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将影响教育的现状,计算机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有效学习模式;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必须具有丰富、实用的学习支持服务供学生选择,这对高职院校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自主学习的探讨并结舍网络教学的特征,阐述了网络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并提出如何利用网络教学来培养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英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环境下传统的、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言学习模式被教师引导的、学生积级参与的自主式教学模式所取代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7)
以移动学习的终端作为学习的媒介,通过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自主的吸取知识,自觉地进行学习。这种移动的学习模式在教学领域上以及学生学习领域上表现出很大的优势。将移动学习与英语学习相结合,可以形成英语独特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在学会自主学习下,完成学习计划。移动学习法同时也优化了英语教学资源,它融合了学生在当下网络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对网络的兴趣汇入到英语的学习之中。本文就对学生在英语移动学习上的持久度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林雅 《科教文汇》2011,(34):41-41,65
目前,大量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以及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普及,网络自主学习已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要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着手,运用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探讨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背景下,开放教育的各教学环节正逐渐向信息化发展,教学环境也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本科的教学过程逐渐过渡到了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信息化共存的局面,要想进一步开展有效的英语教学,就需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以确保学习的有效性。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混合式的教学过程,例如利用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混合式的英语教学过程,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内容,进而能够获得更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少波 《科教文汇》2020,(7):177-179
“互联网+”的背景下,开放教育的各教学环节正逐渐向信息化发展,教学环境也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本科的教学过程逐渐过渡到了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信息化共存的局面,要想进一步开展有效的英语教学,就需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以确保学习的有效性。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混合式的教学过程,例如利用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混合式的英语教学过程,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内容,进而能够获得更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进行网络环境下指导生物学科自主学习要取得成功,应该注意创设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要树立和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正确把握师生角色关系;优化网络环境下生物学科指导自主学习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刘玘芳 《科教文汇》2011,(5):111-112
计算机网络的诞生把大学英语改革带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提出了基于计算机网络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非常重要,学生自主能力影响自主学习的效果。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推广新工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模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是国家基础制造业发展的动力。但目前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理论知识混淆、教学与实践操作割裂、实验教学平台资源稀少等现象,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具有合格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为此,本研究基于数字孪生技术与实践仿真教学平台,探究数字孪生驱动协同的混合教学实践模式,构建材料成形技术课程虚拟仿真模型与数字孪生模式,通过混合式教学实践模式总体设计,展开平台建设与混合教学实践效果分析,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升,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新 《今日科苑》2009,(22):195-195
在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主要的教育目标,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而网络作为一种丰富的信息来源,有助于促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自主学习理论出发,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特点,进而探讨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不同的学生对专业课学习具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从专业课学习的特点、网上学习资源、网络环境的建设等主要方面对网络环境下专业课的自主学习模式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在完全学分制环境下,这种自主的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习的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是大学英语改革的一种新模式,为现代大学英语教育提供一个全新环境,为培养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新的挑战。为了研究目前大学生在这种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状况,对学校在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目前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今后深入探讨这种模式的教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邓杰 《科教文汇》2009,(2):155-155
对当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所面临的新的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进行了梳理,介绍了该学习模式产生的背景,从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和自我效能感三个方面分析了此模式能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带来好处。最后,指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信息检索是一门与时俱进的网络通识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快速准确地查找所需的信息,让网络资源成为学生知识储存的“外脑”。该文主要结合江苏科技大学学生背景以及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对信息检索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5.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就是利用网络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监督和指导,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进行有效地自主安排,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25)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网络教学与环境。当前,世界大学域的云空间现有网络学习环境为大学英语教学平台与模式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云空间的英语教学平台及模式可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降低学生非正常焦虑感,为其个性化与自主式学习提供便利,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对课堂教学的开展予以强有力的补充。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引入云空间教学,各院校均应致力云空间大学英语教学平台与模式的强势打造与构建。  相似文献   

17.
陈研 《情报科学》2017,35(6):115-119
【目的/意义】大数据、云计算是一种新型计算模式,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 网络信息共享,实现对各类资源高效整合。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英语教育的广泛学习模式和基本要 求。【方法/过程】利用Agent智能体来搭建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培养学生个性化、协作化能力。阐述了网络英语自主 学习的特点,详细论述多Agent建模型的构建过程。【结果/结论】提出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和评价方法,为网 络英语自主学习平台有效机制提供了理论保证和实验依据。实验证明该平台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实用 能力,所提出方案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孟亚静 《科教文汇》2010,(29):58-59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自主探究,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特长并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以上的优点,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阐释了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探讨了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外语教师的多重角色。  相似文献   

20.
《内江科技》2018,(3):147-148
《高职英语》网络课程为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和学习途径,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已逐渐成为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模式之一,但也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对《高职英语》网络课程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能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