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改进一例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教材中的一个难点 ,特别是温度的控制。我改用酒精灯 ,在上方罩上防风罩 (自制 )。经过几次试验摸索出一条成功的经验。1 实验用品 :酒精灯 ,防风罩 (自制 ) ,木炭 ,氧化铜 ,硬质试管 ,研钵铁架台 ,万能夹 ,石灰水。2 操作步骤 :木炭粉 1 g放入研钵中研细。取 0 5 g木炭粉与 5 g氧化铜混和均匀后放置于试管中 ,并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低温烘烤试管以后 ,带上防风罩使酒精灯的温度逐渐升高。加热 3~ 5min将酒精灯熄灭 ,待试管冷却 ,还原物倒出即为金属铜小改进一例$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三中学!初三(2)班(…  相似文献   

2.
(一)用硝酸铜制氧化铜: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约一粒米大)的硝酸铜晶体,滴入几滴水,加热并旋转试管,使管壁内形成一层均匀的氧化铜薄层,加热使管内的二氧化氮和水分除尽后,加入干燥的木炭粉。按课本上的装置进行加热,几分钟后,试管壁上就有一层紫红色(或亮红色)的物质形成。澄清石灰水也变浑浊,(试管事先洗刷很干净的话,可形成铜镜),为了证明紫红色物质是铜,待试管内物质冷却后,倒去剩余的木炭粉,用水冲洗木炭粉,再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加热之,管壁上的紫红色物  相似文献   

3.
初中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按义教教材(全一册)P.84的装置和教参所示的较为复杂。为此,我对碳还原氧化钢试验进行了改进.如图Ⅰ、图Ⅱ所示准备了两套装置.图Ⅰ装置是用刚点燃的喷灯(温度低些)加热约40秒左右,可见试管Ⅰ内黑色粉末变红,试管Ⅱ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气体产生.然后移去盛石灰水的试管,撤去装置Ⅰ中的喷灯.此时喷灯的温度正高,按装置Ⅱ用此喷灯对坩埚加强热(坩埚内盛放的氧化铜粉末和木炭粉按教参的比例混合均匀且压实),不到半分秒,突然坩埚内象火山爆发一般,火光及少量粉末喷出,坩埚通红,剧烈…  相似文献   

4.
1 实验装置如图2 实验步骤  在大试管中加入适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做为氧气的发生装置 ,试管上方放置一个球形横口试管 (并用橡皮塞 ) ,用以收集氧气。加热大试管的混合物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氧气 ,已充满球形横口试管后 ,按以下顺序做氧气一系列的化学性质实验。2 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烧红的木炭插入试管的球部 ,(横口下端放有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 ,观察现象。2 2 硫在氧气中燃烧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 ,加热 ,直至发生燃烧 ,先观察硫在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然后再伸入试管的球部 ,观察现象。2 3 铁在氧气中燃烧把光亮的细…  相似文献   

5.
实验用品 木炭粉、氧化铜粉、澄清石灰水、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带木塞的导管、酒精喷灯。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共有三个,分别是用氢气、一氧化碳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都附有实验图。这三个实验装置各有不同。实验室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如图一所示,实验装置特别装有一个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将生成的气体通到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用以验证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同时还防止了冷却后,空气进入试管,使新生成的铜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在这个实验中存在着这样一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初三《化学》课本中演示 [实验 5 - 4],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 ,笔者无论怎么把木炭研磨 ,取何种来源的氧化铜 ,实验效果都不好。虽然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但试管内反应残留物仍呈黑色。后来试了活性炭及蔗糖被浓硫酸脱水后的炭来还原氧化铜 ,效果比木炭好一些 ,但仍不理想。最后 ,笔者选用高二学生实验做的《乙烯的制取和性质》所留下的乙醇被浓硫酸炭化所生成的碳来还原氧化铜 ,现象十分明显。试管中黑色混合物经加热后几乎全部变成红色。倒出红色残留物后 ,试管壁上还附着一层用毛刷难以刷掉的红膜。残留物经冷却后做导电实…  相似文献   

8.
一、CO 还原 CuO取一支长20 cm 的大试管,用棉签沾取 Cu(NO_3)_2溶液涂于试管中部。加热试管中部让 Cu(NO_3)_2完全分解,这时试管中部会沾上一圈黑色的 CuO。用长滴管或长颈漏斗将甲酸和浓硫酸加入试管底,使之混合并产生 CO,加热 CuO部位1 min,再微热混合液,可见黑色 CuO 慢慢变成红色的铜。尾气因含 CO,可通过燃烧处理掉。装置如图1所示。二、木炭还原 CuO用上述方法在试管底沾上一层 CuO。将木炭研成粉后  相似文献   

9.
在试管里加入少量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和物,将盛有石灰水的套管(套管的简易制法见本刊82年第2期卢瑞同志介绍的方法)插入试管中,套管口可放些棉花。在试管底部进行加热。待反应完毕后,取出套管振荡,石灰水即浑浊;倒出混和物即可看到亮红色的单质铜。  相似文献   

10.
以往制取一氧化碳,常用甲酸与浓硫酸共热,制取不便,且其原理不易为初三学生接受。现改为高锰酸钾与木炭(用石棉隔离以保安全)制取一氧化碳简便易行。用制得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钢,现象明显(附图)。实验步骤1.把大试管A直立,加入2匙高锰酸钾,放入一团石棉,再小心加1~2匙干木炭粒(防止混入高锰酸钾中)。试管不摇动,再加入一小团石棉(不要堵得太紧)。2.如附图把A夹在铁架台上固定,在硬质试管B中放人黑色氧化铜,用导管连接装有石灰水的瓶C。3.先用酒精灯加热B内氧化铜,然后用酒精灯小心加热A中药品处。不久,可见干木…  相似文献   

