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静态酸岩反应、短岩心和长岩心酸化流动模拟试验及压汞试验研究了河斜171井岩心酸化前后孔隙结构及渗流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短岩心酸化试验得到的渗流能力改善情况较高,而长岩心酸化试验中仅位于前段的岩心与短岩心试验结果相近,而后端则有较大差异。酸化前后的压汞试验结果表明,酸化可有效改善近井地带孔喉大小,且主要改善较大孔喉,有利于提高储层渗流能力。  相似文献   

2.
东北油气分公司十屋油田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部分水井注入压力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水驱开发效果。通过不同酸液岩心溶蚀率测试实验,优选了盐酸和氢氟酸浓度,确定了酸液的主体配方:前置酸中盐酸的浓度定为8%,主体酸中盐酸的浓度定为12%,氢氟酸浓度为1%~2%。分别配制了两种前置酸和两种主体酸,通过岩心酸化实验验证了两种酸液配方酸化效果,岩心驱替实验后岩心的渗透率均得到较大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1、影响酸化效果原因分析 1.1 酸化工艺简介 酸化是依靠酸液的化学溶蚀作用以及向地层中挤酸时的水力作用来提高近井地带地层的渗透率,改善油气水流动状况,从而增加产量或注入量的工艺措施。主要适应于后期近井地带污染堵塞井。 其缺点是:处理距离短,容易二次污染伤害地层。  相似文献   

4.
孙良刚 《内江科技》2010,31(6):96-96,119
胜利油区金家油田沙一组上段2油层为生物灰岩,岩性比较致密,渗透率变化较大,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现场生产实践表明,该油田自然产能普遍较低,但经过酸化改造后,油井产量可以成倍增加。为研究酸化效果及增产机理,利用天然实际岩心进行了酸化流动实验,并对酸化前后的岩心进行了压泵、铸体分析。结果表明,酸化后的样品较酸化前的孔隙度提高了,孔吼直径增大,进汞饱和度增加。本文从微观孔隙结构变化揭示出酸化增产机理及评价酸化效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林页1井地层井壁稳定效果,室内进行了膨胀率与滚动回收率、岩心自吸、三轴抗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林页1井页岩膨胀率低、滚动回收率高,具有强自吸特征,钻井液浸泡会显著降低岩心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6.
连续油管是一种缠绕在大滚筒上,可连续下入或起出油井的一整根无螺纹连接的长油管。同常规油管作业具有减少地层伤害、作业安全可靠、节省作业时间等诸多优点。连续油管酸化工艺是用来对垂直井、大斜度井、水平井井段进行酸洗或定点注酸作业。其主要优点有:减少在作业过程中附加的地层伤害;连续油管可以带压下井内,避免采用压井液所产生的油层伤害;采用连续油管可进行过油管作业,不需起出生产管柱,避免油层与环空井液接触;由于作业过程中不需设置封隔器及起出管柱,因此,可以消除起下作业时对井口及井下压力密封所产生的损害;消除了管壁杂质或其它不可溶岩屑通过生产管柱或作业管柱进入完井井段,避免了完井管柱与酸液接触所造成的不必要的腐蚀,减少了溶解垢物及铁锈替置到地层的几率。具有很高的可实施性及安全性,尤其是在不了解生产管柱状况的情况下,也能用连续油管进行酸化作业。州62-平61井是大庆油田的一口水平井生产井,该井采用了连续油管酸化工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阐述了连续油管酸化工艺的特点及原理,并介绍了连续油管在大庆州62-平61井酸化施工情况及实施步骤,分析了连续油管酸化效果,说明连续油管酸化工艺是一种有效的受污染油层解堵增产工艺。  相似文献   

7.
滕建彬 《内江科技》2014,35(10):28-29
储层岩石架构和填隙物特点控制了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油水相对渗透率的重要参数。高54块低渗滩坝砂储层属于"半充填型"储层,蒙脱石矿物遇水膨胀造成强水敏,方解石和白云石矿物遇土酸发生中等酸敏。通过岩石学分析和岩心酸化模拟实验,形成了基于储层微观结构、敏感矿物分析和酸溶模拟实验的酸化改造论证方法,简便实用,成功使高54-x4井低渗透油层增产。  相似文献   

8.
乾安地区由于储层低孔、低渗,泥质含量较高,储层相对污染较重,单井产能下降较快。酸化是有效解除近井地带污染的主要措施,乾安采油厂从地层伤害机理研究入手,明确垢样成份,优选酸化井,不断完善酸化配方、施工工艺和措施管理办法,使酸化技术不断成熟完善,实施657口井,累增油7.1万吨,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针对油藏型储气库运行特征:注气-焖井-采气,采用人造岩心,设计模拟储气库多周期运行的长岩心注采实验,通过驱替效率以及含气饱和度分析,研究达容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多轮次注采,库容呈逐渐增加趋势,趋向于最大库容量。储气库由于储气容量大、储气压力高、储气成本低的特点已成为天然气储存与城市供气调峰的重要手段[1],主要作用是保证城市长时间供气安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具有酸化、热解堵和CO2驱等多种作用的层内自生气降压增注技术,该技术通过室内实验优选注入药剂配方,以室内动静态实验结果为供理论依据,并结合实验井的地层特点,设计注入工艺参数进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酸化是油水井增产增注的一项技术措施。原理是通过酸液对岩石胶结物或地层孔隙、裂缝内堵塞物的溶解和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地层孔隙和裂缝的渗透性。临南油田自2012年来采用有机酸、复合酸、土酸、CLO2复合酸共酸化26井次,累计增加注水量24万立方米,统计至目前有效率81.25%。2012年至今共实施油井酸化解堵21井次,施工有效率100%,增油有效率83.3%,到目前继续有效的井有15口,累计增油19433t,有效井到目前平均有效期494d。  相似文献   

