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中国纪录片联盟、广西电视台等单位共同举办的"中国纪录片合作论坛"2014年2月27日在广西南宁举行。论坛围绕"合作共赢、促进发展"这一主题,分主题演讲、话题互动交流等形式进行研讨,为我国纪录片今后的合作与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论坛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节目部主任石世仑主持。一、主题演讲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中国纪录片联盟秘书长刘文,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广西电视台台长周文力,青海广播电视台台长周贤安,宁夏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田宝贵,福建广播  相似文献   

2.
正值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香港十年》研讨会2007年7月8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与会嘉宾专家汇集了中宣部和广电总局的管理者、中央电视台领导、中国视协纪录片学会、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的专家学者、中央电视台《香港十年》的主创人员。他们从不同角度对《香港十年》的创作意义、表现手法提出了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3.
2012年3月9日,5集纪录片《春晚》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广电国际饭店隆重举行,来自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央电视台的主管领导,来自中国视协、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专家学者,来自央视纪录片频道管理团队、龙年春晚导演团队、纪录片《春晚》创作团队等的管理和主刨人员一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2014年12月20日,"央视大型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用国际视角讲中国故事"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李准,中宣部理论局巡视员邓晨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丹彦,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陈辉,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阎晶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等20多位领导和专家参加研讨会并围绕《1937南京记忆》的影像  相似文献   

5.
姚敏 《新闻天地》2002,(11):30-30
199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新闻杂志类节目《东方时空》,其子栏目《生活空间》(后来又经过两次改版,形成了现在《百姓故事》栏目的叙事风格)把自己定位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可以说,这个栏目的出台,开创了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生存的先河,是中国电视界探索适应中国电视观众的纪录片市场的有益尝试。其实,在中央电视台之前,上海电视台曾进行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市场方面的探索。经过精心筹划,《纪录片编辑室》栏目在该台的黄金时段播出,由于存在节目来源、运作资金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纪录片的发展蔚为大观,优秀的纪录片层出不穷,从湖南卫视以“纪录片+真人秀”模式推出的号称是“新生态纪录片”的《变形记》到中央电视台气势宏伟的《再说长江》、《大国崛起》等,无不让观众耳目一新。而今年上半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电视纪录片《河之南》更为这片绚丽增添了几分夺目的光彩。这部人文历史纪录片共分10集,分别以大河之源、大河之民、大河之都、大河之魂、大河之光、大河之歌、大河之艺、大河之学、大河之风、大河之南等为主题,  相似文献   

7.
11月16日,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科教频道承办的大型文献纪录片《科学发展铸辉煌》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陈俊宏、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罗明、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沈卫星、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王心富、军事科学院原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等领导,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学者,《科学发展铸辉煌》主创  相似文献   

8.
有 人说 ,纪录片的生命在于真实 ,真实性是电视纪录片的本质。十二年前 ,当一部完全以纪实手法摄制的电视纪录片《望长城》一经播出 ,立刻引起广大观众强烈反响。《望长城》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望长城》的总摄影师韩金度曾用4个字作答———“归真返璞”。当《潜伏行动》这部反映武警海南总队击毙武装犯罪团伙头目刘进荣的电视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 ,为了满足观众的要求 ,中央电视台竟在20天内连续播了3次。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因为它的真实。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具有一种多向性、开放性和追求新奇的特点 ,他们更习惯于通过自己的眼睛和…  相似文献   

9.
大型纪录片《春晚》一共5集,每集时长48分钟,于2012年1月23日至27日(正月初一至初五)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本片以2012年央视"春晚"为切入点,跟踪拍摄"春晚"的创作过程,同时穿插30年来"春晚"的  相似文献   

10.
李峰 《记者摇篮》2008,(4):42-43
当前栏目化纪录片的"媚俗化倾向"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整体水平已经取得了很大飞跃,在电视荧屏上也涌现出一批纪录片栏目,其中不乏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优秀纪录片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等。  相似文献   

11.
看了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不禁思潮起伏,深受震撼。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为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纪念钱学森逝世一周年,中央电视台6集传记电视纪录片《钱学森》于近日播出。该纪录片的同名书《钱学森》,由钱  相似文献   

13.
1989—2009年,电视纪录片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纪录片运动,而其中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纪录片创作是引领这一潮流的一面旗帜。本论文通过对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纪录片从内容到形式转型的分析研究,剖析了这一时期纪录片美学形态及其特征的发展状况,总结了其理论依托及其所呈现出的审美特质,并概括出这一时期的纪录片美学形态及特征为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褚嘉骅军人出身,是部队培养出来的秀才。1990年他到武警云南总队电视新闻工作站。后任中央电视台驻警部队记者站记者、解放军总政电视宣传中心新闻部副主任。2000年转来到云南电视台,任副台长。2003年至2005年,作为沪滇交流干部,他在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担任总裁助理兼纪实频道总监。在二十多年的电视创作生涯中,褚嘉骅采访过我国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二十多位外国元首和政治家、军事家,编导了一批重大题材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15.
传媒数字     
《现代视听》2013,(4):2-3
中国纪录片市场总收入四年间接近翻两番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在京发布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纪录片产业开始发力,市场四年间接近翻两番,中国纪录片正在走出"低端制作与无效传播"的恶性循环。据课题组不完全统计,2012年中国纪录片首播总量为17500小时左右,市场总投资约为13亿元,总收入超过15亿元。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激活市场、建立行业标准上发挥了驱动作用。中国纪录片成功以市场方式实现国际传播,如《春晚》《舌尖上的中国》  相似文献   

16.
董岩 《今传媒》2006,(6X):8-11
刘效礼,1943年生于山东寿光。1966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从事电视纪录片创作。1988年被评为高级编辑,1991年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1992年当选中共十四大代表,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获“中国电视金鹰奖20年突出成就奖”,2004年获“中国电视学术奖评比十周年特别贡献奖”。历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部编辑,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副主任、主任,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主任,少将军衔。现为中国视协理事、兼职研究员,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栏目化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纪录片的栏目化运作,对于中国广大的纪录片工作者来说,曾经是一个梦想。继中央电视台创办了《纪录片》栏目(现改名为《见证》)之后,一些地方台先后开办了几十个纪录片栏目,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时至今日,栏目化时代的中国纪录片,不但未见进一步发展,反而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有的纪录  相似文献   

18.
2006年7月16日,33集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2007年、2008年又两次在中央电视台重播。我作为参与大型纪录片《再说长江》的主创人员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9.
经营     
《青年记者》2009,(15):3-3
央视纪录片《水问》获AIBD2009年水源问题最佳纪录片奖 7月20日,亚太广播发展机构(AIBD)第35次年会在斐济楠边开幕。中央电视台选送的纪录片《水问》获得AIBD2009年电视大奖——水源问题最佳电视纪录片奖。  相似文献   

20.
张星 《中国广播》2004,(5):56-58
2004年2月《辽望东方周刊》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身经百战的记录片前辈、中央电视台前副台长陈汉元,在2003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之后,认为自己“被打蒙了”,被国外评委的评审取向“打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