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微波加热技术探索测定土壤中吸湿水含量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微波加热测定土壤吸湿水含量以采取中低档40%输出功率280W,测定时间7~10min为宜。通过对微波加热干燥法与烘箱加热干燥法所得吸湿水结果进行t检验,二者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完全符合实验要求。微波加热法测定土壤中吸湿水含量较好地解决了烘箱加热干燥法测定土壤中吸湿水含量存在的测定时间太长、效率低等问题,可大大缩短测定时间,提高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2.
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合成苯甲酸苄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和相转移催化剂,以水为溶剂合成了苯甲酸苄酯。其最佳反应条件是:苯甲酸0.10mol,氯化苄0.20mol,相转移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5mmol,微波功率800w,微波辐射时间10min,产率达到86.4%。  相似文献   

3.
微波辐射溴化铜催化水杨酸酯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波辐射溴化铜催化下,用水杨酸与反应合成了4种水杨酸酯.并探讨了影响其反应的各种因素,得到了较佳的反应条件:n(水杨酸):n(醇):n(澳化铜)=1:5.5:0.3,微波辐射功率为500W,辐射时间为20-30min,酯化率可达92.5~97.2%.最后,通过IR谱^1H NMR及折光率的测定与文献值相比较,表征了产物结构,此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具有反应时间短、收率高、反应体系温和、操作简便、环境友好和节约能源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四楞蒿为材料,探索优化微波辅助提取黄酮的工艺,分别探讨了乙醇溶液浓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液比4种因素对四楞蒿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溶液浓度为40%、微波时间为90 s、料液比1∶40 g/mL、微波功率为490 W时总黄酮得率最佳,在此条件下,四楞蒿中总黄酮得率达为31.7 mg/g.微波辅助提取总黄酮法,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值得重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的是受控制系统为线性的时谐微波加热系统(即为时谐Maxwell方程与热传导方程的耦合),给出了目标为均匀加热且耗能最小时的和最优控制问题的数学模型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小麦麸皮为原料,用H2O2前处理结合微波消解制备木聚糖。分别研究不同固液比、H2O2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木聚糖提取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最佳固液比1∶25、H2O2浓度1.5%、反应温度40℃、时间8h。  相似文献   

7.
通过正交试验法制备对二甲氨基苯甲酸,考察了酯酸物质量比;甲基化温度;水解温度;甲基化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制备对二甲氨基苯甲酸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酯酸物质的量比为3:1;甲基化温度为50℃;水解温度为150℃;甲基化时间20min  相似文献   

8.
以绿色合成为主题,综述了近年来微波辐射技术在酯化反应应用中的新进展,由于微波辐射的运用,酯化反应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效率和更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信微波对生物运动能力的影响效应。方法:将小鼠暴露于通信微波(波长8毫米,频率35.6GHz,平均功率密度7.4—29.4mW/cm2),比较观察小鼠游泳耐力、血液中白细胞凋亡率及小鼠血乳酸、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浆中SOD水平的变化。结果:经微波连续暴露后,小鼠游泳时间较对照组有缩短的趋势,达到显著性差异,SDH、LDH活性下降。运动后小鼠血乳酸比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通信微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生物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气膜厚度对反气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加热反气泡内外溶液来加热气膜内气体从而改变气膜厚度。实验发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加热反气泡气膜可以延长其稳定时间,但是当加热反气泡气膜使其厚度超过其稳定存在的阈值时,反气泡的稳定性会急剧下降甚至无法产生反气泡;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对溶液表面张力影响很小,这使得文中实验数据合理化。本文为反气泡稳定性的理论研究提供实验支持,并考虑到气膜厚度为微米级,可为微米级气膜传热提供实验素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微机控制的自动调节供暖系统以其调温准、能耗低的优势备受关注。通过对采用单片微机作为控制元件的自动控制供暖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并用实验说明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控制取暖系统的设计方法合理、正确,自动控制取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铝基复合材料烧结工艺,利用高温光学显微镜对Al-Mg和Al-Cu等二元合金系进行了原位烧结观察。从颗粒曲率半径、升温方式、加热方式等方面研究了几种烧结工艺对烧结过程的影响。这些研究对在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改进烧结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低压密闭腔体内水膜的加热蒸发现象,利用斐克扩散定律构建一维蒸发模型。基于饱和水温度和压力的对应关系,发展一种确定扩散边界层厚度的方法。搭建水膜低压加热蒸发的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不同压力条件下水膜的蒸发质量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对比蒸发质量和温度变化的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发现二者数据的吻合度较高,表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低压加热条件下的水膜蒸发特性。基于当前的数学模型,进一步研究真空压力、加热热流密度和蒸发容积对水膜蒸发速率、蒸发质量和蒸汽压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压力越低、加热热流密度越高和蒸发容积越大,水膜的蒸发速率越大,达到饱和状态的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4.
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粉末衍射方法在等温条件下研究粒径为~5 μm的叶蛇纹石脱水动力学,在680、700、710和720℃下观测叶蛇纹石脱水前后特征峰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结果发现,随加热时间的增加,叶蛇纹石的特征峰缓慢消失,伴有镁橄榄石特征峰出现,但无顽火辉石相出现。通过Avrami方程,获得叶蛇纹石脱水反应级数(n)为1.1~1.3,表明叶蛇纹石脱水过程受晶界成核控制。利用Arrhenius方程,获得叶蛇纹石脱水仅出现镁橄榄石相所需活化能为105.97 kJ/mol,指前因子为333.62 s-1。  相似文献   

