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卿”的献常用义为职官之称,但“卿”的词源义亦即命名的理据是什么,则其说不一。“卿”的甲骨为两人相向对食之形,与“(乡郎)”本为一字之分化,“卿”与“(乡郎)”为“饕”之本字。“卿”、“饕”、“皂”在音义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证“卿”的词源义为“集聚”义。  相似文献   

2.
荀子名况,又称孙卿或荀卿,近代学者多以为"卿"是荀子的字。本文疏理了《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典籍中记载的荀子的名字材料,通过分析前人对名字相为表里的认识,在考察"况"、"卿"的字义关系,以及先秦、秦汉时期有关称呼变化的基础上,认为荀子的字由于文献不足,已不可知,"卿"只是其尊称。  相似文献   

3.
荀子名况,又称孙卿或荀卿,近代学者多以为"卿"是荀子的字.本文疏理了《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典籍中记载的荀子的名字材料,通过分析前人对名字相为表里的认识,在考察"况"、"卿"的字义关系,以及先秦、秦汉时期有关称呼变化的基础上,认为荀子的字由于文献不足,已不可知,"卿"只是其尊称.  相似文献   

4.
正对话卿蔌心理辅导:高几?轨迹:高二。卿蔌心理辅导:寒假准备怎么过?轨迹:想复习功课,又想把几本世界名著读完,还想看10部"大片"。卿蔌心理辅导:还没想好吧?轨迹:嗯,矛盾呢。卿蔌心理辅导:不准备出去玩?轨迹:想去旅游啊,去打寒假工也不错,最后可能是宅在家里。卿蔌心理辅导:牛啊你,有这么多想法!轨迹:呵呵。  相似文献   

5.
端淑卿,约公元1531年在世,当涂(今安徽当涂)人,是明代著名女才子。《名媛诗归》曰:“淑卿诗词,大类唐人。”著有《绿窗诗稿》。其《陌柳》诗曰: 炀帝宫中柳,雕零几度秋。 蝉声悲故国,莺语怨荒丘。  相似文献   

6.
由卫贡而引起的晋国内战,不仅致使晋国六卿全部参战,而且还引起东方邻国的参与。通过这次战争,晋国由六卿霸晋变为四卿霸晋,从而使君权更加削弱,卿权力更加集中强大,四卿的矛盾也随之激化,最终导致了三家分晋  相似文献   

7.
新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宋定伯捉鬼》:“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课本注:〔卿〕对人的敬称,您。按:课本的注释不正确。“卿”本是自周始设立的一种高级官衔,战国后期,已用来作为对人的美称。如赵国有虞卿,楚国苟况,或曰苟卿,燕国荆轲,或曰荆卿。  相似文献   

8.
此篇是继《刘长卿诗杂考》和《续考》而作的,此次只写与别人不同的看法,如长卿在狱中韦使君的诗,人以为是韦之晋,此以为是韦黄裳,对史实分析较细,长卿于乾元元年春贬南巴,在鄱阳故居停留一年,次年春才去南巴,其原因,一是唐朝有明令照顾,二是朋友帮忙,中考证详实,长卿在江西有宣州之行,有人以为是赴李光弼的河阳军,有人以为是去平刘展之乱,时间、地点皆不合,长卿在江西有宣州之行,有人以为是赴李光弼的河阳军,有人以为是去平刘展之乱,时间,地点皆不合,此以为写于广德年赴宣州平陈庄,方清的起义,时,地,史等皆合,如此种种,自成一说,皆可供爱好唐诗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的祖父     
祖父名儒昌,字聘卿。街面上的人说起来,总是说韩聘卿,少有说韩儒昌的。说一个让人敬重的人,老辈人讲究说字。当然,这个人得有名也有字。30多年前,我在写作上出了点名。有次回老家从街上走过,听背后两个老人议论。一个说,过去的那娃成了作家啦。另一个问谁家的,回说原来是百货上韩聘卿的二孙子。另一个当即"噢"了一声,大声说:"聘卿的孙子吗?没什么说的!"意思是,韩聘卿的孙子成了作家,没什么奇怪的。这里说"街面上",有点"僭越",好像我家在什么城市里住着似的。  相似文献   

10.
胡世厚 《文教资料》2001,(6):122-126
白朴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戏曲家 ,名列元曲四大家。今据新发现的《白氏宗谱》 ,考其封赠原因及诸子仕宦。关于白朴的封赠 ,记载最早的是元钟嗣成《录鬼簿》 :“白仁甫 ,文举之子 ,人号兰谷先生。赠嘉议大夫、太常卿、仪院太卿。” (说集本 )由于《录鬼簿》版本不同 ,所记封赠 ,文字稍有差异。明孟称舜本为“赠太常礼仪院卿”。清曹楝亭本为“赠嘉议大夫、掌礼仪院太卿”。天一阁旧藏明写本与说集本同为“赠嘉议大夫、太常卿、仪院太卿”。对于不同版本的不同记载 ,近人在校订《录鬼簿》时有所订正。王刚《校订录鬼簿三种》在白朴名下皆云 :“…  相似文献   

