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一个不可忽视且值得探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行为.教材观念、教材理解能力、教材运用能力构成教师教材素养的核心内涵."似是而非"地认识教材,"浅尝辄止"地理解教材,"舍本逐末"地运用教材,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教材素养缺失的主要表征.其原因是课程意识淡化、教育惯习固守、功利应试驱使和理论知识欠缺.可以通过自觉修炼课程意识、理论关照教材实践、丰富学校教研文化等策略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茹红忠 《教育文汇》2013,(24):27-28
摘要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从本质上说一种课程研发。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研发者。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明确课程不仅仅是教材,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中,要反思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策略。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理念;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敏  朱燕萍 《教育评论》2023,(2):125-130
高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教师的思政意识、能力、方法是实践课程思政的关键因素。对295份高校教师样本数据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教师的工作年限和职称在思政意识、能力、方法以及困境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学科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不及其他教师,教师最缺乏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教师认为融入方式生硬是思政教学主要问题,时间精力受限是思政教育最大障碍。因此,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着力点在于着重栽培专业课教师,着力提高教师思政能力,强化外部支持,保障教师思政教学的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应有课程意识。教材中的课文只是我们贯彻语文课程理念的一个平台,教师可从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出发,用课文教,教给学生语用知识与能力,教给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这是"用课文教"对课程意识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案意识,而课程意识淡薄。基础教育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它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与以往的课程观有较大变革。不能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理解为教师教的教材,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  相似文献   

6.
从学科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角度而言,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乃至整个思政理论课程建设的"牛鼻子",直接关系着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本身包含了教学实践本味的坚守、思政课程建设的推手、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等价值蕴含,但同样也面临着教学理念固化造成的理论观照缺位、课程改革凸显的课程设置滞后、教师主体地位羸弱致使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充分等现实困境,应通过体悟教育本真,重塑教学理念;立足育人要求,把握课程属性;加强教师发展主体意识,学会教学反思;强化教师教学合作,构建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等路径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秀兰 《考试周刊》2014,(17):89-90
<正>课程意识就是人们在考虑教学问题时,对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它关注教学的价值,强调人在教育中的作用,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内在力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行为方式,决定教学的价值取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增强课程意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一、研究教材,把握方向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只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  相似文献   

8.
高中课标课程改革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改变传统教学过份依赖教材,教师作用就是改"镦教材"的弊端为"用教材教"的教学新理念.所谓"用教材教"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自身的实践研究以及教学对象实际,领会、探讨课程与教学,把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介"加以利用的教学行为.此时,教师的教学不仅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研究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力等功能,对教材进行进一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   总被引:105,自引:0,他引:10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烈呼唤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反映和“课程哲学”,而课程观是课程意识的核心。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在教育中的行为方式、存在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教师的课程意识内在地包含着教师的主体意识、生成意识和资源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要求教师转变课程观念 ,具有反思性实践能力 ,学校应重建学校课程制度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国家启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它带来了三级课程管理、"一标多本"的教材体系、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开发等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变革。自此,"课程"日渐取代"教学",成为研究者、教研员、学校和一线教师最关注的词,"大课程观"也日渐深入人心。教师课程能力、教师课程领导力、教师课程意识、教师课程知识……这些就是伴随着新  相似文献   

11.
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黎明 《天中学刊》2003,18(4):107-110
课程理念是人们对课程的理性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对课程的认同和追求,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就是课程的实施,而怎样实施课程、实施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持有的课程理念。从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的相关性来看,课程即“文本内容与教师意识”、“教学情境与教学互动”、“价值追求与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12.
学校课程是在学校个性化培养目标指引下整合学校多方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专门设计的课程。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教师的课程能力提升与教学行为改进能否跟进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建设中,特别要加强顶层设计能力,而教学行为的改进需要考虑课堂的核心理念与教学文化——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课程资源意识提出了要求。但现阶段,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忽视了自身课程资源意识的养成与发展,在课程资源意识的树立上存在问题。因此,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教材的课程资源作用、创新课程资源整合策略,并且把握好课程资源开发的"度",从而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晓春 《湖南教育》2003,(18):30-30
一、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课程的意识比较淡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意味着教师课程观的重大变革,课程不再只是“文本课程”,而是“体验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方法运用能力,决定着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育人效果,要求广大教师做到融入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引入现实问题及时鲜活、把脉学生思想有的放矢、具备过硬素质游刃有余,必须直面存在的思想认识与课程思政建设新要求不相适应、创新能力与课程思政建设新需求不相适应、理论研究与课程思政建设新任务不相适应、能力素质与课程思政建设新形势不相适应等问题,在提升认识站位、创新思政方法、加强素养培训、常态教学反思等环节持续努力。  相似文献   

16.
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是一定教学观的载体,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标杆,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应当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7.
在智慧教育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已迅速融入高等教育,未来高等教育智慧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第一资源,未来高等教育的智慧化转型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智慧化转型以其独特的优势从教学技术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内容知识三个方面助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同时,高校教师也将面临教育教学意识数字化转型、教育教学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转型、教育教学数字化应用能力提升、数字化融入教师专业发展等诸多挑战。应通过重塑教师教育教学价值观、夯实教师数字教育教学知与能、提高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数字化专业发展能力和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等措施提高高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师、学生和课程是构成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在以往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只强调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忽视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课程是由教科书、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媒体、教学背景、教学方式等多种因素组成的。新课程对教师观念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是课程的“推行”。在课程和学生之间,教师是连接课程与学生中介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神经系统,是一个民族希望和期望的最好表达。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能力,而课程则是这种表达的最好体现。它体现着一个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总体水平和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我们作为一个课改教师,不但要利用好教材,教好教材,更要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培训内容由"教学"层面转向"课程"层面时,教师课程意识淡薄和课程开发能力薄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从教师熟悉的教材入手,通过理解教材的编排、迁移教材内容、配合进度实施和进行特色评价等途径可以帮助教师开发数学拓展课程,从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理解课程,这也是培养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