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全家人共同参与教育为特征的“联合家教”,日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所认同。然而在这种联合家教过程中,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分别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很值得研究的。综观眼下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白脸”,负责周旋调查,中介说情,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父母的亲情。现实生活中,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而为,也有可能是在潜…  相似文献   

2.
陈卉 《宁夏教育》2009,(5):78-78
综观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唱“白脸”,负责周旋调节,中介说情,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亲情。现实生活中,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而为,也有可能是在潜意识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如今,以全家人共同参与为特征的“联合家教”,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所认同。然而在全家人共同进行这种联合家教的过程中,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分别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很值得研究的。综观目前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角色”:一个演“白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行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红脸”,负责周旋、调节,息事宁人,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长辈的亲情。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而为,也有可能是家长们无意识中…  相似文献   

4.
家教过程中,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白脸”,负责周旋调节,中介说情,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父母的亲情。  相似文献   

5.
教育感悟221:教育孩子需要父母联盟,而父母联盟需要合理分工。美国学者对112对4岁孩子的父母跟踪一年的研究发现,父亲主要负责陪孩子玩,母亲更多照料孩子生活,这样分工的父母关系更加积极互动,也有利  相似文献   

6.
文摘     
让孩子“发牢骚” 有的父母在孩子闹情绪时,常用打骂、训斥的方法制止,这是不科学、不正确的。作为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释放不满情绪,才能求得孩子的心理平衡。 一是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表达情绪的榜样。父母一般不宜在家庭、在孩子面前,过分抑制自己的情绪。正确的做法是经常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又不迁怒于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敢于表露情绪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父母总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可以完全由学校负责。这些父母没想到,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已经成为“差生”,已经成为“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养成了坏性格和坏习惯,那么,无论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多么努力,这个孩子将很难适应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8.
如今,在欧美,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已经形成,并开始瓦解旧的家庭关系。这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不再等级森严,父母和孩子是朋友,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代沟了。父母是子女的朋友这种新型的关系体现在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孩子在称呼父母时不再需要用敬语,孩子与父母讲话时,可以直接用“你”字;孩子还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而不用非得管母亲叫“妈妈”、父亲叫“爸爸”。父母与孩子有了相同的爱好,甚至是最激烈的摇滚音乐,父母也会和孩子一样喜爱。孩子可以对父母说:“嘿,这是一张新音乐专辑,你听了吗?”或是“你要和我们一起去听某某歌星…  相似文献   

9.
去年上半年,我和学生分别到10所幼儿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315名幼儿进行了“你比较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为什么”的调查。从孩子们的回答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启示。 1.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互树成信 “爸爸不好,妈妈说爸爸好凶。”“妈妈不好,爸爸说妈妈小气。”“爸爸不好,妈妈说爸爸又胖又懒又贪吃。” 父母在孩子面前互相贬低对方,这势必影响到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进而影响到教育效果。为了更有效地教育孩子,父母应在孩子面前互树威信,多表扬对方的优点,多说说对方如何辛苦、如何为家庭或社会做贡献等。 2.对孩子的态…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孩子讲话做事的神态、口吻,与大人一样,跟他们讲话,像是对着一个小大人。孩子常常对父母说:“你伤了我的感情。”“我非常生气。”“我不会这样做,因为……”“你们为什么会……?”“我觉得……”他们称呼父母,有时用名字,如约翰、玛丽亚、彼得等等。在与美国家庭的交往中,我发现美国父母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有关素质与能力都相当关注。那么美国父母是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素质的呢?  相似文献   

11.
教育感悟221:教育孩子需要父母联盟,而父母联盟需要合理分工。美国学者对112对4岁孩子的父母跟踪一年的研究发现,父亲主要负责陪孩子玩,母亲更多照料孩子生活,这样分工的父母关系更加积极互动,也有利于孩子特别是男孩的成长。如果相反,父母则会发生较多争执。显然,父母也要扬长补短。  相似文献   

