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薇 《中国教师》2020,(5):103-104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对日常教学产生消极影响,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教师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并克服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结合教师自我效能与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研究,探讨问题解决路径,对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价值。一、教师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潜在的不良影响。文章通过实证调查,探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承诺、职业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三者的整体作用机制,发现职业承诺和职业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有显著负向影响,职业承诺对职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职业自我效能感在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作用。为此,建议建立提高职业承诺和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制度,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教育对英语教学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在强大的职业压力下,很多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教师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探讨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教师的职业倦怠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大五人格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内部干预策略。通过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大五人格问卷对150名中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提出了中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人格对其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对河北省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倦怠进行探讨,并实证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河北省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水平较高,但同时也遭受着职业倦怠的侵袭。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比小学英语教师严重,而教学效能水平比小学英语教师低。职业倦怠与教学效能感中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灾后教师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在人口变量学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县灾区221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灾区不同年级的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差异;灾区不同年级和任教年限的教师自我效能感存在着显著差异;灾区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灾区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进而得出结论:灾区教师工作压力和自我效能感能够预测教师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它与教师职业倦怠存在着密切关系。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达到预防和减缓教师职业倦怠的目的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西部地区36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男教师的去个人化现象比女教师严重,班主任在情绪疲惫和去个性化现象方面比一般教师严重,中学教师的去个性化现象比小学教师严重;(2)中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较高,男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教师;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一般教师;中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小学教师;(3)成就感、去个人化、性别、是否班主任直接预测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9.
高校英语教师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职业倦怠现象,自我效能感水平也不够理想。那么,什么是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对这两方面的研究到底有何意义呢?本文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系统的研究总结,将从这两个概念出发,探讨如何培养高校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提升其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三个纬度对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引起社会各方对教师职业的重视,教师自身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对教学行为进行恰当的归因、积极调整心态来应对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推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职业倦怠是制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重要因素。以161名高校初任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探究高校初任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职业倦怠及其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一是高校初任教师的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其职业倦怠、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二是职业倦怠在教师自我效能感与离职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这表明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有助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以降低教师离职倾向,促进高校初任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自身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对教学行为进行恰当的归因、积极调整心态来应对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3.
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理论与中学体育教师面临的困境职业倦怠(job burnout)指个体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与人际关系紧张源产生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对教师职业倦怠状态的研  相似文献   

14.
一、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理论与中学体育教师面临的困境 职业倦怠(jobburnout)指个体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与人际关系紧张源产生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对教师职业倦怠状态的研究发现,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之中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与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与成就感下降。不仅影响教师本人的生活、工作与身心健康,也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国内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教师的心理压力已经对教学工作、班级管理产生了消极影响,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专业发展,并最终影响到初、中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基于主体效能与职业倦怠之间的较高相关,通过教师专业化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参与度,进而增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效能感、职业幸福感,将有效地遏制职业倦怠在中小学教师群体间的扩展。  相似文献   

16.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方面的一种主观判断和感受。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我能力的一种信念和认识,反映教师的主观体验和能动性。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与感受,教师自我效能感对教育工作、学生发展、教师自身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教师适应环境,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的发展,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是防止职业倦怠感、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97名小学各科教师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随着职称的升高而下降,而个人教学效能感则随职称的升高而升高略有起伏;小学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水平总体上是随着教龄的增长而下降的,个人教学效能感虽略有起伏,但总体上是上升的;不同学历水平下,教龄对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包括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模式不同,并且大专学历组和本科学历组表现出相似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研究》2019,(1):66-72
以573名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考察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与幼儿园组织气氛、教师教学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从教一年内的幼儿教师的情感枯竭水平显著低于其他教龄的幼儿教师,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情感枯竭水平显著低于公办幼儿园教师。(2)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分为三类:倦怠型、低成就感型、适应型,分别占22. 17%、37. 17%、40. 66%。(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组织气氛(园长行为)和组织气氛(教师行为)均直接负向预测教师的职业倦怠;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在组织气氛(教师行为)和教师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为被试,考察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总体职业倦怠水平并不严重,教学效能感整体水平较高.将普通学校教师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行比较,发现以下特点:普通学校教师的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程度显著高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普通学校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对特殊学校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成长都存在着重要影响。为弄清教师职业效能感与教师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采用自编问卷《中山市中小学教师职业效能感问卷》与《SCL-90心理健康自评量表》两份问卷对中山市中小学2252名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对他们的职业效能感现状和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职业效能感的各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效能感总分呈近似平缓的“V”型发展趋势,最低谷出现在40~45岁的教师群体,最高分是50岁以上的教师;而SCL-90得分则呈一个近似平缓的倒“V”型发展趋势,最高分出现在40~45岁的教师群体。(3)中山市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效能感总分及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趋势是,随着教师对职业前景判断的信心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