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四个方面入手,以《汉书》与《史记》对照的方式,来议《汉书》作者班因修正《史记》的文辞上的某些疵病。借以证明班固“尽用”与“剽窃”《史记》原文立论之错。  相似文献   

2.
贬谪之后的刘禹锡,在心理上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反思之前锐意罔顾的处世方式,调整处世策略。他诠释了《庄子》“愚”的处世之道,以之守身全生,正确处理守“愚”与去“智”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以“愚”处世的终极指向是“道”。刘禹锡体认《庄子》之“愚”,在实践意义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将以“愚”处世主动升华到生存的美学维度,但建立在相对意义上的策略调整使他有时陷入自我矛盾的怪圈。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二上第八单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编排了三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假虎威》《纸船和风筝》《风娃娃》,“识字加油站”编排了一些与动物有关的词语,“日积月累”编选了12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我爱阅读”编排了一篇童话《称赞》。从内容上看,可以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来呈现教学过程。一、深度学习课标,挖掘教材内容,提炼单元主题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讽刺锋芒,最初本就是指向君王、皇上的。孔安国解释孔子的“诗可以怨”,曰“怨刺上政”(《论语注疏·阳货》);《毛诗序》阐释“风”的含义,云“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唐孔颖达也说:“怨与刺皆自下怨上之词”(《毛诗正义·邶风·击鼓》)。这个“上”字,即指君王、皇上。验诸《诗经》,也可看出其政治讽刺诗的锋芒大都是指向周厉王、周幽王等昏庸之君的,如《大雅》中的《桑柔》、《板》、《荡》,《小雅》中的《正月》、《雨无正》等。汉儒论诗,好言“美刺”,所谓“论功颂德,所以将顺其美;刺过讥失,所以…  相似文献   

5.
《人间词话》在论述诗境、妙悟、诗法三方面与《姜斋诗话》极为相似:在诗境论上,《诗话》以为有境之诗写景不似“五里雾”,诗中“情不虚情”,诗歌重在“一意”;《词话》认为写景妙在“不隔”,词人不失“赤子之心”,词以“境界”为最上。在妙悟论上,《诗话》称道诗中“神理”,读诗贵在“自得”;《词话》赞赏诗人“神悟”,读诗当重气象。在诗法论上,《诗话》指出作诗未尝“无法”,但不得拘守“一成之法”,舍筏登岸,方为“现量”;《词话》讲究“章法”,据弃浅陋之法,主张于意境上用力,止于“无迹可求”。可见观堂词论深受船山诗论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修辞学》(天津南开英华书局1926年),其书以“移觉”指称“通感叶旨出:将甲种感官的作用,移道乙感官上,使文词别生一种美丽。如《史记》:“此与以耳食无异。”《唐书》:“道路目语。”《史记》:“十九人相与目笑。”  相似文献   

7.
沈鲁 《教师博览》2023,(17):69-71
<正>2023年初,一部名为《狂飙》的电视剧“狂开飙走”,社交媒体上许多人都在热议着“高启强”与“张颂文”、“安欣”与“张译”、“强盛集团”与“刀哥”,甚至剧中警察安欣曾经推荐高启强阅读的《孙子兵法》与《红楼梦》也跟着“沾光”被讨论。该剧以2000年至2021年间的中国经济社会变迁为叙事背景,以新时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基本题材,  相似文献   

8.
论现阶段《山海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经》研究有年矣。自晋郭璞注《山海经》以迄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千余年间,《山海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只限于浅表层次上,正如袁珂先生所言,“山而在山川古今异同”。现阶段的《山海经》研究,从地理范围上说扩展到世界圈,从内容上说则提出了“信史”说,从研究方法上说则与其他学科开始接轨。以上三方面,则构成了现阶段《山海经》研究的特征和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9.
处在魏晋玄学的潮流中,《列子》与《列子注》均采取了“以无为本”的立场,但二在“有生于无”还是“有”“自生独化”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于是《列子注》借鉴了佛教般若学关于“空”的思想,将具有浓厚生成论色彩的“无”范畴改造成较为纯粹的本体范畴“虚”。这一改造,既是对玄学内部贵无论与独化论的总结,也预示了学界的思想重心从玄学向佛学转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此次课程改革给历史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言及具体的成果,莫过于二:一是《课程标准》较《教学大纲》在“理念”上有所进步,其“内容标准”更加明确;二是教科书在编撰体例、学习内容和指导等方面,主观上更注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尽管如此,依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历史教科书还是有较大的向前突破的可能。概括地说,有三个方面:其一,以教科书“多本化”转向“多样化”为中心的教科书编写与审查制度;其二,以完善《课程标准》为中心的教科书内容现代化;其三,以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中心的教材开发。  相似文献   