12.
刘清 《家教指南》2003,(10):28-29
孩子长成了小大人,作父母的该高兴吧?完全不是这么简单!作父母的猛然惊觉:那个整天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那个每天拉着妈妈找鸟蛋的孩子已经不见了。他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父母面前他变得沉默寡言,接到同学的电话他却总是滔滔不绝。父母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想要什么,不知道他的心事,何谈对他进行教育?想要让你青春期的孩子继续在你面前唧唧喳喳,主动与你分享他的成就与愉悦,真心与你探讨他的失败与困惑吗?本文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眼…  相似文献   

13.
《少年儿童研究》2006,(5):26-27
家庭生活中,父母错怪孩子的事情时常发生。在孩子面前,父母难免也会做错事。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是否能主动承认错误,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能够勇于说“对不起”的父母更容易和孩子建立起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那种不愿向孩子认错,而用大道理为自己辩解的父母则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甚至缺乏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家教过程中,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白脸",负责周旋调节,中介说情,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父母的亲情.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摘     
所谓儿童观,就是家长对子女的总看法和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现代社会新的儿童观主要包含: 一、正确的“孩子所属观”。从血缘关系看,孩子当然属于父母,但单纯把孩子看作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则不妥,只有树立“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人类的希望”的观念,父母才会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教育、要求孩子产。二、正确的“儿童角色观”。许多父母在考虑家庭关系时,认为“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不可能变孩子为家长。”因此往往以教训的语气去命令,要求孩子服从。如果父母能从“父母和子女都是家庭和  相似文献   

16.
一个功能健全的家庭,就像一朵健康的“花”,由四片“花瓣”与一个“花蕊”共同组成,每个部分都代表家庭的一种气质和功能。它们包括:责任、爱心、融洽、退让四个“花瓣”以及一个具有引导与沟通精神的“花蕊”。虽然这五个方面在不同的家庭里,某些方面表现得比较强,某些方面表现得比较弱,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家庭气氛与风格,但是它们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同样重要的,缺一不可。因此,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应该在家里为他种一朵健康的“花”,即从这五个方面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花瓣”一:责任——强调责任感,让孩子学会自我负责首先,在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 ,家庭教育职能弱化、学校代替家庭承担“照管”未成年人的职能、家庭教育“学校化”以及学校教育“家庭化”之类的现象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致使教育出现了一个怪圈 :学校里的教师费力地一步步给学生补着“扫地”课 ,家里的父母忙着请家庭教师给孩子加文化课。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各自的分工和任务不明确 ,那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作用都会被削弱 ,甚至被抵消 ,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进一步说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分工是为了两者更好地合作。因为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本文试图探讨家庭教育和…  相似文献   

18.
一、目的1.让幼儿在“家庭树”上摆放自己和父母的照片,帮助幼儿了解自己与家中成员之间的关系。2.让幼儿体验父母爱自己的具体行动,引导孩子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3.认读汉字:爸爸、妈妈、我。二准备1.父母、孩子单身照片各一张,兔爸爸、兔妈妈、小免图片各一张,“家庭树”纸板图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黑板上有放大的“家庭树”:  相似文献   

19.
适用年级三年级第一学期。设计理念家是我们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如果孩子是这个港湾的一叶扁舟,父母就是风雨无阻的舵手。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正因为这样,孩子们往往认为父母爱的奉献是天经地义的。在家中,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不懂得尊敬和关爱父母。希望这次活动能够触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更好地体谅父母,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活动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2.情感目标:感受家庭的幸福,感受父母的爱。培养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培养家庭责任感。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让…  相似文献   

20.
李玉莲 《甘肃教育》2011,(14):24-24
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履行法律.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孩子。”我国古代也流行过“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可见,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不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们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对子女不仅有生育、养育的义务,更有教育子女成才的责任。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所以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应该使父母懂得。在社会面前。他们的责任和对社会的主要任务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