11.
将《二年律令》中出现的“卿”或“卿侯”理解为秦赐爵制中遗留的爵名,似嫌含糊;而将其定格为二十等爵制中的爵档,既缺乏必要的史实根据,又与原始简文存在矛盾。通过史料分析,“卿”或“卿侯”应该属于楚国旧爵制系统,高祖五年推行爵制改革,将楚爵改为以秦二十等爵为蓝本的汉爵,完成“汉承秦制”的历史性转化,“卿”爵的经济权益被保留下来,但因其不在二十等爵系统之内而政治功能趋于淡化。  相似文献   

12.
<正>郭尚先画印郭尚先(1785-1832),字元开,号兰石,莆田城内书仓巷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光禄寺卿、大理寺卿等,工诗善文,擅书能画,又嗜金石,精篆刻,其诗书画印,有"四绝"之誉。著有  相似文献   

13.
“拜为上卿”中的“卿”是多大的官河北申改社《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拜为上卿”句。有的教材注“上卿”为战国时最高的官阶。笔者认为欠妥。如按教材注,廉颇在蔺相如完壁归赵前既已登上“最高的官阶”,就与后文中的所述相如“位在廉0颇之右”有了矛盾——难道有比“...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以写梦著称。在其所写的二十多个梦中,最宏富也最具深意的是第五回的太虚之梦。围绕这个梦的情节构建,许多问题值得探究,比如何以在此回预示人物结局?何以用秦可卿引梦?何以设置警幻仙姑这个人物?梦中可卿与梦外可卿的关系如何?对这些问题的解读,不仅需要从主题方面考虑,更需要从情节构建、创作方法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正>温庭筠是文人词的开山词人,对词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自宋以来,词论家对温词的评价,褒贬不一,而最有权威的是王国维的意见。他在《人间词话》中有三处谈到温词:“刘融斋谓飞卿精妙绝人,差近之耳。”“‘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晶似之。”“温飞卿之词,句秀也。”其实他说的这些意思,早被宋人说的“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见《苕溪渔隐丛话》)两句话讲清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的《中国文学史》说温词  相似文献   

16.
楚辞里的“羌”,自东汉王逸始注后1800多年来,莫衷一是,没有确解。这是由于对王逸《楚辞章句》“羌楚人语词也犹言卿何为也”句读不同所产生的。本文从语言、文学诸方面对其作了综合论析,说明“羌”当释为反语副词,全句当断为:“羌,楚人语词也;犹言卿,何为也。  相似文献   

17.
太常寺卿是专门负责祭祀礼乐之官,位列九卿之一。明初丘玄清是最早被选为太常司卿的道士。对丘玄清的生平事迹、与明太祖朱元璋之关系及与当时著名文人的交游等问题略做考证,借此了解明初武当道士与朝廷祭祀礼乐之关系。  相似文献   

18.
山东高青陈庄M35所出■簋,器主之名不能确释,当依字形定名为■而非"引",■的身份是齐国的高级贵族,可能是卿的级别,疑与天子命卿制度有关。铭文所见齐师当为齐国之军队,其辖属权也归齐国国君所有,而非周王朝所有,西周金文中所见的诸国军队为周王室所派官员职掌,多为联合作战时的统一指挥问题而非诸侯国军队归周王室辖属之证据。周王命■司掌齐师可能与周王烹杀齐哀公相关,其细节史籍记录不详,故只能做推断之辞。  相似文献   

19.
东汉官制简表皇帝一!!司空 司徒l太尉!太常!光录勋!卫尉l太仆l廷尉l大鸿肪!宗正!大司农!少府承卿皿卿皿卿尽卿尽卿承卿皿卿承卿皿卿 一一!尚书令l︵录尚书事)|一!台省一!.r: !|一﹄!尚书仆射!御史台︷--l二千石曹尚书二二公曹尚书一吏曹尚书一民曹尚书一南客曹尚书一l北客曹尚书!御史中承 治书御史!令史!二二辅1!司隶校尉l河南尹州! 刺史(牧) 别驾l治中!郡!一郡守!县!县令!乡l郡皿︷︵县长) 县垂l县尉一 以乍分勺 ︵尚夫︶.三老一 游檄!乡佐东汉官制简说 刘秀建政,一改王莽官制慕古,政治残虐的局面,东汉官制基本同于西汉。因而在此多写几笔,…  相似文献   

20.
温庭筠入蜀事,两《唐书》本传得唐末,五代,宋野史杂闻均无记载,清曾益、顾嗣立等筏注《温飞卿诗集》亦未曾提得。然而其诗集中确有作于蜀地之诗,是温庭筠入蜀之明证。近人温廷敬《温飞卿诗发微》一文最早提出入蜀问题。其《锦城曲》题下注云:“别集卷八有《旅泊新津寄一二知已》诗,知飞卿固尝旅蜀。此诗必旅蜀时作。”按《锦城曲》有“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筍蕨牙萦九折”句。据《元和郡县图志·剑南道》,蜀山、位于西川茂州;九折,即九折坂,属西川雅州。又,新津属蜀州,归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