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承恩在文坛素负盛名,但由于史料的匮乏,对其生平的许多问题,成了悬案,影响了后人对其作品的正确了解与研究.本人不揣浅陋,试图对吴承恩仕长兴的年代作一点粗略的考证,就教于学术界的方家.从吴承恩友人的记载中,我们知道吴承恩曾任长兴县丞,但是对其任职长兴的确切年月,却无从查考,学术界也无定论.目前,对吴承恩仕长兴的年代主要有两种观点:苏兴先生认为是嘉靖四十五年至隆庆二年,①这是最为通行的说法.而刘修业先生  相似文献   

2.
《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它的作者归有光(一五○六年——一五七一年),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少时勤奋学习,一五三九年举乡试第二,以后却“八上公车不遇”;乃迁居嘉定安亭江上,讲学二十余年,远近从学者常达数百人.人称“震川先生”.直到花甲之年才中三甲进士,授浙江长兴县令,官至南京太仆寺丞.  相似文献   

3.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自幼苦读书,“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明史”本传)可是科场失利,三十五岁才中举,此后八次考进士均未被录取.于是迁嘉定(今属上海市)安亭江上,读书讲学二十余年,远近从学的人常达数百,称他为“震川先生”.他有志为国为民,曾说:“余少不自量,有用世之志.”但却一直不能施展抱负.六十岁始中进士,授湖州长兴县令.他在作县令时,审案慎重,不为自己的乌纱帽而迁就上官,终被借故调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明代以进士为小吏的,只他一人.直到隆庆四年(1570)始由大学士高拱、赵贞吉的保荐,做了南京太仆寺丞(掌管皇家车马的机构的长官).第二年在任上病死,活了六十五岁.著作有《震川文集》四十卷.  相似文献   

4.
读了《许昌师专学报》一九八五年第三期发表的靳今同志的《吴承思曾当过河阴知县——河南荥阳县发现吴承恩撰写的碑文》,心中确实欣喜了一阵。这块立于嘉靖二十八年、署名“吴承恩撰”的《重修卢医庙记》,容易令人联想到《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靳今同志还进一步找出碑文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之间,存在着“姓名一致”、“活动  相似文献   

5.
罗贯中的名字,早已随着文学巨著《三国演义》的世代风行而妇孺皆知。与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等其他古代著名小说家不同,他对《三国演义》的著作权从来没有受到怀疑,因为最早的明嘉靖壬午年(1522)刊本《三国志通浴演义》题署“晋平阳  相似文献   

6.
<正> 一、引言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 这似乎是不值一提的问题,在学界却是多年未了的公案。现存《西游记》最早版本: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本上,就只署有“华阳洞天主人校”,而无有“吴承恩”字样。尔后万历三十一年(1603)闽建书林扬闽斋本,天启年间“李卓吾”先生批评本也都如此。说明《西游记》问世之初,其作者名氏就被隐去,而留待后人考察。清初有汪象旭评本(《西游记证道书》),“始冠以虞集序,以为(此书)为邱长春作”,以后所刻诸本人云亦云,致使《西游记》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7.
冯文炳从1922年开始即从事文学创作,起初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或出书,均署本名。直到1926年7月2613《语丝》周刊(第84期)发表其《无题之三》(系长篇小说《桥》的一章)时,他才突然废掉本名,第一次署名“废名”。作家为何要给自己起“废名”这样一个笔名呢?  相似文献   

8.
梅花引     
《西游记》 自出版以来,《西游记》在绝大多数时候被归为“无名氏”所作,直到最近,学者们证明其作者可能是吴承恩。为什么这部世界上最好的传奇小说的作者要隐瞒身份呢?这个问题能从吴承恩的身份中找到答案。吴承恩是一名正统儒家学者,诗文对他有一定的影响,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学界,接受正统教育的人应当致力于创作一些为社会所尊重的作品,如诗歌和文章,或者专心研究经典文章,他们绝对不能去做像写小说这样愚蠢无用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刘禹锡,字梦得,中唐时著名的文学家,他以诗歌擅长,与白居易柳宗元多有交往,白居易曾称他为“诗豪”。他曾于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集团,因实行进步政治改革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十年后,被召还京都,因游玄都观,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触犯当权者,第二次被贬。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再次被召回长安,又写了《再游云都观》一诗讽刺当权者,所以未受重用,直到晚年才做了太子宾客。刘禹锡创作《陋室铭》,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宫中,宦官专权,皇帝受制于家奴。朝廷上,牛李两党互相倾…  相似文献   

10.
冯文炳从192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起初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或出书,均署本名.直到1926年7月26日《语丝》周刊(第84期)发表其《无题之三》(系长篇小说《桥》的一章)时,他才突然弃本名,第一次署笔名“废名”.作家为何要给自己起“废名”这样一个笔名呢?将近一年之后,即1927年4月23日,他在《语丝》周刊(第128期)上发表了一组日记,题为《忘记了的日记》,所记时间为1926年6月1日至6月14日.在6月10日的日记中有一段话交代了使用这笔名的缘起:  相似文献   

