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人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来,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也有过很多感受,其中有一点体会最深.那就是班级工作的情感诱导。在班级工作中实施情感诱导,发挥其教育功能.关键是一个“爱”字,即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我们的天职。这种情感是教育“要求”内化的催化剂。“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要我们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他们就会接受我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对于班主任来讲,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只是“这一个”与“那一个”的差别,还有“此一时”与“彼一时”的差别。因此,班主任面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学生,必须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以保证完成不同的管理任务。笔者从教十年,当班主任九年。在班级管理中历尽甘苦,但因为能不断进行反思总结,在多次失败后终于走出一条管理与研究相结合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仁爱产生仁爱。”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爱”起来,我相信师生关系就不会紧张.班级就不会混乱,反而师生关系会更加融洽,班级内时常会出现欢歌笑语.究其原因这都来源于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4.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1997年苏教版教材是用“做减法想加法”这一教学思路贯穿于整个教材,而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2002年苏课标教材增加了“破十法”来解决退位减法。对于这一改变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教材从还原论到系统论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范本”,应该站在最高的理论基础之上。在教学进位加法过程中体现了“凑十法”这一教学观点,教学退位减11-9,苏教版教材让学生去想9 ()=11,把退位减法还原到做进位加法上,教材体现了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6道退位减被机械地还原到35道进位加,这是典型的还原论。新的苏教版新课标教材把进位加法看做系统,利用“凑十法”进行教学,无疑学生会在头脑中把加减法建立成一个有序的知识架,“破十法”可以解决因为忘记加法而不会计算减法的局面,笔者用这两种算法对不同班级进行教学,学“破十法”的班级有70%会独立做32-9,学“做减法想加法”的班级只有50%能独立做32-9。可见“破十法”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是大有益处的,苏教版教材的改变也是编者教学理念的重大转变。二、教师是教材的挖掘者教材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剧本”,不同教师对于同一个“剧本”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要想办法...  相似文献   

5.
邹晓彬 《今日教育》2007,(9S):16-17
晓彬.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28年了,凭着对教育教学工作和对学生的热爱,她把全部精办扑在教育事业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硬是把一个个纪律混乱、学风不正的班级一步步改造成为令人瞩目的优秀班级.先后被授予“全国首届百名优秀母亲”“全国首届十大当代孟母”“重庆市首届十大杰出母亲”  相似文献   

6.
我从教近三十年.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任教于省一级重高.学校的学生素质总体非常优秀,自我管理能力也很突出。但即便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有时仍会碰到一些棘手的教育问题。2009年在一个刚接手的班级上课,我遭遇了一个学生的“冷拒绝”。  相似文献   

7.
这学期,我接了一个新班。为更好地了解学生.第一节课我就要求学生以“的我”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自己的特点.顺便把新学年的目标也写进去。我想这样的作文,学生一定会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没想到事与愿违,学生写出的大多是“平凡的我”。他们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就连新学期的打算也只是“好好学习。争取不拖班级后腿”之类。  相似文献   

8.
班级是学校里最小的一个“家庭”,但它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因为它的成员是来自四面八方,而且思想较为复杂并且可塑性很强的青少年.因此管理一个班级无疑不比管理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容易。然而,要管理好一个班级也并非无规律可寻。“以学生为本”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根本途径。“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团结协作、互相监督等渠道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实践证明,班级管理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原则.才能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因此,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参与班级管理。近年来,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是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据此,班级管理并不只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也事关学校领导、教师、教辅人员,当然更事关每一位学生。为了及时、全方位地掌控班级情况,不少中小学班主任常在班级安插“眼线”,经常向学生搜集班级情报,并及时对相关问题学生进行有效教育。2010年,我国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在微博上,针对中小学班级“眼线”问题,提出了“小学生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等观点,这些观点一出,引得不少家长、班主任和学者们的激烈争论。笔者也对这一话题有较大兴趣,故结合班级管理实践,谈谈班级“眼线”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教室里有这样的一个醒目的大字:“静”!时刻在提醒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确实,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一个学校上千的学生,没有秩序,没有纪律是不行的。但我认这些都只是手段,  相似文献   

