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套试卷,特别是高考试 卷能够在变化中引领新潮流,哪怕只有一道题能够在变化中引领新潮流也是值得我们称道、欣赏和研究的。下面就湖北卷和北京卷在这方面的成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湖北卷文学作品阅读文章选的是湖北作家骆文的《怀表,很老很老了》,北京卷文学作品阅读文章选的是《普希金之家》,纵观这两篇作品阅读题和近几年的文学作品阅读题,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篇文章仍旧引领着全国文学作品阅  相似文献   

2.
高考命题专家在解答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时曾作过这样提醒:“一般不会有现成的原句可以作为答案的,答题的信息分散在作品的有关段落。”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解题信息。它表明,高考的文学作品阅读题一般没有直接  相似文献   

3.
2004年高考北京卷文学作品阅读题,是一道文本精良、设题合理的好题。该题文本的选择,继承了2003年北京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文本《夜雨诗意》的风格,仍是一篇文艺随笔性质的散文。该文本节选自冯骥才的《文学大师们的另一支笔》,1200余字,论说意味明显大于文学意味。深入研究它,会对新一轮高考复习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原题阅读材料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依据考纲,根据考点设置问题。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提问:“……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等等。这类题属于表达作用类试题。本文拟就文学作品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解法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两大变化一是调整了题型的结构比例。试卷由2004年的25道题减为21道题,主要是从Ⅰ卷删去了4道选择题,即Ⅰ卷由去年的42分减少到30分。这是继2002年以来,客观题分值的又一次大幅度下调。这一变化表明,语文学科将逐渐淡化客观题考试,而转向注重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查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这无疑是今后高考语文命题的发展趋势。二是打破了试卷的模式化。2005年试卷删减了一些常规题,推出了一些创新题。如近几年必考的字音辨析、词语选用、文言实词辨误、社科类阅读中的“概念判定”和文学作品阅读中的“双选”等,均从试卷中退出。第六大题…  相似文献   

6.
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基础训练2的阅读安排了一篇短文,这篇短文有4个自然段,主要讲“我”在展览馆为邓爷爷表演计算机操作的事。设计的问题是:“读下边的短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把短文分成三段。在逐段阅读的基础上,联系邓爷爷说的话,说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分析这道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谈生命     
这篇散阅读题着重从三个角度来检测:一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2题解释“心平气和”,不是一般的词典义。而是具体语境义。同样,3题解释“新生的力量”也必须顺着上读下来,才能找到“雨水”这个答案。如果答成“大雨”,只得1分,因为“大雨”与“雨水”还有细微差别。二是对章的整体理解。4题是对一个包含哲理的句子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八年高考语文试题第三大题第2小题,即现代文阅读部分是一篇论说有关“中华文化”发展,重点介绍“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的起源与形成的论述性说明文,分成4小题,考查四个知识面,共15分。一九八九年高考语文试题第三大题,即现代文阅读部分是一篇纪念朱自清先生的评论文,重点评论朱先生对新诗理论的贡献,分5小题,考查5个知识面,共19分。  相似文献   

9.
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的终极目的。所以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倾向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为重点考查对象。笔者分析高考诗歌鉴赏题后发现,诗歌思想感情类鉴赏题有一定的特点,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新教材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数量,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高了关于文学性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的地位势必提高,分值势必增加。2005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的分值已由往年的18分增至22分,仅次于作文题的分值。笔者通过对2006年高考《考试大纲》的研究和对近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的对比分析,认为2006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命题会呈现以下走势。  相似文献   

11.
张存收 《中学文科》2006,(10):65-65
要答好文学作品阅读题,就要掌握好解读文学作品的几个切入点。 第一。弄清题目设置的角度。一方面题目中陈述对象是什么;另一方面它是从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哪个角度设置问题的。 如04年广东卷第19题。“如何理解‘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这道题考生普遍失分较多,其原因一方面是没考虑到要扣住“天坛、太庙”这一陈述对象和“天坛、太庙”对“祖荫”的“依傍”关系这两个角度来解答;另一方面就是没有结合具体文段内容来理解“天坛、太庙”的比喻义,即没有注意文章最后一段陈述的是“树是艺术的标志”,艺术风格的形成“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而不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  相似文献   

12.
每一年的高考语文试卷,都考到现代文阅读,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而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与考查,又大都以自然科学类文章(简称“科技文”)为主。因此,掌握科技文阅读的要领,提高解答科技文阅读题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下面,姑且就科技文的阅读谈几点基本意见。先看下面一篇科技文:  相似文献   

13.
题为文之“眼”教学紧紧抓住课题向全文幅射,将课文的知识点与课题联系起来阅读有利在整体上理解课文.把握中心思想,《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习作例文,它担负着指导阅读和作文的双重任务,教学时紧扣爱字这一“题眼”,弄清文题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与分析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在题型上一般设置为选择题,其中的干扰项(错误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感情色彩错误文学作品一般都要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赏析文学作品就应该准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的色彩基调,不能褒贬错位。如2005年高考北京卷第18题C项: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文章作者史铁生有着特殊的经历,在这一经历中,他的母亲…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河南省中招英语“阅读理解”题是试卷中容量最大、比分最高的重点题目。3篇“阅读理解”短文,满分25分,占整个试卷分值的1/4。《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中学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理解”题不仅是测试考生阅读的速度、理解的程度和分析、判断、逻辑推理的准确度,也是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和  相似文献   

16.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与分析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一考点,题型上一般设置为选择题,其中的干扰项(错误项)在命题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感情色彩错误文学作品类的文章一般都要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赏析文学作品就应该准确把握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的色彩基调,不能犯褒贬错位、轻重失误的错误。如2005年高考北京卷第18题C项: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文章作者史铁生…  相似文献   

17.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与分析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一考点,题型上一般设置为选择题,其中的干扰项(错误项)在命题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感情色彩错误文学作品类的文章一般都要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赏析文学作品就应该准确把握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的色彩基调,不能犯褒贬错位、轻重失误的错误。如:2005年高考北京卷第18题C项: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文章作者史铁…  相似文献   

18.
【指导提要】以文学作品为选材的现代文阅读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连续出现 ,这符合语文教学加重文学性的要求 ,也在《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范围之内。仅从全国高考来看 ,《世间最美的坟墓》(1991年 )、《报秋》(1998年 )、《长城》(2000年 )、《门》 (2001年 )、《话说知音》 (2002年 ) ,这些散文作品都成了命题材料。特别是这三年来 ,每年必考一篇散文的阅读 ,且基本采用简答题和多选题这两种题型命题。对于散文的阅读 ,检测的重点是放在“赏”“析”二字上。顺利完成这一类考题就必须学会阅读和鉴赏散文。(1)准确把握散…  相似文献   

19.
[文题]见本刊第9期刘国良文。[题解]三个话题中前两个话题都出自文学作品,话题“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源自一篇耳熟能详的小学课文《草船借箭》,话题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需要考生有一定的识见和推理能力。这一话题传达给了我们一个信息,语文知识能力的体现源自从小不断的阅读积累。话题“戈多来了”源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等待戈多》。要完成这一话题,须对这篇课文的思想主旨和深刻意蕴烂熟于心。戈多其实是一种象征,一种希望。作文中应充分展现自己对人生的观察和深刻思考,并能结合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思辨。第…  相似文献   

20.
读点制造悬念悬吊读者的阅读胃口,是叙事性文学作品里的常用技巧。下面这篇小说的魔幻般的魅力正是源自“误会”与“悬念”,每一个“结回”之处都有作者的巧妙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