15.
在b3lyp/6—311g(d,p)水平上运用经Wigner校正的Eyring过渡态理论和统计热力学方法,对CCI,与CHaMH(M=O,S)中C—H键、M—H键插入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性质及其拓扑积分性质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250~850K的温度范围内,更有利于CCl2插入甲醇O-H键生成产物P1[CH3OCHCl2]的反应I(1)的发生.而在850-2200K的温度范围内,反应I(1)及I(2)[插入C—H键,生成P3:Cl2HCCH2OH]没有明显的选择优势;CCl2插入甲硫醇O-H[反应II(1)]及C—H[反应II(2)]的适宜温度为400-1600K,低温下有利于生成CH3SCHCl2,而在高温下,反应II(1)及II(2)的选择性优势也不明显。最后,讨论了被插入C—H键、O—H键及S—H键中H原子的能量变化.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对生物质的利用很重要.本文提出将红外加热应用于生物质热解反应.根据生物质及其热解过程中的大分子中间产物的红外光谱图分析确定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的红外吸收带,选择红外涂料.设计出基于红外加热的生物质热解反应器的炉体结构,应用AnsysFluent对炉体燃烧室进行燃烧数值模拟,确定了最佳温度场分布.  相似文献   

17.
以苯甲醛、镁、溴代环己烷、溴等为主要原料,经 4步反应合成了光敏引发剂α 羟基环己基苯甲酮,改进了其制备过程中第二步的氧化和第三步溴代反应。其中第二步是以氯仿作溶剂,新洁尔灭作相转移催化剂,在室温下进行反应。与原工艺比较,副产物少,后处理简单,收率高。第三步是以四氯化碳作溶剂,醋酸作催化剂进行溴代反应。改进后的合成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收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对于给定的热电制冷器,影响其制冷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冷热端强化散热方式。以实验的方式就散热端、散冷端分别在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状态下,散热器、散冷器及制冷空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热端自然对流时,散热器的相对温度持续上升,散冷器的相对温度先下降到最低值然后上升。在实验进行到600 s时,散热器的相对温度为26.05℃,散冷器的相对温度为-3.97℃。热端强制对流使散热器和散冷器相对温度分别稳定在3.20℃和-20.00℃。热端散热风量为最佳值时,散热风扇和热电制冷器的输入功耗和为极小值,此时热电制冷器综合能效最佳。冷端强制对流时,散冷器与制冷空间最大温差由冷端自然对流状态时的7℃降低至2℃,实现制冷空间温度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一种可以节约燃油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油冷却船用柴油机的气缸盖、气缸套及其它部件,并使气缸盖出口处冷却温度在大气压力下为100℃或更高。由于提高了冷却介质的出口温度,减少了热损失,增加余热回收,从而取得节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