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著就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根据此书记载,中国古代有可靠纪年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然而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尽管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但中国的编年史却始终没能再向前推进。 不久前公布的一份名为《夏商周年表》的国家科学报告,将中国有纪年的历史由公元前841年向前推  相似文献   

2.
数字新闻     
1229年中国史纪年往前推 “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Ⅸ夏商周年表》为我国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建立起1200多年的三代年代框架,将中国史纪年前推了整整1229年。4000美元广州人均GDP预计今年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是从西周共和行政元年开始的。领头是前841庚申。即公元前841年,干支是庚申。为什么说干支而不说太岁呢?因为太岁是与岁星相应的,有超辰现象。用它纪年每隔144年要跳过一年即要运行145年。而表中纪年的干支是连续不超辰的因而也是人为的(即与天体运行无关的)。共和元年,在  相似文献   

4.
正一、档案定义的发展变化"档案"不是近代或现代才有的,"档案"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其起源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据考古发现,在埃及曾经发现公元前3000年的纸草档案,在叙利亚北部曾出土公元前2400多年的楔形文字泥板档案,在我国发现最早的档案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档案。据考证,外文"档案"一词最早应起源于希腊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某一姓帝王家族世袭统治时都有一个“国号”,循自后来,每一姓王朝每一个帝王在位时,又都有自己的纪年和“年号”。因此可以说,国号是某一姓王朝统治的标志,年号则是某一帝王个人统治的标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年,是西周时期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有人  相似文献   

6.
(九)、查历史年代 新闻的五要素之一为“何时”,即要把握时间的准确性。 学习文史知识,使用文史材料,要注意把握历史年代的准确性。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准确具体纪年,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开始。 从汉武帝起,开始用命名的年号纪年。汉武帝在位53年,先后用了十一个年号。用年号最多的是女皇武则天,她在位19年,就用了十七个年号,有时一年内换两个年号。据统计,历代皇帝使用的各种年号有700多个。 年号的频繁更换,使历史纪年纷杂而不易掌握,连皇帝本人也觉得麻烦。因此从明代起,一个皇帝不  相似文献   

7.
自公元前1000年初以来就未曾中断的文本记录,作为文化和政治的正统来源享有很高的威望,字里行间似乎容纳了中国早期历史进程的清晰画卷。首先出现的是许多独特的文化英雄般的统治者,像大禹一样的人类恩公,他制服了中国大河中难以驾驭的洪水,而其他人发明了文明生活的必须品(衣服、房屋、农业,最重要的是文字书写)。在历史进程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或统治家族是夏(传统的纪年为前2205—前1818),它被商王朝(前1500—前1050)所灭,之后周王朝(前1050—前256)又颠覆了商。在周的统治下,为了使他们的统治合法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一千纪后半,是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人群移动和文化交流逐步兴盛的一个时期。考古发现和比较研究表明:韩国完州郡上林里出土的"中国式"铜剑,是公元前4世纪中叶从中国大陆东渡到韩国西南部沿海一带的吴越铸剑工匠在当地铸造的;韩国出土的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的舶载铁器,是分别从中国大陆的燕地和齐地传入的;韩国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纪年前后的"横置式"前期瓮棺葬,是在中国大陆黄海和渤海沿岸地区瓮棺葬的影响下产生的。中韩交流于公元前4世纪中叶拉开了序幕,后来又经历了三次浪潮。其交流的路线,既有连接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的"辽东—朝鲜半岛"陆路,更有"环黄海之路"水路,即沿黄海近海北上、东进、南下的倒"U"字形海上交通路线。  相似文献   

9.
版本学研究的新成果──《版本学》评介晓雨(南京大学图书馆)假如从我国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光禄大夫刘向着手校理群书算起,“版本”在文明悠久的中国已经有大抵同我国的公元后纪年同样漫长的历史。这是因为,自有书籍的产生,便产生了版本现象;自有了版本流...  相似文献   

10.
去年底,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对万方数据33.5%股权的收购,成为万方数据公司第二第三大股东。此消息一出,促成此次收购的根本原因曾引发业界不少猜想那么,这场收购到底缘于什么?半年过去了,万方数据在知识服务领域的深耕细作似乎已经给出答案。万方数据多年置身国内知识服务领域。为向用户提供高标准的知识产品和服务,万方数据近年在加强信息  相似文献   