12.
陈亮  何杨  何华  陶金 《内江科技》2013,34(4):150-151
针对基质酸化效果的分析,最直观的的方法就是通过增产倍比的分析比较。由于水平井和直井基质酸化过程中渗流场不同,对于传统的计算的垂直井的酸化增产倍比的方法显然不再适用,本文结合水平井酸化流速场和压力场模型,推导出了水平井砂岩基质酸化的增产倍比模型,并对传统的计算水平井酸化增产倍数的模型进行了改进。利用该模型可以对水平井砂岩基质酸化的效果可以进行比较直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华泰3井是黄桥CO2气田的-口CO2探边开发井,位于下扬子区黄桥.如皋冲断凹陷带之黄桥构造带高部位的,该井前期进行了地层测试,产能较低,经对P 组进行深部酸化改造后,试获高产CO<,2>气,无阻流量由酸化前的0.3×104m3/d提高至120×104m3/d,增产达400倍之多,达到了酸化目的.本文主要是研究酸化配方、酸化层位优选及施工工艺,并将深部酸化工艺在华泰3井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完善酸化测试工艺技术,为黄桥CO<'2>气田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井堵塞严重、层间矛盾突出、全井酸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成功研制出高温高压分层酸化工艺管柱。该管柱主要由锚定补偿机构、高温高压Y341可洗井封隔器、分层酸化节流机构、定压配水器等配套工具组成,耐高温高压,密封可靠,坐封酸化一次完成,通过投球能够实现不动管柱分层酸化。该管柱研制成功后,在B59-5井成功实施了不动管柱分三层酸化,酸化效果明显,从而为该类油藏有效注水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苏伟东 《内江科技》2011,32(9):116-116,115
酸化是有效解除近井地带污染的主要措施,乾安采油厂此前由于采用常规返排油井掉头率高并且存在一定环境污染,本文从酸化原理入手,详细探讨了油井掉头原因,从保护油井套管和杆管泵以及减少环境污染角度出发,提出了酸化碱洗返排技术,试验应用157口井,油井掉头率从90%降到目前14.6%,且不存在环境污染,从而为大规模推广应用酸化技术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南海M油田即将进行注水的三种水源进行了注水可行性分析评价,在室内开展了注入水与地层水、注水对储层伤害系列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注入水水质分析、存在细菌浓度、地层条件下平均腐蚀速率以及结垢预测分析数据,选择作为注入水的优先顺序:水源井B水源井A海水,综合,水源井B适合作为M油田J层注入水;(2)通过注水速度、注水强度、注水量对储层岩心的伤害实验,确定了该岩心具有弱速敏,岩心临界注入流量为5mL/min,注入水的渗流速度不超过80m/d,因此,建议M油田J层实际地层的注入量134-156m~3/d,临界注入量为178m~3/d,为南海M油田注入水源的优选提供依据,为该油田注水方案提供理论和基础参数支持。  相似文献   

17.
胜利油田东营凹陷、沾化凹陷等古近系泥页岩油气储层存在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低、页岩厚度大等特点,有机质成熟度跨度大,高成熟度泥页岩面积相对局限,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不均衡,文章通过对L69井、Y21井、FS1井、LS101井等胜利油田不同类型泥页岩油气藏区块岩心的岩石抗张强度实验、三轴压缩实验、断裂韧性实验等,了解岩石矿物组分、储层脆性指数、可压性评价、岩石开裂剪切状况、裂缝延伸状态、网络状裂缝形成条件及难易程度等储层改造关键因素,为下步储层改造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冷41块在早期开发过程中,测井解释层很厚,但是在很多层中,夹杂着泥质含量较高的泥质砾岩,泥质砂砾岩及泥质粉砂岩,这类岩性在电性上也表现为较高电阻,但是这类岩性物性差,基本不含油,属于非有效储层,由于受上下较厚含油砾岩层的屏蔽影响,电性上仍较高的响应值,电测解释结果有所偏差;另外不同测井系列的误差造成的解释偏差,都会对精细描述带来不利的分析结果。因此,利用系统取心井冷37-45-562井实际岩心观察和岩心分析资料与电测曲线进行对比,针对冷41块油气水层建立测井解释模型,进行测井二次解释,建立冷41块储层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16,(9):24-25
水平井在开采低渗透油藏、薄层油藏和稠油油藏等特殊油藏方面有着直井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由于钻井液在水平储层段裸露时间长,钻井液对储层的浸泡,导致水平段污染严重。与此同时,储层段为低渗透层,油气产量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针对以上两种情况,需要借助酸化压裂等增产措施来降低水平段的污染,增加水平井产量。泡沫分流酸化是一种很好的水平井增产技术。本文从水平井酸化技术难点出发,分别从泡沫的分流特性、泡沫酸FCF-N流动特征进行研究,加深了对泡沫分流酸化的认识,对泡沫分流酸化的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孙剑 《内江科技》2010,31(7):45-45,86
岩心饱和度室内分析结果是评价储层水淹状况的重要数据,而实测取心井岩样的油水饱和度常常偏离地层孔隙中的真实油水饱和度。分析了含水饱和度测量值的影响因素,以胜利油区某取心井为例,通过室内实验模拟降压脱气过程,研究了降压脱气对含水饱和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样的原始含水饱和度和溶解气油比决定降压脱气造成的含水饱和度损失,根据物理模拟实验得到的脱气前后岩样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校正实测岩样含水饱和度,使其更接近实际地层中的真实含水饱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