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牛卫红 《报刊之友》2012,(11):76-77
相较于欧美国家电视真人秀节目,中国的电视求职节目诞生的较晚,在经过一个短暂低谷后以《绝对挑战》、《职来职往》的开播实现强势回归。本文主要以《职来职往》为代表分析电视求职类节目的特点,重点探讨目前节目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隐患和危机,试图寻找建构一条电视求职类节目本土化之路,实现节目的健康持久发展,彰显节目存在的现实意义更深层价值,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形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近年来,《职来职往》等求职类电视节目相继开播,掀起了电视媒体的"求职热潮",众多大学生成为了此类电视节目的重要收视群体。文章通过《职来职往》等此类节目的媒体分析,深入研究大学生群体对于电视求职类节目的收视反应,取得具有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宁迪?  都成 《今传媒》2011,(9):89-90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今天,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加剧,面对逐年增长的高校毕业生人群,2010年12月,中国教育频道与江苏卫视联手打造了一档全新的电视求职栏目——《职来职往》。本文将从电视节目制作方面以及传播学的角度对《职来职往》节目的创新手法进行客观的解读,分析该节目尚存的一些不足,进一步探求我国电视求职节目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泛娱乐化时代的今天,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成为热门的电视节目之一。本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研究现状,并阐述((职来职往))的社会意义,进一步分析电视求职节目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孙莉 《今传媒》2014,(1):87-89
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形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近年来,《职来职往》等求职类电视节目相继开播,掀起了电视媒体的“求职热潮”,众多大学生成为了此类电视节目的重要收视群体。文章通过《职来职往》等此类节目的媒体分析,深入研究大学生群体对于电视求职类节目的收视反应,取得具有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张胜英 《今传媒》2012,(5):73-74
采用广受欢迎的《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两档大型求职节目,组织学生系统观看就这两个栏目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两档电视求职节目受学生欢迎的原因,并就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鲲 《新闻传播》2012,(2):149-150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国内多档求职类节目应运而生。其中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栏目自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在众多求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本文以《职来职往》为例,结合节目特点,分析主持人在求职类节目中的多重角色,并进行阐述和分析,为同类型节目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逯延津 《新闻世界》2012,(10):39-40
自2010年底开播以来,《职来职往》以其全新的求职形式和平民化舞台,吸引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在电视荧屏上引领了求职类节目的新浪潮。本文通过传播语境、传者、传播方式等方面对《职来职往》进行解读,以期能为其他同类节目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孔晶晶  张杰 《新闻实践》2013,(11):57-59
2010年,《非你莫属》(以下简称《非》)和《职来职往》(以下简称《职》)强势来袭,电视求职节目再度火爆荧屏;到2012年,全国各大卫视相继推出电视求职节目,竞争尤为激烈.  相似文献   

10.
林瑶 《今传媒》2012,(4):62-63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今天,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加剧。2010年12月,中国教育频道与江苏卫视联手打造了一档全新电视求职栏目——《职来职往》。其有一定的亮点,但也存在隐患。本文旨在对《职来职往》节目的策划进行分析,并指出该节目存在的隐患,探求《职来职往》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1.
真人秀是近年来最热门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职场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出现并逐渐升温,这一现象与电视节目追求创新赢得竞争优势以及社会就业问题具有密切的联系,从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赢在中国》到天津卫视推出的求职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再到中国教育频道和江苏卫视联合打造的《职来职往》以及湖北电视台综合频道正在打造的《职在必得》等一系列的职场真人秀电视节目。这些职场真人秀节目给我们带来什么?下面笔者对职场真人秀节目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2010年开始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为代表的相亲类节目带动了各卫视之间婚恋真人秀节目的激战,但由于节目中部分嘉宾的出位言论和挑战伦理底线的热辣话题,相亲类真人秀节目陷入了备受争议的尴尬境地。随着相亲热渐退,求职类真人秀节目开始兴起,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等求职类节目备受瞩目,本文以《职来职往》为个案,试解析这一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3.
蔡楚泓 《新闻知识》2012,(2):94-95,98
《职来职往》是中国教育电视台1频道和江苏卫视携手打造的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其初登荧屏便脱颖而出,赢得了观众与企业的青睐。本文从节目形态切入,通过解读该节目的概况、定位、形式和内容,对国内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形态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张亚茹 《今传媒》2011,(12):66-67
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有多种结构方式,通过节目形态结构方式的互相借鉴和创新,会产生更多优秀的节目形式。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的嫁接式结构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结构方式。本文试图以中国教育电视台求职节目《职来职往》对于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的节目形态的成功嫁接为例来阐述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的嫁接式结构。  相似文献   

15.
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典范——《职来职往》前途宽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朵朵 《今传媒》2011,19(3):85-86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职来职往》作为一档全新出发的职场真人秀节目,正在紧紧抓住受众的眼球,为求职者提供工作,为企业家开办讲堂,与电视受众分享经验。它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是职场真人秀节目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6.
杨明 《记者摇篮》2008,(1):47-49
随着上世纪末中国传统就业形势的巨大变革,一种国内前所未有的崭新节目样式应运而生,即电视求职节目。一时间,求职节目从中央到地方媒体纷纷落地开花。这种以帮助劳动力解决求职就业为主旨的对象性节目从政府引导的公益化行为初始,先后经历了指令性设置、收视市场化考验、电视规律化检验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求职节目的景观。其对象性服务类节目的命运曾获得国家行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时代下,随着各类求职节目相继亮相中国电视荧屏,电视求职这种新颖的求职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兴起同国民受教育程度提高、高校扩招与就业竞争等深层次的社会因素有关,由于定位清晰、角色丰富、包装精致等原因使节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这类节目同时也存在着求职者方向单一、远离现实生活等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应采取拓宽职位范围、强化现实性等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蔡楚泓 《新闻世界》2011,(10):91-92
《职来职往》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和江苏卫视携手打造的一档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其初登荧屏便脱颖而出,赢得了众多观众与企业的青睐。本文以节目形态为切入口,通过对节目定位、形式、内容的解读,揭示了《职来职往》成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足与建议,希望能为节目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广电总局下发《<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限制了电视广告的播出时间,而植入式广告由于其不占用额外时间,在新的政策条件下,具有突出的优势.植入式广告虽然早已有之,但是2010年底到2011年相继开播的求职类综艺节目《非你莫属》、《职来职往》采用了更新颖的方式,使植入式广告的优势更加突出.本文以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节目为例,分析电视综艺节目广告植入的新形式,希望对新政策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节目——求职类节目。以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为典型代表的求职类节目一经推出,就凭借其自身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迅速地吸收了观众的眼球,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在媒体节目中占有宝贵的一席之地。求职类主要满足了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对于优秀工作的心理诉求。本文拟就以电视求职类节目这一热点话题为分析对象,从大众传播的视角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