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形成原因很多,既有生物因素,饮食因素,又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研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及影响,预防、矫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篮球比赛中常由于过于激烈的身体接触而导致一些攻击性行为,这使原本精彩的比赛蒙上阴影。而在大学生篮球赛里特别以体育院系学生的篮球比赛中出现攻击性行为最为频繁,在此通过对运动员因素、裁判员因素、功利性因素、教练员因素等多方面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避免和防止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比赛意识与比赛态度,同时使比赛更加激烈精彩。  相似文献   

3.
攻击性行为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婴儿期是攻击性行为的形成时期,婴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主要受到身心发展水平、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正确对待婴儿的攻击性行为,通过消除对攻击性行为的奖赏和关注、创设适宜的环境、运用情感宣泄、加强语言运用等方法引导成长中的儿童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69):126-127
作者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宜春学院大学生篮球比赛中的攻击性行为,主要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发生攻击性行为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占主导作用,建议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加强对篮球裁判员的管理制度、加大处惩力度及加强对观众与拉拉队员之间的管理等,防范大学生篮球比赛中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为社会规范所接受的消极行为,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幼儿时期发生攻击性行为,会阻碍儿童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健康发展。同时,攻击性行为发展具有阶段性,持续性的特征,所以在幼年时期发生的、尚未形成固习的攻击性行为,若不及时加以控制和矫正,在成年以后就可能会固性地表现在社会行为之中,造成家庭的不睦,同事关系的紧张,甚至危害他人安全和社会安定,从而给自身生涯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所以,对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继而寻求有效的控制方法,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者致力研究的课题。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心理学研究者在攻击性行为定义、影响因,素、起因以及控制策略、行为矫正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有效地研究。其中,就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方面,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维度进行了广泛的实验性研究。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做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是一个法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及教育学共同关注的问题。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发现,影响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学因素、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7.
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攻击性行为是儿童身上较为常见的不良行为,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很多,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主要有生物学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国内外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关研究,对塑造儿童良好行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园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也被称为侵犯性行为。根据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性质可以划分为无意性、表现性、工具性和敌意性这四种类型。学前儿童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来自个人的生理学因素和理解歪曲因素,家庭的教养方式,幼儿园教师的关注度程度和强化方式以及社会影响等。有效解决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以从教给儿童正确解决的问题的方式方法,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模仿榜样,强化儿童亲近社会的行为以及引导学前儿童正确观看动画片内容这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攻击性行为是自闭症儿童较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常由多种因素导致,往往会影响儿童与周围人的相处,不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发展。矫正自闭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综合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分析法、行为矫正等多种手段,通过改善环境、树立示范对象、消退促进攻击的因素、正向行为支持等策略,分阶段开展矫正训练。  相似文献   

10.
攻击性行为也称为侵犯性行为,是儿童最常见的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如打人、抓人、推人、咬人等,有时还伴有言语攻击。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受同伴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那么,当班级中攻击性行为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和处理这样的行为呢?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先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为探讨高中生学业压力与攻击性的状况及其关系.选取了安徽省安庆市两所高中的496名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学业压力和学业压力觉知水平都存在性别、地域差异:2.攻击性行为、攻击性情绪、攻击性认知的性别差异显著.攻击性行为还存在地域及年级的交互作用和性别、地域、年级的三者交互作用.来自农村的高一学生有较高的攻击性行为.来自城市的高二、高三年级学生的攻击行为要比农村学生高,来自城市的男学生的攻击性行为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不断增强:3.学业压力对攻击性中的四因子:口头攻击、自我发泄、易怒情绪、敌对认知有着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攻击是指故意操纵或破坏他人同伴关系的一种伤害性行为,它比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更加间接和隐蔽,不容易被教师和家长发现,但对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有长期的负面影响.然而,有关学前儿童关系攻击行为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本文对相关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梳理,探讨当前对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33):45-47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的孩子比较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行为,对攻击者或被攻击者的身心健康都有着许多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它。本文从攻击性行为的性质、意义等方面探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及其产生的规律。一、什么是攻击性行为心理学把攻击性行为定义为旨在导致他人身体上或心理上的痛苦的有意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行为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行为,但幼儿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则…  相似文献   

14.
黄如珊 《成才之路》2014,(17):56-57
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比较常见的,其发展状况影响幼儿人格和品德的发展,是一种不良行为。开学后的第一学期,是刚离开家庭融入集体的小班幼儿发生打人、推人、踢人等"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期,不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为什么小班是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期,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小班幼儿都有哪些攻击性行为,对个体"攻击性"行为如何矫正,值得我们思考。一、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受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的影响。虽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其生理层面的因素,但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和个体的发展则促进或抑制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是生来俱有的,它是儿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对于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我们主要从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不良行为。攻击性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意的、伤害性的或破坏性的行为,是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行为。幼儿期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行为攻击和语言攻击上。行为攻击包括打人、咬人、推人、抓人等行为;语言攻击包括骂人、威胁别人等。针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积极预防,同时一旦发现幼儿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就要  相似文献   

17.
受整个心理学认知发展趋势的影响,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使这个领域重新成为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介绍道奇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是如何分析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及其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攻击性行为是指对他人或事物采取有意侵犯、争夺或破坏的行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两种形式,其程度可轻可重,从面部表情、姿态手势、口头语言到动手打斗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因斗殴犯罪的青少年中,其攻击性行为可追溯到幼儿期,即这些青少年在幼儿期就表现出多而强的  相似文献   

19.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如身体攻击、言语攻击、破坏物品等。在教育活动中,我和家长共同配合,采取措施,来逐渐消除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使其成长为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攻击性行为侵犯了别人的利益,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这种行为还可能造成破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治安的不良后果,既不利于健全个性心理品质形成,又是日后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潜在影响因素。本文针对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实质,从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方面探究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实质,从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方面探究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预防和矫正的应对性策略,为家庭和学校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