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古代社会制定水利法律制度主要解决水灾、漕运和灌溉问题,其中以农田水利法律制度为主,没有完整的水权制度。我国现行的水权制度主要包括水资源所有权和取水权制度。相比而言,我国现行水权制度还不完善,水权概念不完整,水资源所有权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水权流转制度。而完善我国的水权制度,不仅是水资源管理工作、立法工作的客观需要,更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罗玥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3):191-19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水资源的短缺矛盾却日益突出,建立并完善行之有效的水权法律制度,对于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建立我国现代水权制度的问题主要是理论界对水权制度的基本问题在认识上存在多样性,冲突性.本文分析了水权制度产生的因素,对目前学术界关于水权概念的诸多学说进行了评价,界定了水权的概念和性质.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键是建立行政管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水权制度。而明确水权概念,是建立水权制度的基础。水权制度作为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的核心,是涵盖水资源国家所有,用水户依法取得、使用和转让等一整套水资源权属管理的制度体系。与此相适应,我国应该确立一个综合性的水权概念,“水权体系说”即是把所有与水资源有关的权利聚集在一起,其强调水权的综合性,符合我国制度建设的需要。水权概念的准确确定实际上就是水权权属范围的划定与规范,也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水权体系。因此,以水权概念为基础,确立一个由水资源所有权、环境用水权和水资源使用权组成的水权体系,将有助于我国构建科学的水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水权交易是国家管理水资源的经济手段,是一种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方式。水权交易的核心是要建立完善的交易规则及顺畅的实现机制,但目前我国水权交易制度刚刚起步,处于摸索阶段,存在着管理的缺失和规则的混乱。水权交易制度的有效实施还需有其他配套措施加以辅助。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首例水权交易,是对我国当前水资源分配体制的巨大创新,然而该交易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亟待引起关注。要厘清整个事件,应该有必要追述水权概念的由来及其发展历史,介绍国内外水权制度情况,并就未来我国如何完善该制度进行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水权交易是用经济学方法来解决环境问题的一种手段,通过建立健康的水权市场可以使水资源优化配置并起到保护水源的作用。基于环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介绍了我国有关水权分配和水交易市场研究现状。通过分析构成黄河兰州段水权交易市场主体、市场客体、水权交易类型和水权交易方式等水权市场的要素,总结建立由流域向市级和市级向区县级两级水权分配的水权交易市场模式,提出该段水权市场的运作机制模式,可为黄河流域兰州段水权市场管理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在西部大开发机遇下,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西北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瓶颈,也使我国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不仅有西北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内因,还有人为的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外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制度不健全。文章针对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从政府管理、技术改进、水权制度内涵及水权市场运作原则方面提出解决西北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法律明确取水权可以转让的前提下,我国未来水权制度的发展应明晰水权,并允许除取水权以外的其他水权依法转让.应实行水权转让登记制度,明确规定水权转让必须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并赋予该登记以公信力,以保障水权交易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水资源危机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水资源如何在市场经济模式中得到最优配置并产生出巨大的综合效益,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2000年11月24日,浙江东阳和义乌之间进行了水权交易,南水北调工程也即将进入水市场进行水权交易,这些都表明我国在水资源经济管理上加大了力度,并向市场化迈出了一大步。如何构建我国水权交易市场?本文试从发展水权市场的必然性及其重大意义、水权分配市场的管理以及水权交易市场的构建等四个方面作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内陆河流域要得到长久可持续发展,应首先建立新的水循环条件下的水量分配制度,营造良好的水资源利用秩序,为流域治理和长期的发展奠定制度基础。现以张掖地区黑河部分灌区的水权交易实践为例,对该地区水权交易的具体模式进行了阐释。从水资源配置的概念、水权的界定、水权交易中水量交易与水权转让的不同等角度对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相关措施的实施进行了探讨,认为须在内陆河流域建立健全水量分配制度,进而建立水权制度体系,依法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