的见解。 一、新闻策划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 艾丰认为,新闻策划实质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所谓“宣传性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情况下,由于宣传和传播的影响和干扰而产生的或者是为满足某种宣传目的而人为制造的一类现象”。 访谈中,艾丰强调;“我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就叫《论宣传性现象》。我认为,宣传性现象就是策划产生的。我那时候没用这个词,但我…  相似文献   

17.
艾丰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学者、经济学家,曾任《人民日报》编委、经济部生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组委会主任等职,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他曾获我国新闻记者最高奖──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所著《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获我国社会科学最高奖──首届“吴玉章奖金”。应暨南大学新闻系的邀请, 2000年 11月 28日,艾丰先生来到暨南园,以记者的经济理论素养与新闻工作为主题,作了精彩的演讲。现根据录音,将艾丰先生的讲学内容扼要整理如下。综合、超脱、主动:记者学习经济理论的优势 艾丰在许多场合强调过,…  相似文献   

18.
评艾丰的《经济述评自析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新闻学,艾丰有两部专著,一本是《新闻采访方法论》,这本书出版的时间比较早,影响也比较大;一本是《新闻写作方法论》,是前年出版的,是讲新闻写作的。 艾丰的新闻作品有个性,他甚至刻意追求每一篇重头作品都不失自己的风格,力求形式或内容的新的突破。 曾看到过一些文章,称他是学者型记者。所谓学者型,是说他比较注重对问题的理性研究与逻辑判  相似文献   

19.
谢常青 《新闻界》2005,(3):104-105
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写作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美国新闻学者的这一新闻理念,使“新闻故事化”成为众多记者在新闻写作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以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喜好,容易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以至达到共鸣等显著优势同样引起中国记者的兴趣并付诸于广泛实践,在新闻界兴起别样的新闻表现风格。这种新鲜、生动、细腻的新闻叙述方法改变了我国新闻报道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单调、僵化、枯燥乏味的状态,使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大幅度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  相似文献   

20.
辛华  梁瑜虹 《传媒》2003,(4):18-19
艾丰是中国首批高级记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首届“吴玉章奖金”、“全国质量工作卓越领导者”奖章获得者,历任人民日报社编委、经济部主任,经济日报社总编辑等职务。40多年来,他一直作为编辑、记者活跃在中国新闻工作的第一线,写过大量有影响的新闻报道。主要作品收进他的新闻作品集《思考的笔》和《经济述评自析集》。近日,笔者在经济日报社就传媒界感兴趣的诸多问题采访了艾丰先生,其中他对传媒人成才的一些看法,使我们得到了一种理性的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