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蟹六跪而二螫,非蛇蟮之穴而无所寄托者,用心躁也”。学过《劝学篇》的都对蟹因“用心躁”而落得靠夺人之所存身的印象很深。这“心躁”若喻今人则指在对工作、学习或其他欲望的求取时急于求成、求得所产生的轻浮及急躁心理。今天,这种心理“与时”泛滥,已成为对社会,特别是对中小学生危害极大的一种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2.
论50年代末急于求成的社会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季邑在《论50年代末急于求成社会的心理》(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一文中说:50年代末全国性急于求成社会。C理的形成,是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有关的。其一,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容易使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产生急于求成的社会心理。其二,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必要的经验。其三,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迅速完成,对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急于求成社会心理的形成也起了促进作用。其四,反右斗争的扩大化,也促进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形成急于求成的社会心理。其五,当时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儿童音乐教育迅速地得到了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攀比、追随他人学习;急于求成、严加苛责等少年儿童音乐教育的误区。走出这几个误区,应清楚认识到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少年儿童音乐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深入了解和认知少年儿童学习心理,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地进行教与学,使学习音乐能成为少年儿童愉快的经历,音乐教育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些学生作文写不好,往往不是因为没有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而是受种种心理障碍的制约。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急于求成的心理有的学生在写作文时,情绪急躁,粗略地看一下题目,不加思考,拿起笔就写,有时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还是硬着头皮写,草草完成,速度惊人,但质量气人,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正常发展,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正常发挥。二、到时再说的心理有的学生,对作文时间没有概念,没有紧迫感,别的同  相似文献   

5.
牛海明 《职业技术》2007,(4):122-122
心理“紧张”现象普遍存在于比赛中的运动员身上。这种现象使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心理学工作者认识到,如何摆脱心理“紧张”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发挥至关重要。本文作者通过对320名中学生的调查看出,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都存在心理“紧张”的体验,且随着比赛的临近,这种体验加剧。为推动有关内容的理论探讨、研究和科学训练,本文对心理紧张现象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心理"紧张"现象普遍存在于比赛中的运动员身上.这种现象使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心理学工作者认识到,如何摆脱心理"紧张"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发挥至关重要.本文作者通过对320名中学生的调查看出,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都存在心理"紧张"的体验,且随着比赛的临近,这种体验加剧.为推动有关内容的理论探讨、研究和科学训练,本文对心理紧张现象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1   心跳之一--冲去心理   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普遍存在着急躁、焦虑情绪,一旦接到用人单位的签约邀请后,便认为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了,或由于担心用人单位反悔,忙于签订协议书.其实,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是要不得的.对毕业生而言,一旦盲目签约,想更改就难了,甚至有可能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抚顺市实验中学的周中棠老师经过六年时间的摸索,总结出“为进而退,退中悟理,挚理而上”的教学方法,对促进教、学心理和谐,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不久前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实验教学一等奖。本文对这种方法作了概略的介绍。针对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急于求成的心理,着重介绍了“退”的思想和基本做法。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由于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贯彻“健康第一”。使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笔者有多年一线教学的经历,认识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使体育课“亮”起来。  相似文献   

10.
试析从众心理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众心理是人类群体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从众”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消极的从众心理是盲目的、丧失个性的心理顽疾。本文试图浅析消极的从众心理对社会产生的危害,从而使人们正视这种心理现象,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尽力避免这种现象的再生  相似文献   

11.
班会活动背景: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攀比之风盛行,这种攀比心理在小学生中也比较普遍。健康积极的攀比能激发学生敢于挑战,积极竞争,也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奋发向上;不良的攀比会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 5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国民心态主要表现为急于求成、竞赛攀比、宁“左”勿右、盲从盲信等特点。这种心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政治力量的推动是根本原因 ,改变贫穷状况的强烈愿望是基本原因 ,国民自身文化素质较低 ,缺乏明察是非的能力是重要原因。这种心态是不健康的 ,它为 2 0世纪 50年代中后期党内极“左”思潮及错误决策提供了群众基础 ,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提供了社会心理准备 ,为 2 0世纪 50年代以后乃至当今种种社会不良心理种下了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建立持续发展机制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新的需求,更新课程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提高课程的整体效益,为培养未来社会成员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然而,这种适应必须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等待。改革开放20年来的经验使我们认识到,社会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初中女生在学校里是一群需要特殊关爱的群体,除了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外,在心理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是第二特征的出现和月经的不规则性,使处在这一阶段的女生情绪多变,羞涩、缺乏自信,对自己持怀疑态度。她们的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她们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和学习的社会意义,但是由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原因,使她们对体育课有一种莫名恐惧和畏难情绪,制约了她们主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激励方法作为心理引导  相似文献   

15.
“忆语文”是清代特有的一种借鉴了小说笔法的散文文体,以回忆家庭琐事为基本内容,以缠绵悱恻为艺术特色,其产生与发展均颇有时代特征。具体说,其问世并流行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城市经济的发达、女性才艺的得到重视以及明清易代所引起的追忆往事的社会心理;其思想文化背景是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和吴地文化独特色彩的影响;其文学背景是各种文体的成熟与交融和言情文学的进一步繁盛。要之,这种文体之所以能成为清代文学的一个侧影,自有其必然性。追索这种必然性,自然会给今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国民心态主要表现为急于求成、竞赛攀比、宁"左"勿右、盲从盲信等特点.这种心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治力量的推动是根本原因,改变贫穷状况的强烈愿望是基本原因,国民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缺乏明察是非的能力是重要原因.这种心态是不健康的,它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党内极"左"思潮及错误决策提供了群众基础,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提供了社会心理准备,为20世纪50年代以后乃至当今种种社会不良心理种下了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考试作弊现象现如今普遍存在于很多高中校园中。本文通过对高中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心理分析,在广泛调查基础上,提出了遏制高中生考试作弊的一些基本构想:即重视营造诚实守信的大环境;重视学生心理指导。引导高中生认识到诚实和信用是做人的根本,是未来社会的通行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达到在高中校园的这块净土上减少或杜绝考试作弊这种不诚信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现代社会所关注,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教育进程中不可忽视心理素质教育。可以说,缺乏心理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教育。本人在长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深深地认识到,取得教育的成功,必须将心理教育与班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一、心理素质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相结合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园地,加强班集体建设,创建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心理环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中的多数人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作为“社会遗产”的形式传袭下来,它深刻地影响着今人的价值取向,行为取向,其中传统负面文化对当今公务员的影响巨大。它紧缩了今人创新思维的心理世界,凝固了创新思维的活力。在它的阴影下,公务员制度创新捉襟见肘。因此,我们应该以批判的视角,辨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逐步铲除其借以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自信与成功     
自信,是指自己相信自己的一种情绪体验,是对自我力量充分肯定的心理。自信对人最主要的意义是自信能够伴你成功。多少世纪以来,成功的人认识到了自信的力量,他们唤醒了这种力量,并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