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谈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讲清楚“素质教育”的问题是较难的,它是因历史和现实的多因素所致。我仅从学校体育的角度,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看法,愿与大家一起商榷。一、从跨世纪人才规格谈素质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份报告中指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世界各国都面临调整和改革教育的任务。我国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这就说明了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树立“全面育人”的教学指导思想,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如何?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3.
体育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面对21世纪教育改革,由当今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针对体育教学,探讨了“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的构建及实施方案”。为今后的体育教学在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人才的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地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同样是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为适应培养符合跨世纪人才的需要,高校体育也将伴随“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而进入新的改革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范围经济和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准掌握了二卜一世纪的教育,就能在竞争中占主动地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材,出好人材”。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又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学校体育做为学校教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在世纪之交,现阶段的学校体育担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体育法》的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终身体育”、“成功体育”、“快乐体育”等各种体育教育思想及各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出现;“素质教育”的推出,都给体育教学带来新的要求和冲击,也催促着体育教学的改革。1.体育教师的教改意识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条件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所特有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体育教师的教改意识,是体育教师对体育  相似文献   

7.
再接再励 同心同德 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九九六年过去了。在”九五”开局之年,学校体育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尤真令人高兴的是,厂大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据了解,向全国救国科研规划办公室申报的‘九五“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科研课题,就多达五十余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教育必须面同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在各个领域培养一批跨世纪的人才。”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各级政府应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来,“积极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师资…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中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体育教师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芳  张戈 《体育师友》2001,(2):39-39
《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指出:大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这是教育领域内的一个极其深刻的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如今,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那么,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如何?体育教师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怎样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的武术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基础教育的自我完善。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途径是学校体育。实现学校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接轨,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是广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学校体育既是学校教育主要内容之一,又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举措。体育教学将由单一的  相似文献   

11.
更新体育教育评价观念,实现体育素质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也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如何克服现行的学校体育弊端,迅速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学校体育界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体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宇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5):18-18,24
未来社会要求劳动者不仅有丰富的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还应具备健康的身体。《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科技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国民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当前我国正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鉴于自身的特点。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跨世纪新型优质合格人才的重任。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近年来 ,全国普通高校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加大了改革的力度 ,从而把整个教育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向着现代化、世界化和未来化推进。纲要中明确指出 ,学校教育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到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上来。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在体育教育与体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公平竞争、遵守纪律、协作配合、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等特殊能力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要完成这艰巨的任务 ,高校体育教师本身的素质起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德育包括五个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德育在于“言”,更在于“行”。而体育课正是以“行”为主,是通过学生的身体锻炼达到育人的效果。《课程标准》也指出:“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世纪将是科技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世纪。培养具有开拓、竞争意识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材,将是教育发展的方向。为了适应跨世纪教育的需要,当今,全国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体育教学、训练工作的研究,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训练的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市近几年来的体育教研工作以“两法”、“一条例”“两标准”为依据,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为目标,结合我市具体情况,从基础开始,从实际出发,加强了对体育教学、训练的研究,促进了体育教学及业余训练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全市体  相似文献   

17.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文化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和素质教育的几个关系及学校体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始终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成分,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要前提。因此,必须把教材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将是高等教育发生划时代变革的世纪,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为了适应跨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当今,全国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近几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实践,就跨世纪师资素质教育与高师体育教育管理改革谈谈我们的构想,以期对我国高师体育专业管理改革提供参考。1 加强跨世纪体育师资素质教育,努力培养“三强”人才我系是一个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师范类体育院系,主要任务是为大中专、中学培养体育师资。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提出了培养“一专多能”的“三强”型人才的办学模式。一是适应性强,二是竞争性强,三是发展后劲强,初步形成了培养“三强”人才的良好运行机制。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赞誉,收到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