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侯静 《职大学报》2006,(2):60-61
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内涵就是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包括中国会计准则(含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方面。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较高水平的国际化,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却是相当低的。在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同时,应大力加强会计准则、制度的落实工作,使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会计实务国际化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2.
浅析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国际化是当今世界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会计已初步纳入了国际会计体系之中。加入WTO之后,为我国会计的进一步国际化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加速会计改革,促进我国会计国际化,是我国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会计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会计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该文主要就目前会计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我国会计的定位与监督以及 2 1世纪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2006.2.15,财政部在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发布会,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国际协调的过程,世界各国都要参与到这个协调过程中来。我国应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化的进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会计国际化是世界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入WTO对我国会计理论、会计模式、会计市场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等产生了重大的、多方面的影响。我国会计面对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应当考虑的对策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统一的会计规范体系;完善会计理论体系;加快会计信息化的步伐;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与资本全球流动所引致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标准的全球化:一是商品技术标准的全球化;二是资本技术标准的全球化。本文分析了我国需要国际化的会计准则的背景和重新构建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必然性,介绍了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提出了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只是迈向会计国际化的一步,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还需进行会计环境相关措施的配套。  相似文献   

7.
珠三角地区对国际化会计人才需求缺口很大,但各高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与"国际会计"的标准仍然有较大差距。本文针对各高校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三种主要模式进行分析,寻找高校国际化会计教育现状跟外资企业会计素质能力知识要求存在的差距,探讨珠三角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我国会计人才的输出提供了机遇,并对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架构展开了介绍,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性目标,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同世界经济尽快接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要求会计的核算目标也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会计变革的最终目标是将以全面机械化和电子化取代以往的手工操作民,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记账。会计国际化成为社会发展的最终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际合作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师资队伍能力不足、英语水平较难达到外方院校要求、国际化管理机制不健全、国际合作没有与国内国际化人才培养相融合等问题,针对问题分析,从确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英语能力培训、健全国际化管理机制、构建"政校行企"联动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构建国际合作背景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