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任务。这是党中央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支撑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阐释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明确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出发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基于此,陇南市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结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高职院校的参与。时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期,高职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职业本科为目标,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师资队伍、专业建设、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为抓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助推技能中国、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为下一个百年发展擘画了新的蓝图和目标,把高质量发展教育科技放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的关键时刻,我们迎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40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赋予了教育新的历史使命,也对课程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和需要把握的重大原则,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相似文献   

7.
王宗敏 《河南教育》2022,(12):55-56
<正>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做的报告,深刻阐述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深刻阐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谋划复兴伟业、擘画强国蓝图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标定了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1]我们要深刻认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历史新方位,锚定重大目标任务,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广阔的全局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审视民族地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可以概括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了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心任务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历史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基础性、战略性、优先性目标任务。我们要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根本,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作出系统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战略地位的突破性认识、关于教育目标任务的整体性定位、关于教育发展方略的综合性部署,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新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发展方向。系统学习这些论述并努力挖掘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对于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学术研究,不断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水平,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同时,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13.
高书国 《人民教育》2023,(Z3):14-17
<正>教育强国是教育综合实力、培养能力、教育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具有突出地位和世界影响的国家。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背景下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战略选择。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教育强国的本质特征、核心课题、重要任务和实践策略,体现了深刻的战略谋划、理论价值和哲学思维,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4.
陈亮 《上海教育》2022,(34):6-7
<正>为更好地反映上海各区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思考和好经验,《上海教育》杂志邀约各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畅谈“学思录”、解读“新行动”,共同开启教育现代化的新篇章。书记“学思录”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重要论述,精准锚定黄浦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目标定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在党的诞生地教书育人”的责任使命,奋力开创黄浦教育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这为包括特殊教育在内的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建设教育强国,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目标,特殊教育发展尤为关键。特教强,中国教育才能强。只有当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提高了,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和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才有坚实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正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基之策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尼平 《西藏教育》2023,(1):12-13
<正>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强调科教兴国战略,明确了科教兴国战略在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使命任务,并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一起,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系统谋划、一体设计、一体部署,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这是对社会发展动力的科学判断,  相似文献   

17.
《福建教育》2023,(2):4-5
<正>开篇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相似文献   

18.
程路  邢星 《人民教育》2023,(5):27-3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求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报告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2023年,教师队伍建设如何迈出新步伐,为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教师工作司的工作重点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站在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高位上,跳出教育看教师、立足全局看教师、着眼长远看教师,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20.
柯政 《上海教育》2022,(33):46-4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位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核心内容,并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内涵、本质要求做了明确阐释,引发国内外、党内外强烈反响。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领域的论述,改变最大的也最令人鼓舞的是,在继续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民生属性之外,突出强调了教育的“国计”属性。不仅论述的位置前移,而且还把教育、科技、人才一起论述,把教育看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首要因素。这也实质性地充盈了二十大提出的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内涵。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号召、是方向、是旗帜,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同样的逻辑,我们教育也存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问题,也需要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