11.
1 加热碱式碳酸铜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摸索 ,本人对此演示实验做了一些改进。改进后的实验不仅所需仪器少 ,耗药少 ,时间短 ,操作简单 ,且实验现象明显、集中 ,教师也可以拿着三叉管走到学生面前 ,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 ,获得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感性认识 ,其效果较为明显、直观。1 1 取一支洁净干燥的三叉管 ,用钥匙取少许绿色碱式碳酸铜粉末平铺于三叉管底部。1 2 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澄清的石灰水滴在其中一支管的内壁 ,转动此支管 ,使澄清的石灰水均匀附在支管内壁。1 3 用试管夹夹持另一支管 ,并保持此支管在上 ,内附石灰…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初三<化学>课本中演示[实验5-4],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笔者无论怎么把木炭研磨,取何种来源的氧化铜,实验效果都不好.虽然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但试管内反应残留物仍呈黑色.后来试了活性炭及蔗糖被浓硫酸脱水后的炭来还原氧化铜,效果比木炭好一些,但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学生对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的深刻理解,我们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下图一、说明1.具支试管内装Na2CO3,具支试管内的小试管内装NaHCO3。2.A、B两支试管内装有澄清石灰水.3.加热后很快看见A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B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则无变化.二、优点1.NaHCO3和Na2CO3所处的外部条件基本相同,受热时间相同.2.对比性强,学生印象深刻.3.该实验所用的教学时间少,克服了课本中分两次操作所造成的教学时间过长的缺点.NaHCO_3和Na_2CO_3热稳定性对比实验的设计@李俊生$河北秦皇岛市第六中…  相似文献   

14.
把"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作为一个研究性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效果理想. 1 问题的提出 学生按照改进方法如①把木炭改为活性炭;②活性炭与氧化铜配比:活性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在1:(7~13)的范围内;③把研细混匀的活性炭和氧化铜平铺在试管底部,加热实验,现象不明显.一次无意中用乙醇把混合物调成糊状后加热,1min出现现象,继续加热至2min,试管内壁出现铜镜,试管内黑色混合物变为红色.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对比,我们认为用碳酸氢铵代替碱式碳酸铜作遇热分解的演示实验效果较好,改进后的实验如下.一.原理二.实验用品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烧杯、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木块、碳酸氢铵、澄清石灰水、无色酚酞试液、无水硫酸铜、脱脂棉.三.实验装置图其中a是沾有无水硫酸铜的脱脂棉;b是白色碳酸氢按固体;c、d是玻璃导管;e是无色酚酞试液;f是澄清石灰水.四.实验步骤1.取一支试管,截去底部(在试管上绕几圈沾有煤油的棉线,点燃,待火焰熄灭后立即将试管竖直插入冷水中,试管就在绕线的地方断开).…  相似文献   

16.
取一具支试管、底部放NH_4HCO_3粉末,中间放无水CuSO_4粉末,支管口朝上,放湿润酚酞试纸、试管口用带塞玻管和澄清石灰水连接。 组装后,加热一段时间,可观察到酚酞纸变红,白色CuSO_4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浑浊。从而证明NH_4HCO_3受热后分解成三种产物。实验直观,学生印象深刻。 说明点:1.具支试管略向下倾斜(以15~25°为宜)。2.试管要干燥。  相似文献   

17.
氧化铜与碳或氢等作用还原成铜的反应,有人认为是吸热反应,而实际上是放热反应。例如氧化铜与木炭在高温时能剧烈反应,产生燃烧现象,即可证明氧化铜还原成铜是为放热反应。这个反应的实验作法如下: 称取氧化铜粉3克,木炭粉1克,放入研钵中,充分研磨混和均匀。木炭粉是用泡木炭(如杉木炭)充分研磨得非常细制成。将研磨好的氧化铜与木炭混和物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初中化学课本109页图3-4装置。试管口稍向下斜,防止冷凝水回流。装置安装好后,即用酒精喷灯加热,当混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中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是个难度较大的演示实验。按课本讲的办法来操作,效果极不明显,而且铂丝价格昂贵,不易找到。我们参考有关资料,作了一些改进,现介绍如下: 改进部份: 1.用电线中的细铜丝代替铂丝作催化剂,价廉易得且催化效果很好。 2.用纯氧代替空气。取10克氯酸钾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和加热制氧,贮存于球胆内备用。 实验装置: ①充满氧气的球胆。②广口瓶,内装浸透浓氨水(约3毫升)的脱脂棉球。③20×200毫米反应管(最好用硬质玻璃管,也可用裁去底部的大试管代替),中部放一团细铜丝,进气端装入用玻璃纤维裹好的碱石灰颗粒,出气端装入用玻璃纤维裹好的氯化钙颗粒。④锥形瓶。⑤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 操作步骤及现象: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相似文献   

19.
一、所需药品为什么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要平铺在试管底部? 答: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可以增大受热面积、缩短加热时间,能使药品受热均匀,便于气体逸出.  相似文献   

20.
(一)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所用的反应管,可用硬质玻管,两头都用橡皮塞代替。(二)教材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不便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我们打算改用启普发生器或如图所示的装置。(三)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用酒精喷灯加热,反应很快,2-3分钟后即可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实验时应注意,①实验中木炭用量一般相当于氧化铜重量的1/5-1/4,远远超过理论所需量;②反应前,需将氧化铜与木炭粉混和均匀,药品颗粒都要很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