11.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西游记》评点本,它从小说所体现的“极幻”与“极真”的辩证关系入手对《西游记》进行了评点。《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指出小说在主题上、艺术上和情感上的“以幻寓理”、“以幻写真”、“以幻感世”,同时认为评点者对小说之“幻”是高度赞赏和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朱熹首倡并躬行的“以《诗》言《诗》”说是对《诗序》”以史证《诗》”以及后儒“以《序》解《诗》”的否定与批判,同时又体现了对《诗经》文学本质与诗歌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贯彻“以《诗》言《诗》”的原则,实现传统《诗经》学的重大变革,是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赋予宋代学者的重大使命;而文学名家与经学大师的一身兼任,历代文学与历代经学的双轨集成,是朱熹实现《诗经》学变革的主体条件怀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3.
周敦颐通过对《周易》、《中庸》二书中“太极”、“诚”二范畴的熔铸贯通,建构具宇宙生成演化论及形上本体论意味的本体论,以与佛教本体论相抗衡,巩固了自周公以来的以伦理代宗教的文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周易》以《说卦传》为理论纲领,《说卦传》的思想理路是使《周易》“经传统一”的逻辑始点。《说卦传》承诺了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其以“中和贯通”的思想理路和“说卦和中”的理论架构,使《周易》的历史与逻辑、形式与内客、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实现了理论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推崇《孟子》,在他早年所作的《易解》中也多有表露。其中他对“权”、“时”、“才”、“心”等的有关论述直接继承孟子思想而有所发展。王安石这种思想又与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相一致,是他后来进行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易学上,王安石以孟子思想解《易》是学术新发展,对程颐以注《易》来阐述理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竹枝词》是唐代诗坛上的一枝奇葩,自来以民歌体视之。本文运用文学人类学方法,探明《竹枝词》其实源于西南地区的巫歌,是在“竹王崇拜”这类原始宗教活动中用于迎神的;而“竹王崇拜”又与“竹枝”这种植物图腾的崇拜直接关联着。文章钩沉史籍文献,考明了竹王、竹郎之神最早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且第一次给“廪君”这一神话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神以明确的解释。同时,对于《竹枝词》的演唱方式,也作了较为合理的推想。  相似文献   

17.
牧惠何许人也?本名林文山,广西贺县人氏,四十年代就读中山大学,开始发表作品,投身革命,半个世纪以来,他一直与“杂”字结下不解之缘,以至成为以“杂”为长的专家:一是他从五十年代开始到九十年代,主要从事被称为“杂家”的编辑工作,编过广东的《上游》杂志,《学术研究》,在北京《红旗》《已易名《求是》工作更久,无愧是位资深功厚的编辑家;二是他数十年笔耕不辍,在全国及海外报刊发表大量作品,以杂文为多,他的代表作《湖滨拾留》、《老虎屁股上的苍蝇和苍蝇屁股下的老虎》、《且闲斋闲话》、《碰壁与碰碰壁》、《“马后炮…  相似文献   

18.
刘美 《语文知识》2009,(4):39-40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小说的代表作,采用的依然是在中国文坛上流传了千年的“才子佳人”,故事模式。从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看,《小二黑结婚》颇符合“才子佳人”的故事要求。然而。正是通过“才子佳人”模式的故事结构,《小二黑结婚》成为了一个“快乐的文本”,带给人以“快乐”而非“新生的极乐”。  相似文献   

19.
梅大圣 《九江师专学报》2004,23(2):11-15,36
魏正申教授在《辽宁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上以《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一文中,释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之“志”,是“以诗文传世”之“志”,并把立德、立功、立言,以及立善与陶渊明的诗文创作等同起来。这样认识陶渊明的文学活动,是与陶渊明以诗文来显示、阐释他的独特的崇尚自然的文化性格相违背的,陶渊明归田后之“志”决不是“以诗文传世”。  相似文献   

20.
在宗教上,修持是由“凡”入“圣”所必经之路。道教的修炼法门众多,各法门有它形成的背景及时代因素。有的修持法门未必能适合于现代的社会。其较适合于今日社会者,大略可以分为由“有”与“无”入手,两种不同修炼方式。其中,《太上感应篇》、《太微仙君功过格》、《文昌帝君阴骘文》、《觉世真经》等,是由积功累善着手,“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太上感应篇》),属于“有”,有功过,有善恶,赏善而罚恶,积善去恶,可以无灾咎;此法门适合接引初阶人道者,以培养善念为基,以求诚意、正心。然后,则进而为养形与养神的工夫,养神更在养形之上。《太乙金华宗旨》、《玉皇心印妙经》、《悟真篇》、《参同契》等之修炼精、气、神,都属于“养形”之书,仍属于“有”。而《清静经》、《道德经》、《南华经》等则为“养神”之书,由“有”而返“无”,忘形忘智,忘我忘忘,弃物而人道,应是道教最高的修炼法门。易言之,今日道教之修持法门,可以始于《太上感应篇》,中于《玉皇心印妙经》,而终于《清静经》。《太上感应篇》以兴善,《玉皇心印妙经》以养形,而《清静经》以养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