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雷锋,我很早就听大人说过他的故事。今天,我怀着崇敬而激动的心情读了《学雷锋精神,树时代新风》这本书,脑海里装的全是雷锋的形象:助人为乐、舍己为人、严于律己……书中让我最难忘的是《好事做了一火车》一篇,写的是雷锋在出差路上接二连三地为人民做好事的故事。人的一生中,谁都会遇到“天有不测风云”的时候。当遇到困难时,如果大家都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你一把,这个世界会怎样,我简直不敢设想。然而,如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相04.9HAONIANZUOWENFUDAO信,世界将变得更美好。“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的事迹,…  相似文献   

2.
小小追星族     
两年前,我加入了“追星族”,并且追得还挺热乎那是2004年春节联欢会上,我第一次听到了周杰伦的《双截棍》,立刻就被他的风格迷住了,成了他的“发烧友”。从那以后,凡是周杰伦的歌我都不放过,而且百听不厌。我在自己的房间里也贴满了明星照片,那可真是“星光”照耀。我从音乐网站免费下载了周杰伦的好些歌曲,对他的歌简直是如数家珍:《七里香》、《东风破》、《爷爷泡的茶》……所有这些歌我都能像模像样地哼上两句。家里人都知道我是周杰伦的“粉丝”,只要有他的消息、广告,他们就赶快叫我来一睹明星的风采。爷爷不解地问:“你怎么会喜欢这…  相似文献   

3.
人要做有用的人。(《落花生》例文一)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善恶标准。(例文二《妈妈,我对您说》) 为了中华之崛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纪念白求恩》)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生命的意义》) 在逆境中不要自暴自弃,只要坚强生活下去,努力奋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例话《在逆境中勇敢奋斗的典型——丑小鸭》)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相似文献   

4.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相似文献   

5.
<正>深深是学校里出了名的“讨厌鬼”,不仅老师们不喜欢他,就连班上的小伙伴们也对他无感。只要他一从老师的眼皮底子下离开,准有坏事发生。一天午饭后,班长匆匆忙忙地跑到我跟前,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深深又去厕所玩了,这次他把整瓶洗手液插入厕所洞里。”惊讶之余,我怒火中烧,以光速般的步伐跑回教室。深深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厕所里“闹事”了,他曾把纸巾弄湿,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天堂电影院》教会我们出去闯荡的勇气,那么《海上钢琴师》则教会我们在原地坚守的执著。《天堂电影院》里说:“如果你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钢琴师却把船当成了自己的整个人生、整个世界,他用音乐为自己铸造了一个象牙塔,画地为牢,并乐在其中。任“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他面对的仍是一天变幻十种颜色却其实始终如一的大海,仍是匆匆过往、一波又一波却其实并无差别的流动的人群,他保持自己不变的信仰,保持婴儿般纯洁的心灵,我无法断定这是幸,还是不幸。  相似文献   

7.
一、合乎情节的想像(或联想)性延伸分析《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时,可设问:想像一下:祥林嫂在守寡后,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能摆脱其悲剧命运?二、合乎情境的比较式延伸讲授《人生的境界》时,可先让学生品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在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羞愧,也不为碌碌无为而懊悔,这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对照冯友兰的观点,谈谈保尔的人生达到了哪一种境界?三、逆向思维的归谬式延…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范爱农》中说:“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从课文注释看,鲁迅怀疑他可能是自杀。在高中课本“自读提示”里,说他“酒醉落水而死”,显然看作是“失足”。我认为“自杀”与“失足”之说都是不足据的。1988年9期《名人传记》登了张士瑛《范爱农之死》一文。读了此文,疑窦顿开,原来范君既非失足也非自杀,而是遭人暗算,属于他杀。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个“讨厌”的爸爸。每天一大早,他准来我房间吵我:“儿子,快起床!太阳晒屁股了!”他下班回家,就一个劲地抱我亲我,好像几年没见过我似的。吃饭了,他总是把我不爱吃的鱼啊、肉啊夹在我的饭碗里。就说看电视吧,我乐滋滋地看《蜡笔小新》,他却常常要抢过我藏在背后的遥控器,换到《大风车》、《科学博士》,要不就说:“看电视久了要变近视眼的,去观察观察你的小金鱼怎样睡觉吧!”于是,我只好生气地跑到小房间里看书或写日记去了。  相似文献   

10.
“赶马车”     
提起我班的小朋友小A,幼儿园里没有一个不知道的,也没有一个不为他而摇头的。这个小朋友好动,不好静,容易兴奋,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为所欲为。记得有一天中午,我班小朋友都陆续走进寝室准备睡觉,只有他还独自站在楼梯上不肯上楼,于是我喊了一声:“小A进来睡觉呀!”他却对我说:“我不睡觉,我要到教室拿手帕。”我一听心里就明白了七八分,他不是去拿手帕,而是想去拿玩具。烟为早晨检查时他根本就没有带手帕。)我便对他说:“等小朋友睡着了,我和你一起去好吗?”过了片刻,我便拉着他去拿“手帕”,到了教室拿完了“手帕”,…  相似文献   

