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弘扬苏步青教授几十年如一日重视、关心.支持基础数学教育的精神,促进基础数学教育的发展,由复旦大学、上海市教育局、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发起,设立“苏步青数学教育奖”.  相似文献   

2.
由“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理事会主办 ,江苏省教育厅承办的第六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颁奖典礼暨经验交流会于 2 0 0 3年 11月 17日在南京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 32名获奖教师参加了颁奖仪式 .“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由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项武义教授及夫人谢婉贞博士、复旦大学谷超豪院士和胡和生院士共同倡议 ,由复旦大学、上海市教育局、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奖励基金联合会发起 ,于 1992年正式设立 .其宗旨是为了表达对苏步青教授毕生致力于数学教育事业的敬意 ,弘扬苏步青教授七十年如一日重视、关心和支持基础数学教育的精神 ,促进…  相似文献   

3.
王增藩 《上海教育》2009,(15):38-39
【主要贡献和实践】 苏步青倡导学术民主,鼓励学生超过自己,执教70年,培养了上千名高才生,其中院士就有8位,可谓桃李满天下,形成了被人们称道的"苏步青效应"。 苏步青毕生致力于数学教育事业,关心、支持基础数学教育,重视中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苏步青数学教育奖”是1991年由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数学系项武义教授夫妇提议,由复旦大学、上海市教育局、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奖励基金会发起的,其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表达对苏步青教授毕生致力于数学教育事业的敬意,弘扬苏步青教授几十年如一日重视、关心、支持基础数学教育的精神,促进祖国基础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基础数学教育的发展,为科技腾飞与国家振兴而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这是国内奖励从事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容誉称号之一。  相似文献   

5.
由“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理事会主办、江苏省教育厅承办的第六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颁奖典礼暨经验交流会于 2 0 0 3年 1 1月1 7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 3 2名获奖教师以及江苏省各地市的数学教师代表和南京市部分高校的学生代表参加了颁奖仪式 .“苏步青数学教育奖”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项武义教授及夫人谢婉贞博士 ,复旦大学谷超豪院士和胡和生院士共同倡议 ,由复旦大学、上海市教育局、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奖励基金联合会发起 ,于 1 992年正式设立的 .其宗旨是为了表达对苏步青教授毕生致力于数学教育事业的敬…  相似文献   

6.
中国数学教育编辑记者工作委员会于今年3月20日在上海宣告成立。我国著名数学家、91岁高龄的苏步青教授为此题词:“祝贺数学教育编辑记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希望你们为促进我国数学教育事业多  相似文献   

7.
严师慈父心     
胡和生   《中学教育》2006,(9):23-24
1950年9月,我到了浙江大学,成为苏步青教授的研究生。那一年,浙大和北大都录取了我。我一向对几何的兴趣比较浓厚,报考前听老师说起浙江大学苏步青教授在几何学研究方面很有成就,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很幸运能跟随苏步青教授学习,走向数学研究的道路。从浙大入学迄今已经50多年了,苏先生的指导与教育使我终身受益,影响我的整个人生。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弘扬苏步青教授几十年如一日重视、关心、支持基础数学教育的精神,并为科技腾飞与国家振兴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从1992年起,由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发起,设立了以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命名的“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以下简称“苏奖”)。我省于1995年起参加该项教育奖的第三届评奖工作(第一届、第二届已分别于1992年在上海市范围、1994年在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四省市范围举行)。  相似文献   

9.
简讯     
中国数学教育编辑记者工作委员会于1993年3月20日在上海宣告成立。著名数学家、91岁高龄的苏步青教授为此题词祝贺,贺词为“祝贺数学教育编辑记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希望你们为促进我国数学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0.
苏步青院士,先后任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是“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的奠基人,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在浙江大学创立了国际公认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在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被誉为“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三位院士是其学生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1.
经国家教育部同意设立的苏步青数学教育奖是以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名字命名的数学学科的单项奖,是国内奖励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全国性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数学教育编辑记者工作委员会暨第一届理事会于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至二十一日在上海教育会堂举行。三十一位来自全国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的三十九家报刊的数学教育专职编辑记者出席了成立大会。我国著名数学家、九十一岁高龄的苏步青教授题词向大会祝贺:‘祝贺数学教育编辑记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希望你们为促进我国数学教育事业多作贡献。’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福生到  相似文献   

13.
苏步青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为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是“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的奠基人.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在浙江大学创立了国际公认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在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被誉为“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其学生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8月14日,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第九届年会暨首届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颁奖大会在南京理工大学隆重举行。开幕式和颁奖仪式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郭雷院士主持,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李大潜院士、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ETH,Zurich,Switzereland)下届主席Rolf Jeltsch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徐复铭校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增顺总编辑(CSIAM常务理事)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首届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颁奖仪式随后进行。“苏步青应用数学奖”是应用数学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数学教育编辑记者工作委员会暨第一届理事会于1993年3月20~21日在上海教育会堂举行。31位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39家报刊的数学教育专职编辑记者出席了成立大会。我国著名数学家、91岁高龄的苏步青教授闻讯题词祝贺:“祝贺数学教育编辑记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希望你们为促进我国数学教育事业多作贡献。”有关方面的领导到会讲了话。  相似文献   

16.
苏步青高等教育观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步青教授从事教学和办学实践,长达70多年。值此苏步青教授百岁寿辰暨回国执教70周年之际,我们忘不掉他为我国科教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纵观他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自己特色的教育观,是一份宝贵的财富。甘为人梯多出精英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也是一条教育规律。我们不必为学生超过自己而感到羞愧难当,而相反地应该把它看作是对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苏步青关于“培养学生一代超过一代”的观点,在《光明日报》上的“每周评论”中,被称为“苏步青效应”。苏步青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数学教育编辑记者工作委员会暨第一届理事会近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39家报刊的数学教育专职编辑、记者出席了成立大会。四川教育编辑部为工作委员会的团体会员单位。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特意为大会题词祝贺。该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术活动,组织学术会议,交流全国数学教育的研究成果,研究数学教育的形势任务及发展趋势;组织仝国教育报刊的优秀数学教育论文的评选及优秀数学教育图书、数学编辑工作论文的评选,培养、发现新作  相似文献   

18.
苏步青先生对国家、对数学科学、对数学教育的卓越贡献,他的高尚的品格,使我们非常钦佩、敬仰.苏步青先生仙逝,无疑对我们国家、特别对我国教育事业、对数学科学、对《数学教育学报》(以下简称《学报》)都是巨大的损失.我们深感悲痛,深切怀念. 春去秋来,斗转星移.苏老以一百零一岁的高龄而含笑天庭.在悲伤之余,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苏老对《学报》的关怀与帮助.一九八七到一九九一年《学报》筹办期间,申请期刊号非常困难.当时我们和张奠宙先生商议,求助于苏老.他欣然应允,还答应亲自找当时国家科委负责人谈话.当我们将申请期刊号材料寄给他时,他…  相似文献   

19.
蒋建华,江苏省泰州中学校长、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扬州大学数学教育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第七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2008年奥运火炬接力火炬手,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20.
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泠沅老师在1999年第四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颁奖典礼上作“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的演讲,同年依此在中国数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作大会报告,强调了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并提出一个教育教学的纲领性结论:搞理论要走一点极端,[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