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义  韦少雄 《文教资料》2014,(8):117-119
本文以广西河池市为例探讨了西部地区农民环境教育相关问题。在该地区开展农民环境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在于:农村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农民环境教育滞后。为加强西部地区农民环境教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坚持农村视角。保证农民环境教育内容的适切性;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农民环境教育的实效性;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立体化的农民环境教育阵地: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与农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张义  程恋婷  曹绍平 《文教资料》2014,(21):122-123
本文探讨了西部地区的农民环境道德教育。西部生态重建与滞后的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开展西部地区农民环境道德教育,为加强该地区农民环境道德教育,可通过以下路径实施:加大环境道德观念的宣传力度;完善西部农村地区农民环境道德教育平台;寓环境道德教育于西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树立农村环境道德典范,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感召力和引导力;加强西部地区农民环境道德教育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翁兴学"为汉代文翁在蜀地发展教育、兴办官学以促进蜀地由野蛮落后走向开化文明的历程。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础。"文翁兴学"的历史经验对发展西部民族教育具有借鉴作用,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宏观包容的政治环境是西部民族教育发展的根本;任用有优良素养的教育主管官员是西部民族教育发展的关键;科学系统的教育管理举措是西部民族教育发展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4.
环境教育由正规环境教育和非正规环境教育组成,正规教育主要是指各种学校教育,非正规教育指各种传媒和非政府组织的宣传和活动等各种形式,成人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非正规教育进行的.本文通过分析非政府组织在国外成人环境教育中的作用,希望对中国成人环境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环境教育的一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在我国乃至国际上极其特殊而又重要的生态位置凸现了环境教育在这一地区的深远意义.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与西部民族地区环境教育研究为背景,通过对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环境教育的调查研究,发现三江源地区由于地域、历史等原因所导致的经济落后已成为该地区发展环境教育的最大制约因素.具体表现为:没有专门环境教育的负责机构;环境教育经费极度缺乏;环境教育专业人员缺乏;环境教育缺乏资料.对此提出如下对策:建立专门的环境教育领导管理机构;开展主动积极的环境宣传工作,营造环境教育氛围;建立健全三江源地区中小学环境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生态环境教育较为滞后,少数民族高校学生的生态环境教育更为薄弱。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环境教育是全社会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为平台,开展环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中开展环境教育是解决西部地区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缓慢,与农民素质、农民教育密切相关。提高农民素质,大办农民教育,应以政府提供资金为主;农科教统筹,形成合力;教研结合,不断完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发达,西部落后;城市发达,农村落后;少数民族地区落后。教育的落后正是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增加教育投入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高地区教育水平是追赶发达地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西部高校肩负着培养未来西部地区合格建设者和各项事业接班人的重任。西部高校可以通过实施环境教育,在解决西部环境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部高校开展环境教育是应时所需,并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其顺利开展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尽快落实到教育行动当中、得到足够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0.
健康中国的内核重在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人口重心在农民.健康视域下的农民是健康中国规划的主要群体,农民健康教育主要包含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产活动、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疾病预防意识等,开展农民健康教育有利于健康中国规划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开展农民健康教育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美化村社公共卫生,营造健康生活环境;制定村社行为规范,打造健康行为方式;建立完整教育机构,实施健康教育活动;组建教育服务队伍,提高健康监督水平;建立教育评价机制,反馈农民健康信息等.  相似文献   

11.
侗族大歌特有的传承机制能够增加侗族儿童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促进儿童社会化以及培养儿童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弥补了正规教育的局限性。同时,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从中得到很大的启示:走正规幼儿教育与非正规幼儿教育结合的道路;提供儿童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因地制宜开展儿童教育。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的增加和”手拉手”活动的开展,西部民族地区人口受教育比例大大提升,少数民族各类专门人才大量呈现。但是,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仍然落后。综合看来,制约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颈瓶”是设施落后、东西部师资信息化掌握程度差;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快,教育投入显现不足;成人教育资源开发不足等因素。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必须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方式,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因地制宜的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教育顶岗实习主要在高等师范院校和西部农村教育薄弱地区中小学之间双向开展的,由高等院校师范实习生顶上因各种原因而缺乏教师的岗位,旨在推动西部农村教育薄弱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支援西部农村教育和西部农村教师培养的一种新型的实习模式。教育顶岗实习所面临问题的解决事关教育顶岗实习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到西部农村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够真实、清晰地展示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在非正规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的非正规学前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本研究在380篇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BICOMB软件对关键词进行了共词分析,并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绘制了我国近年来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结果表明: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非正规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社区学前教育"、"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非正规学前教育"、"学前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以及"‘四环儿童’研究为代表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等5个方面。我国研究者应该在研究领域界定和内涵上形成对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共识,并提出相应能够指导实际的理论体系,同时促进非正规学前教育同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同时大力推动高校在非正规学前教育领域中的人才培养,吸引更多研究者从各个层面开展研究,为我国"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素质的提高,教育脱贫至关重要。近年来,西部地区农民教育促进着农民素质的提高,但与国内外农村先进经验比较,还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着力解决好资金投入、思想观念的深入转变、“三教统筹”,进一步完善西部地区的教育体系,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开展农民技术教育的主要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达国家开展农民技术教育的主要经验是:重视初、中级农民技术教育;普遍实行农民资格考试制度;成立农民团体组织,发挥群体优势;有健全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设立实训基地,注重实践教学;发动社会力量集资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等。吸收和借鉴这些经验,有助于提升我国农民技术教育的质量、水平和效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但由于受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自然环境和条件恶劣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其教育发展水平也同经济发展水平一样 ,长期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与发达地区相比则具有更大的差距。为此 ,笔者认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和配套工程 ,西部教育的发展应采用全新的思路 ,实现跨越式发展。所谓跨越式发展主要指以下三层含义 :1西部教育在资金的投入上应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 ;2西部教育规模的增长速度应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3西部教育的增长应领先于西部其它行业的增长。一、跨越式发展西部教育的必要性1 .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DEA-BCC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整体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效率不高;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规模效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出现规模效益递减,西部地区出现规模效益递增;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部分地区相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经费投入不足;我国大部分地区公用教育事业费开支过大,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同时,东部地区也表现出基本建设费开支过大的问题。基于实证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我国应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布局;合理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适当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  相似文献   

19.
《教师》2014,(11)
正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在于教师。与东部地区的教师相比,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低,流动性大;教育理念、教育意识落后;学科教学能力普遍较弱。近年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西部农村教育关注逐渐增多,农村教师有更多机会接受各类培训,但这些培训多具有初级阶段的不足:短期、不实用、模式化。在此背景之下,西部阳光基金会青葵花导师计划,旨在通过网络搭建东西部教师的交流平台:①增强西部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减少教师流失;②提高西  相似文献   

20.
局部性的武装冲突和自然灾害频发对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诸多挑战。危境教育通过支持原有教育系统、开展非正规教育等各项措施,致力于确保危机发生后儿童与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并提供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危境教育具有常规教育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包括减轻危机对学习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为学习者提供人生安全和社会心理方面的保护,从而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危境教育的开展主要遵循实用性、包容性、持续性、阶段性等四项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