11.
《苏秦始将连横》是《战国策》中的名篇。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学术界对这句话中的“秦”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指的是秦国,如刘忆苎在《战国策选讲》里解释道;“他(指苏秦)既不满意家人的态度,但又不敢怨恨他们,而把造成这种情况的罪过归于秦国不采用他的建议,以致不能‘衣锦还乡’,博得家人青眼。”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这个“秦”字指的是苏秦自己,如杨公骥在其《中国文学》第一分册里译为:“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呀。”此两种意见,孰是孰非?我认为当以后者为是。  相似文献   

12.
语文老师:上课的时候,有个同学在看杂志,我没收了他的杂志,并用杂志敲了敲他的脑袋。可是在我转身准备继续上课的时候,他的同桌竟然哈哈大笑了起来,搞得课都上不下去。我问他为什么笑, 那同学从抽屉里掏出一本《辞海》,竟然对我说:“老师,你还好没发现我看书,要不就被你砸死了。”  相似文献   

13.
一次,小朋友正在玩《开汽车》的游戏,吴洋小朋友坐在“驾驶室”里专心地开车,可他没坐多久便离开了座位,跑到“汽车”的后面,双手比划着做了几个动作。对此,我一时感到纳闷,就批评他不该随便离开岗位。他像受了很大委屈似的,低着头说:“我开的是电车,电车的辫子掉了,我把‘辫子’重新接上。”听了他的这些话,我觉得错怪了他。幼儿对外界的感受是很细致的,他常常能感受到成人生活  相似文献   

14.
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孟子对齐宣王就“不能”与“不为”之别的问题侃侃而谈:“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生动形象的比喻真是一语中的,道出了“不能”与“不为”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说“何有”     
《论语》里记载了孔子说过的两句结构极为相似的话: (A)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B)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 哉?”(《子罕》)这两句话中都有“何有于我哉?”。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译为“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译文之后还有注解,大意是:如果把“何有”看作“不难之词”,那么,“何有于我哉”便应该译成“这些事情对我有什么困难呢?”全文由自谦之词变为自述之词了。  相似文献   

16.
____C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 第I卷 基础知识及还用(3()分)———。。———、。。t。。。。。 一“————”””””’————”‘’“”“’D白居易《卖炭翁》《白氏长庆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7、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是()。 l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A、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 A.踱跷(xi)族旗(jing)敷衍塞责(ie)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 B.漩涡(Xlldn) 胆怯(qU6) 倔强挺立(沁fig)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 C.教诲(卜山)镶嵌(qidn)屈曲盘旋(qh)了世界…  相似文献   

17.
枪大王多多     
猴爸爸给小猴多多买了一支很漂亮的水枪,多多可高兴了,他天天把水枪挂在身边,见谁不顺眼,就给谁一枪,大家都害怕极了。山羊妈妈正在给小羊喂奶,多多瞄准小羊的眼睛就是一枪,吓得小羊直哭,大喊道:“妈妈我怕,我怕!”河马爷爷正在抽烟斗,多多瞄准烟斗就是一枪,河马爷爷的烟斗熄了,气得冲多多吼道:“多多,你一点儿也不懂礼貌。”多多的枪法越来越准,可大家都管他叫“水枪坏小子”,多多可想不通了,他问妈妈:“我是神枪手,可大家为什么都叫我坏小子呢?”猴妈妈板着脸说:“你老是捣蛋,不为大家做好事,不叫你坏小子叫什么呢?”一天,森林里忽然来了…  相似文献   

18.
在大森林里,有一所动物幼儿园。小熊、小猴、小猪和许多小动物,每天都在这儿学习、游戏,玩得很开心。 可是,今天小熊不太开心,好几件事儿都让他生气。 早晨,小兔正在看《动物世界》,小熊也想看,就对小兔说:“把书给我看看好吗?”小兔  相似文献   

19.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捕蛇者说》中对“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作了如下注释:“假使我不当这个差,向,从前。”编者将“向”释为“从前”,而在译文中又看不出这一意思,实在令人不解。“向”在文言文中确有“从前,以前”的义项,如“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庄子·山木》)又如初中语文教材《桃花源记》中的“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但将“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中的“向”也看作“从前”则欠妥当。如果把全句连在一起,不难看出,“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是一个追求假设关系的复句,意思是:假设我不当这个差,那么早就困苦不堪了,前半句并没有强调“从前”的必要,因为“吾不为斯役”的时间是不言自明的,尤其是后半句中的“久”字  相似文献   

20.
在类似《我的好友》等记人作文里,因所写对象和自己有关系,所以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就经常犯下“反宾夺主”的毛病,本来是想突出他人的品质,可写着写着就在不知不觉变成了写自己。一位同学在《我的好友》中写道:我的好友王雷是一个十分爱学习的人。一个夏天的晚上,天气十分闷热,一丝风也没有,我去他家叫他玩,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面看露天电影,而他却在家里写作业,我硬拉着他出去看电影,他着急地说:“我今天的学习任务还没完成,怎么能去看电影呢?”我说:“放暑假了,没有老师逼,再说你的父母都在看电影呢,还是明天再说吧。”他却决绝地说:“今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