11.
今天,“卡诺热机”、“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已是大家所熟悉的科学名词了。法国物理学家萨迪·卡诺(N.L.Sadi Camot,1796-1832)创立的理想热机理论,现在不仅在热机工程界受到普遍重视,而且被列为物理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然而,卡诺的理论在创立后长期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他在1824年发表的《关于火的动力和适合产生这种力的机器的考虑》(以下简称为《关于火的动力》)一书的原版直到1835年才销售完;关于他的理论的评论也只有过两次,一次是1824年的书评,另一次则出现在他弟弟为他所写的悼词中。只是到了1848年开耳芬(Lord Kelvin,1824-1907)根据卡诺定理提出绝对温标概念后,卡诺的理论才稍微引起了科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有关杨慎生平年代的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师院学报》1979年第4期上聂索同志写的《杨慎和他的“升庵诗话”》一文说:“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年间(1506)试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世宗在位的嘉靖五年(1527),以直言极谏,谪戍云南永昌”。这里,共提到杨慎的生平、卒年、进士及第和谪戍云南等四个年代。这四个年代中,除杨慎生年正确外,其余三个都不确。这有的是聂索同志一时疏忽弄错了;而有的倒是《明史》及《杨升庵先生年  相似文献   

13.
陈忱,明末清初湖州籍的小说家,字遐心,一字敬夫,笔名古宋遗民,自号雁宕山樵.据《光绪乌程县志》记载.他的先祖原籍长兴,后迁移到南浔镇,从陈忱开始定居于湖州城.他的生卒年代,由于缺乏资料,已不可洋考了,据他留下的诗歌作品,我们还可以推断他生活的大致时期.他在一首题为《九歌》的诗中曾说“我生万历时”“我今潦倒垂半百”,这首诗后自注为“壬寅初夏作”.有的说他生卒是1590—1670年(见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有的则认为他生得可能迟点,约1613年.(《辞海》)我个人意见是大约生于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卒在清代康熙元年(1662年)以后.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洋洋洒洒一百回,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金瓶梅》产生于明代末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仅以抄本流传,直到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冬才付梓刊行。明末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字中郎),不仅较早获得《金瓶梅》抄本,而且首先将其见诸于文字记载。万历二十三年(1595)袁宏道任吴县令,不久就从董其昌(字思白)处获得《金瓶梅》抄本。《袁中郎全集》书简  相似文献   

15.
明代著名学者焦的生年有三说。其一,生于嘉靖二十年(1541),此据钱大昕《疑年录》。其二,生于嘉靖十八年(1539),此据《明状元图考》说他登第时为五十一岁推断。其三,生于嘉靖十九年(1540),据容肇祖年谱、李剑雄年谱。其卒年亦有两说。其一,泰昌元年(万历四十八年),如黄宗羲《明儒学案》、钱大昕《疑年录》、《明史·焦传》。其二,万历四十七年,如黄汝亨《寓林集》。对此,笔者认为焦应生于嘉靖十九年(1540),卒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其理由如下:其一,尽管现有资料没有留下焦生年的确切记载,但其友人的文章笔记可供查找。黄汝亨(1558-1…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县)人。他的曾祖吴铭做过浙江余姚训导,祖父吴贞做过浙江仁和(即杭州)教谕。父亲吴锐,四岁丧父,弃文从商,做了个经营花线、花边的小商人。吴承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由书香门第沦为小商人的家庭里。吴承恩因为他父亲的遭遇而感到屈辱不平,可悲的是,他自己的遭遇并不比他父亲好多少。吴承恩极其聪明,他“髫龄即以文鸣于淮”,“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他的文才很早就受到郡守、前辈  相似文献   

17.
三、催攒皇木的时间发生在嘉靖37年之前 关于采办皇木之事,据《明史》记载,武宗时有一次;神宗时有一次;世宗时则有三次。 《明史·世宗》载: 嘉靖20年5月戊子,“采木湖广,四川。”嘉靖22年3月庚戌,“遣使采木湖广。” 《明实录·世宗实录》(7617页)载:  相似文献   

18.
查慎行(1650-1727年),字悔余,本名嗣琏,字夏重,晚号初白老人.海宁(今属浙江)人.清初诗人.年少时机敏聪明,5岁即能写诗,10岁时写《武侯论》,被人称为“旷世才”.可他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东巡,经友人推荐,被召往行宫赋诗,深得康熙赏识,赐以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3年后改编修,派值南书房.雍正四年(1726年),其幼弟查嗣庭主持浙江乡试,试题中有“维民所止”,被人告发说“维止”两字即“雍正”去头,劾大不敬.查嗣庭被戮尸枭首,他也被株连下狱.后虽被免罪放回,然经此浩劫乃一病不起,逾二月而亡.著有《槐簃集》、《敬业堂诗集》、《补注东坡编年诗》等.主要书斋号有槐簃、得树楼等.  相似文献   

19.
相关链接     
韩寒(1982年生)凭借着一本《三重门》,成为了少年文学阵营的掌门人。他的另类与叛逆曾经成为社会的焦点。易术(1982年生)被称为“文坛坏小子”。易术的小说没有像他的同龄人那样或多或少地描写校园生活,他拿出了《陶瓷娃娃》,企图“撕开娱乐圈鲜为人  相似文献   

20.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县(今洛阳附近)人,我国唐代的一位正直有为的政治家、文学家。早在青年时代,他就初步接触到世上疮痍,民间疾苦,满怀用世热情,要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但是,因奸相李林甫嫉贤妒能,直到天宝十二载(753)才中进士。不久,安史乱起,奔波流离,又直到乾元二年(759),才应诏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等职,因保全十五城、平定安史叛军有功,先后升任道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他关心国计民生,“往年壮心在,尝欲济时难”(《漫酬贾沔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