11.
刘木之 《成才之路》2009,(36):I0009-I0010
我们所说的“发展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暂时落后有很大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的学生。他们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若没有做好转化工作,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能不能做好“发展生”的工作.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班级的荣辱和社会的风气。  相似文献   

12.
按学生成绩编班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常规做法,常常会带来班级的重新组织.学校的课程安排等诸多困难,学生的自尊心也易受伤害。如何避免以上问题,能否就在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一个“原生态”班级里进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新说”在这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与参考。由学生自主、动态分层入手,在课前、课中、课后,...  相似文献   

13.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一份报告。在报告中提出了“四大支柱”教育观,就是培养学生“会认知、会做事、会合作、会生存”。我们提出关于“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同这一教育观是一脉相承的。这也就涉及到了关于“养成教育”的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就是培养一个民族优秀素质的起点。学生的活动空间本来就不大,班级占有学生成长空间的绝大部分。所以,把“养成教育”作为班级工作的一个基点,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一个群体是否具有凝聚力,是否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几十个学生能否健康向上地成长。与班主任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我觉得刚刚接手班级工作的初始阶段.尤其是学生刚入校时的第一个月的时间,大量细致的养成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阶段的工作到位,引导合理.日后的班级工作基本上会沿着一条稳定而正确的轨道发展,也就是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秋季,我接了高一日语特色班的班主任工作。这是一个红山城“三类高中”的“三类”班级,班级的初升高入学平均分为294分。这些学生中多数有初中学习失败的切身体验,也有纪律散漫的“践行者”,而且他们似乎还要继续践行下去,以便让我开阔一下“眼界”……总之这是一个问题较多的班级。为了使这些学生能健康发展,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在班级管理中,我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运用了因势利导、分类施教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努力挖掘他们身上人性的亮点,收到一定的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一、在班级中引入“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实验的背景1.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别很大。部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强,班主任的精力主要用在“盯”另一部分学生的身上,这些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对班级日常事务的参与都表现得极其被动。甚至教师会有这样的抱怨“管几个人比管一个班级还累”。  相似文献   

17.
张锐 《辽宁教育》2007,(9):19-21
常规的班级管理是通过建立、完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借助于制度的落实构建起一个有序的、和谐的班集体。在班级中常存在问题学生,班主任认为这类学生不仅影响到班级的秩序,其问题的存在也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因此,班主任往往比较重视问题学生,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说服、批评乃至强制的措施加以纠正,这种对问题的过分关注,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不良体验,更会影响到问题的纠正。这就要求班主任应该换一种视角,从问题关注转向优势关注,通过积极的理解、接纳,充分挖掘学生问题背后的发展潜能.提高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更为适宜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严清 《江苏教育》2007,(9):52-52
梦见自己在试场上面对一道难题.说难,其实也不难,只是解释“学生”一词。醒来,悚然而惊:做了几十年教育工作.要回答这道题目,竟一时语塞。  相似文献   

19.
试论班级规模对制约教学效果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规模是指一个教学班或一个教学团体的学生人数。就教学而言.班级规模影响到教师的课堂管理.也影响到教学效果.更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的效果。但是究竟班级规模多大才合适.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总体来说.较小的班级规模倾向于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小班教学都产生了人们所期望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较小的班级只是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舞台,  相似文献   

20.
一、班级管理———重“管”,还是重“育”班级管理最重要的特性是其教育性,通过管理性的教育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发展,是班级管理最为重要的任务。任何一个班级的管理,都要建立一整套制度(规范管理、量化管理、自我管理等)。管理的严格实施,确实给班级带来了教室整洁、学生守纪、令行禁止等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但我们发现,只是简单重复的使用管理制度,学生的“自由度”就会越来越小,自主空间就会越来越窄,个性发展就会越来越难。班级管理原本要实现的各种教育目标,却由于长期忽视了“在轻松的环境中更能激发人的潜能”的规律,强制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