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黔东北土家族花灯表演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极富土家特点,它的调式特点是:不完全的五声调式,音阶的构成有三音阶、四音阶,其调式主要以三、五度结构和四、五度结构为主,有的是以上两种调式形态的综合运用;曲式体裁较多,主要表现为歌谣体和歌舞体两大类;灯词的艺术特点表现在:广泛、趣味、歌唱和原始性方面;表演形式上的艺术特点有:打座台、金钱年、闹子、锣鼓花灯等等。  相似文献   

2.
五首优秀歌词赏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仁 《职大学报》2012,(1):92-102
要想写出好的歌词,首先是创作者深入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达成一片;同时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艺术修养。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一环,就是回头研究那些长久流传并且脍炙人口的歌词,研究他们的经验,学习们的境界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欲了解土家族学生的体质现状,在湘西北对土家族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抽样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土家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运动素质存在城乡和土汉差异:土家族学生的身高、体重、男生肺活量、女生仰卧起坐等城市优于乡村,男生上肢力量等素质乡村优于城市;与汉族比较,土家族学生身高发育较晚,较矮,肺活量较小,城市学生体重较轻,耐力素质较好,农村学生的体型较矮胖,中学男生上肢力量素质较好.体质差异主要是地区经济、生活、教育条件和锻炼机会的差异所致,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是提高土家族学生体质的根本途径.建议体质监测时,土家族学生按城、乡分组,消除因样本城乡构成不同所致的偏倚.  相似文献   

4.
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千百年来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有"东方迪斯科"之称,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土家族古老风俗的民间舞蹈。本文结合舞蹈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对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动作动律特点、艺术特色及民族文化意蕴进行了分析,指出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栖居环境的文化印记、民族历史的身体语言书写,是其社会组织结构形态艺术表达与民族信仰的舞台展示。  相似文献   

5.
在浙江省中部山区美丽神奇的书画之乡——浦江,每逢佳节,伴随着喧天的锣鼓和嘹亮的唢呐,人们舞动着龙灯、花灯,高举着大旗,表达的是吉庆红火、生活美满;每逢祭祖、祭祀,人们通过法器相伴的悠扬丝竹,表示的是虔诚的心意和期望得到神灵、祖先的庇护与保佑;每逢亲人过世,锣鼓咚咚、唢呐声声,表现的是子女的孝心和死者的身份地位;每逢庙会和集市,伴随着喧天的锣鼓和嘹亮的唢呐,老少乡亲或扭秧歌、或看大戏、或走高跷和舞大头,抒发的是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充满的豪迈之情。朴素的人民、淳朴的乡风、深厚的积淀,形成了浦江礼俗活动的独特风格,而这些礼俗活动的重要参与媒介,是众多活跃在乡镇的礼俗乐队——什锦班。  相似文献   

6.
四川薅草锣鼓是巴蜀地区人民生活的反映,特殊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形态造就了其中的历史信息价值、文献价值、文化载体价值。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目的在于挖掘其中多样性的价值,有利于薅草锣鼓研究方法及理论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这个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凯南(P.B.Kenen)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们认为,劳动是不同质的,这种不同表现在劳动效率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劳动熟练程度决定的,而劳动熟练程度的高低,又取决于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教育和其他有关的开支。因此,高效率和熟练劳动,归根到底是种投资的结果,是一种资本支出的产物。因此,就一国而言,人力资本是一国用于职业教育、技术培圳等方面投入的资本。后来,这一概念演变为直接表示高素质的人才本身,把一个社会或企业所拥有的高素质的人才称为其拥有  相似文献   

8.
笔者用文献分析法对土家族刺绣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学者们主要从传统土家族刺绣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土家族刺绣产业发展、土家族刺绣图案和土家族刺绣技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旨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土家族刺绣艺术的发展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宝鸡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应以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中的“生产劳动一般性”思想为指导,通过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特别是非国有制经济中的私营经济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大财富总量;另一方面应以生产劳动理论中的“生产力特殊性”思想为指导,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职大学报》2012,(2):14-14
2011年6月,歌词创作界名家乔羽老先生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近年来新歌创作的数量不少,但许多歌曲的质量不高。我们缺少那种一听就让人感到振奋,并且能够流传的歌曲。"他呼吁大家多写高质量的好歌。一首优秀歌曲能够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原因,一是音乐因素,二是文学因素。乔羽老先生作为歌词作者,这里主要是指歌词创作。而要想写出好的歌词,首先是作者深入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相似文献   

11.
一首歌曲在演唱过程中要达到情真意切的感人效果,不能仅仅停留在歌词表达的肤浅情感,而是要通过深挖词意内涵、准确体验情感基调及正确运用声乐技巧来完成。  相似文献   

12.
李娟 《职大学报》2012,(5):57-59
《草原夜色美》这首歌词表现了最美的草原夜色,词和曲相得益彰,充满梦幻又真实自然,使人一听就再也忘不掉。  相似文献   

13.
贵州黔东土家族花灯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从花灯的音乐、舞蹈、、语言、表演、民俗等都较好地保存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2005年思南土家族花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民间文艺从祭祀仪式到歌舞表演的文化变迁,这对我们研究中国民间表演艺术的历史演变过程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的民族之魂,是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象征。而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石,几乎所有的民族音乐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中国民歌《茉莉花》是流传广泛久远的世界名曲,然而在其传唱过程中,由于地域特征又呈现出大江南北的不同版本《茉莉花》。《茉莉花》已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象征。研究她的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社会艺术价值,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过赶年”是土家族的民族节日,以追忆在抗倭战争中牺牲的兵烈壮士,而举行的一系列敬祭活动。印江土家族“过赶年”源于元末明初的抗倭战争,形成习俗于明嘉靖年间,是土家族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由一系列的考证可知,“赋”的本义即敛其所有,贡其所有,而不假于外,“赋比兴”、“断章赋诗”与“辞赋”之“赋”皆由此得名。所谓“断章赋诗”乃指一种不假于乐的吟读方式,它不仅不同于“歌”,而且与“诵”相较在与音乐的关系上也是更疏远的。前人常常认为它与音乐的关系较“诵”更密切,甚至完全把它与“歌”混为一谈,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的建筑,尤其是吊脚楼的建造集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体,是土家人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与民族传统文化相包容的居住文化模式。其构造上的技巧,造型上的实用,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对土家族政治、文化、艺术及民风民俗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土家族民居雕饰不仅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同时也体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从型制、内容、特征上就土家族建筑的雕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探究留存的土家文化形态特征,挖掘其文化特质。为土家族建筑传统雕刻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指出,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湘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湘西土家族历史、民俗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湘西土家族传统文化保存与传承的使命。民族意识的表达、使用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显现、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使用群体的传承和研究者的努力是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但其也面临着自身存在固有缺陷、传承主体缺位、外来文化影响、科学性和独立性缺乏等不足和困境。认为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提升其社会功能,改革创新内容和演练形式,拓展传承途径,寻求各界支持,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在新的时代获得强大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族体育乐舞的多元文化特征及社会价值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劲松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33-1034,1037
民族体育乐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体育与音乐舞蹈艺术融合中情感、观念、信仰、文化交织的精神集合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功能.具体表现在:民族传统体育与舞蹈艺术融合,具有古朴的原始风貌与共同的历史渊源;与民族传统习俗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娱乐性;与宗教信仰相结合,在从娱神到娱人的转变中蕴涵各民族的宗教崇拜;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各民族劳动与生活的缩影.民族体育乐舞具有健身娱乐价值;具有教化价值;具有促进交流、培育民族情感和精神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