11.
苏冰 《全国新书目》2022,(4):5-15+4
<正>中国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是1980年的猴票,邮票名称为《庚申年》。之后邮票发行部门每年发行一套生肖邮票,至今已发行43套。中国的生肖邮票在发行之初就采用干支纪年的命名方式,这也反映了当时邮票发行部门对生肖文化内涵的精准把握。生肖纪年来源于干支纪年,是干支纪年的通俗化。用干支纪年命名生肖邮票,既强调了干支纪年与生肖纪年的内在联系,又完善和充实了生肖邮票的内涵,具有普及生肖文化知识、弘扬中国民俗文化和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等多重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龍歷     
2000年是农历龙年,所以本刊将其命名为“龙历”。“龙历”者,龙年的黄历。黄历又称老黄历或皇历,据称是由黄帝发明的。中国自古都采用阴历,分为夏历、殷历、周历三种。“一国三历”的日子到汉武帝时结束,统一采行夏历,一直沿用至今。所以,现在的阴历又称“黄历”或“夏历”;又由于阴历中有二十四节  相似文献   

13.
一、古籍整理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古籍整理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到了轴心时代理论,指出公元前八百年至公元前二百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轴心期,哲学宗教艺术等在这一阶段得到了繁荣发展,之后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文化蓬勃发展都要从这一时期来寻找文化支持,从而获得文化复兴.中国恰是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孔孟诸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这一理论其实可以从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得到印证,中国的学术发展史与注经史相伴随,很多大思想家的学说就是在对孔孟诸子哲学的扬弃中产生的,而且,很多思想家的学说本身就是通过经注的形式保存并传播的,如郑玄、王肃、朱熹.中国古代的学者自觉回溯文化源头,并切实做到了述古出新,才使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并不断发展,涓涓细流渐成磅礴之势.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学,但即使是儒学本身,也处在不断创新与进步中,如董仲舒之"儒术"、朱熹所创"新儒学"、王阳明之"心学".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历史就像一串糖葫芦,那么,纪年就是那根竹扦。纪年和纪事,时间和空间,构成了历史的一个个坐标段位。纪年有种种。如在西方,以传说的耶稣诞生年为根据做元年推算,在中国称“公元”纪年;如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以皇帝的年号为纪年根据,到了中华民国,皇帝没了,纪年就称“中华民国×年”或简称“民国×年”。还有就是“干支”纪年,即将“天干”和“地支”相配,六十年一轮回循环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国纪年从此开始顺用“公元”。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那一年,不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而是称为“公元1949年”。  相似文献   

15.
廖明辉 《湖北档案》2014,(10):24-25
一、档案定义的发展变化 “档案”溯源 “档案”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其起源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据考古发现,在埃及曾经发现公元前3000年的纸草档案,在叙利亚北部曾出土公元前2400多年的楔形文字泥板档案。我国发现最早的档案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档案。  相似文献   

16.
古代希腊的密特伦神庙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黄坤坊在欧洲,档案事业起源于古代的希腊。早在公元前约2000年到公元前1200年,希腊的南部地区就有了线形文字,克里特岛上就建造了米诺斯王宫档案馆。可惜,线形文字和米诺斯的档案事业全都中断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  相似文献   

17.
论编辑的人才意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振华  战雅生 《编辑学报》1996,8(3):163-165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历代优秀人才的出现对人类文明与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广很大的加速作用。古希腊学者欧几里德(Euclid,约公元前330—公元前275)创立欧氏几何学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改变了人们一直以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传统认识,开辟了人类了解并研究宇宙的新纪元;英国工程  相似文献   

18.
2010,这个数字不寻常,它结束了这个世纪的个位纪年.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对媒体业的未来进行展望,会使人禁不住要想到未来的10年.如果说,过去10年,媒体行业的主题词是挣扎彷徨,寻求突破的话,未来10年的主题词可能就是震荡重组,高歌猛进.  相似文献   

19.
论编辑的人才意识刘振华,战雅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历代优秀人才的出现对人类文明与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加速作用。古希腊学者欧几里德(Euclid,约公元前330-公元前275)创立欧氏几何学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波兰天文学家哥...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青铜器享誉世界,是国内各博物馆文物保管重要的工作领域。我国青铜时代约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公元前十三至前十一世纪为鼎盛阶段,它跨越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夏、商、周三代,延续了近两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