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的理解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认知过程,概念是语言认知过程的产物。新的概念是贮存在人们记忆中的旧概念经过整合的结果。因此概念整合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文章介绍福克聂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分析手段,并以实例说明概念整合的认知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概念整合理论对大学教学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隐喻不4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有力工具.从认知的角度阐释了概念隐喻的意义,并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中英文广告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进行了研究.认为概念隐喻在广告语篇中起着重要作用,验证了概念隐喻理论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在词汇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教学启示,旨在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提高其记忆效率,促进学习者对词汇的活学活用,从根本上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4.
自然语言元语言理论(Natural Semantic Metalanguage)从跨文化的角度对语言进行了新的剖析.其内部层级以及层级之间的渐进衔接清晰地呈现语言形式、语言特征、概念与自我、文化实践的关系,凸显人类共同的认知特征.秉承把人类的主体认知体验与语言事实相结合的认知语言学精神,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实践具有...  相似文献   

5.
通感来自人的各种感知的相互联通,是全人类所共有的一种生理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现象。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通感构成了人类普遍的一种认知方式,从认知的视角来看,通感具有体验性,是一种隐喻。它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到另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形成人类认知客观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成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通感的映射规律从低级感官形式映射到高级感官形式,从可及性较强的概念到可极性较弱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还是一种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可有效地运用在语言的学习中。本文将以尝试性的手段,通过实验来进一步探析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和作用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是人类认知概念的工具,是一种思维方式。将隐喻引入语言教学中,可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理解新词义和句子,提升学生语文表达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南阳方言,作为南阳地区的本土语言,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语言特色和魅力。本文运用Fauconnier在1997年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南阳方言中的"瓦"字,探析隐藏在"瓦"字背后的动态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9.
概念隐喻理论(CMT)在认知语言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隐喻则是人类思维识解概念最基本的方式。Lakoff和Johnson最早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并且指出概念隐喻遍及于人们语言之中。英语阅读不仅仅是语言解码过程,更是语言、逻辑与认知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概念隐喻则起到桥梁的作用,搭建起语言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阅读过程进行探讨,揭示概念隐喻在阅读中的具体作用,试图探索出更为高效的认知阅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了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和象似性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旨在形成更为有效的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习得词汇的数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