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第一章"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中,利用大豆和鸡蛋蛋白做实验材料,无论是用大豆做实验材料还是用鸡蛋蛋白做实验材料,价格比较贵,并且浪费的原材料也多。经过反复实验,采  相似文献   

2.
“生物组织中某些化合物的分析”实验,是上海高中《生命科学》(试验本)高一第一学期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学生对高中生命科学课程的内容、实验方法和过程还很陌生,因此怎样设计本课例,使其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在实验方法和技能上得到训练,这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能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等,都是近年高考《考试说明》中的具体要求.自1996年上海市高考试卷中第一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设计题后,1998年-2003年全国理科综合试卷、广东省及上海市的生物试卷每年郜有一道该类型的大题,并且分值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结合高中《生物》实验、研究性学习中常见的实验内容予以变形和拓  相似文献   

4.
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如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中就编入课外实验10多个,在整个实验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为中学生物教学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实践平台,现行中学生物课程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验是整个生物学教学的基础,生物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有效手段,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要达到三个目标:第一,通过课本实验,巩固书本中所学的理论知识;第二,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第三,培养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逐步学会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高中生物实验教与学必须围绕这三个目标展开,其中,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在生物探究性实验中进行二次探究法的尝试:先进行验证性实验或是依据教材的模仿探究实验,再针对第一次实验中产生的问题尝试重新设计进行的探究性实验,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天水市第一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三个方面提高学生实验课的学习质量,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实验中.教师首先端正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态度,养成理论联系实验的习惯,然后通过分批、分类的方式进行实验并与家庭生活相联系、学生主动准备并进行实验,最后学生展示成果、用事实说话,交流心得,领悟假说-演绎法等科学方法的真谛.总结实验的优缺点,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8.
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如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中就编入课外实验十多个,在整个实验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不少教师未能充分重视课外实验的教学,所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第一,从“改”字入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我在生物教学中结合新教材,从“改”字入手,大胆改变一些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而不拘泥于固定的问题解决程序,比如同一实验可用不同的方法或材料来优化组合设计。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教材介绍的实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其细胞中液泡大而且有颜色、易观察,但紫色洋葱一时较难找到。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试用多种实验材料,对比效果。比如有的学生带来了大红花,有的带来洋蹄甲等有颜色的花。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大红花是做该实验较理想的材料。大红花的液泡呈深红色,比洋葱更容易观察到…  相似文献   

10.
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是高中生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验证性实验,同时也是课本中所安排的第一个实验,对学生实验技能与技巧的培养,思维的锻炼都非常有意义.课本着重介绍了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若作为单一独立的实验可以说十分全面具体.并且总体来讲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应该是一个很容易成功的实验.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第49页“实验七 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中,其实验原理中有这样一句话:淀粉酶可以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不少老师和同学感到疑惑,觉得与酶具有专一性这一特点相违背,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淀粉酶有多种类型,其功能各异,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如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中就编人课外实验10多个,在整个实验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不少教师未能充分重视课外实验的教学,所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笔者认为,中学生物课外实验的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是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把指定的生物变化重现出来 ,感受全过程 ,并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引起思维活动 ,所以学生实验要比观察实验产生的思维效应好。因此 ,在生物教学中 ,要尽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例如 :在讲生物第一册 (上 )《种子的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前 ,让学生以罐头代替广口瓶 ,用水杯代替试管 ,用吸管代替导管 ,选取小麦、玉米、菜豆等种子为实验材料 ,通过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来复习种子萌发的条件。把萌发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分别放在瓶中 ,2 4小时后 ,观察蜡烛在两瓶里的…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由此可见生物在中学教学中所占有的地位。而生物又是一门实验学科,如何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融入到生物课堂,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带着问题在实验中探索,真正领悟其中的实验原理,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既作横向联系、又要纵向延伸、更注意回味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立体教学。本文将主要通过高中生物第一册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教学来谈谈如何实施这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肖元 《生物学教学》2003,28(1):44-44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册实验十八是“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这个探究性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和得出结论。在整个探究性实验教学中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 ,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 教学过程1.1 学生采集实验材料 ,激发探究知识的热情 课前布置学生采集木本植物带叶的枝条 ,观察茎的结构。学生很轻松地就可以采集到近十种实验材料 ,各部分结构也易…  相似文献   

16.
隋丽 《生物学教学》2003,28(2):49-49
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对上好一节生物学课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物》第一册“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中 ,两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呼吸作用要吸入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尝试着对此实验作了如下的改进。1 实验材料取用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代替新鲜的绿色植物叶子。用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 ,处于萌发初期 ,呼吸作用强 ,吸氧量大 ,用它作实验材料受限制因素少 ,当天准备实验即可。2 实验按图 1装置 ,整个装置不漏气。 2~ 3小时后 ,打开止水夹 ,用手挤压塑料袋 ,使气体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为更具说服力 ,可以先用未…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有一个探究实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很多实验教师由于受动物保护主义思潮及“无血实验”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只引导学生按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方法进行模拟实验,而没有进行动物实验。这种做法既违背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又背离了新课改的美好理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实验教师存在下几个认识误区。首先对新教材的理解存在误区。新教材的显著特点是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创造性教学空间。教师不是要照本宣科,而是要利用个人的优势发挥这个空间,创造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如…  相似文献   

18.
姜峰 《生物学教学》2001,26(3):33-34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三年制第一册(上),第四章第三节“光合作用”一节中,教科书对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及原料之一(二氧化碳),分别用实验依次进行了验证,唯独缺少验证光合作用需要水分的实验。现介绍一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人教社生物自然室编写的高二<生物>第一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第47页实验有不妥之处,特此提出,与各位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并就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归纳成了"四步分析法",即从取材、药品与试剂、步骤及操作、显微镜的使用四个方面对实验进行分析的方法。第一步:取材分析。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