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秋,在党中央、国务院指定宁波、深圳、青岛、大连四座沿海城市对口帮扶贵州十周年之际,贵州人民广播电台与宁波等四家城市电台,一起推出了大型系列录音报道——《回眸十年山海深情》。十年帮扶成效如何,贵州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显著提升,那里的生产是否有较大发展?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四名记者带着诸多思索,来到贵州大山深处,翻越层层叠叠的山峦,紧紧围绕宁波市提出的“让千家万户得益、让千家万户致富”的帮扶目标,  相似文献   

2.
邵珏武 《视听纵横》2007,(4):105-106
在党中央、国务院指定宁波、深圳、青岛、大连四座沿海城市对口帮扶贵州十周年之际,2006年秋,贵州人民广播电台与宁波等四家城市电台,一起推出了“回眸十年山海深情”大型系列广播新闻录音报道。十年帮扶成效如何?贵州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显著提升?那里的生产是否有较大发展?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四名记者带着探求的渴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广播如何让听众“看得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园 《声屏世界》2007,(1):30-30
如何在二十一世纪赢得广播传媒主动权?如何另辟蹊径,在发扬广播优势的同时也让“短”处不“短”?如何让广播不但可以”耳闻”也可以”目睹”,这是每一个广播人非常关心且不得不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06,(16):22-23
川剧变脸总是让人感觉神秘莫测,那一张张色彩斑斓的脸谱究竟是如何被一层一层揭开的呢?揭下来的脸谱又是如何被变走的?变脸是魔术吗?还是绝技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走转改”活动开展到一定阶段后.如何让“走”形成常态行为?如何让“转”见到真实效果?如何让“改”提升媒体影响力?2012年以来,荆门日报围绕这个课题展开探索,上到社长总编,下到记者编辑,人人参与到“走转改”活动接受磨炼。一年来,“走转改”记者精心策划报道选题,带着思考下到基层,努力为基层办实事,先后推出14组“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深化了“走转改”成果,提升了媒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吴倩倩 《新闻世界》2013,(2):106-107
近年来,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具有互动性、聚合性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新媒体赋权让公众得到了原来不可能得到的信息,为个体提供更多的表达可能和空间。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人人都是"笔杆"和"喇叭"的自媒体时代,媒体伦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那么,新媒体"赋权"对象——媒体从业人员和草根群体该如何"用权"?如何规范传播环境?如何建构传播伦理新秩序?本文将以网络事件为例运用传播赋权理论探究新媒体视域下媒体伦理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方仁 《传媒观察》2008,(6):15-17
王瑶是一名女摄影记者,王瑶认为拍摄有“三重门”,一重来自和被拍摄者的交流,让他们向记者敞开心扉;第二重是快门;还有一重是拍摄者自己的心灵之门。作为一个摄影艺术家和新闻工作者,她对于新闻撮影有什么独特的理解?她如何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在创作上精益求精?面对荣誉如何进一步提高并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闻传媒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新态势,以及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的舆论宣传大环境,新闻媒体如何做好政务新闻报道,让党报更好看,成为当下传媒业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如何让政务新闻标题有滋有味呢?笔者认为:把趣味、原味、人情味、反诘味和回味这“五味”渗入到政务新闻标题之中,让受众体会到政务新闻报道风格的清新,品味到政务新闻标题的...  相似文献   

9.
有人感叹两会报道难,难于上青天。难在哪里?难在报纸同质化严重,难在如何出新。作为一家地方都市类媒体,鲁中晨报今年的两会报道如何做出味道,怎样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我们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逆潮而动。在众多竞争对手纷纷跑步进京的同时,我们经过反复论证、研究,最终决定将全国两会“搬”到家门口,让我们的读者和编辑记者一起报道这次盛会。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春节前,“新春走基层”这张同题答卷又一次摆在了全国各地市媒体面前。如何让常规动作“走”出新意?如何更好地挖掘春节这一新闻素材的“天然富矿”?如何通过“小变化”折射“大时代”?复盘辽宁营口新闻传媒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近年来相关融媒产品,从选题策划到采访写作,再到呈现形式都不乏亮点。  相似文献   

11.
《大观周刊》2010,(29):49-49
处于现代新昆明加速发展的上升阶段,昆明房地产开发也在积极推进,城市综合体项目不断涌现。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昆明城市综合体如何避免走弯路?怎样才能为昆明城市魅力加分,并让市民受益呢?  相似文献   

12.
薛朝花 《大观周刊》2011,(18):208-208,211
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憎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我们提倡让学生“三心二意”地学,以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婷 《新闻世界》2012,(9):61-62
谁能做出镜记者?首先形象要不错,说普通话能让人听得懂;现场有发现能力,知道如何利用画面展现现场;会采访,知道遇到突发事件如何积极应对;善于观察,知道在某一具体事件中,观众到底想知道什么;会表达,知道在镜头前如何让观众喜欢看自己的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14.
河南卫视坚守文化责任,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其春晚、元宵、端午、七夕、重阳奇妙游“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取得了一定成功。而面对“出圈”后期待值水涨船高,不可避免的审美疲劳,如何让“奇妙游”继续奇妙下去?如何让“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可持续发展?深化认识、深入挖掘和浅近有趣、浅显生动的深浅之道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肖长琴 《大观周刊》2012,(39):261-261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陈臻 《新闻窗》2007,(6):65-66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内容,贵州省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也向媒体表示,要“加快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对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那么,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宣传“生态文明”呢?  相似文献   

17.
“读报节目”从电视到网络的纵深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哲 《记者摇篮》2009,(11):62-62
电视媒体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全方位多媒体效果,但当你打开电视,会发现各类读报节目充斥着荧屏。是什么让"多媒体之王"舍弃画面的长处来屈尊纸媒体的文字"?读报"类节目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让大众流连忘返?网络媒体应当如何推出自己的“读报”类栏目?  相似文献   

18.
李传翠 《大观周刊》2012,(22):48-49
2012年新年伊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2号1出台实施,贵州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文件中提出要大力支持“三州”(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民族地区跨越发展。面对这前所未有的大好机会.黔南上上下下也陷入深思: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现在的黔南.面对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无疑将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轨迹上留下标志性印记。经历了26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又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和巨大的社会压力,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和完善原有的发展模式,如何规划下一步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著名记者艾丰曾经说过,做新闻犹如挖矿。2011年是三年医改的收官之年。医改究竟改变了些什么?基层群众究竟得到了哪些实惠?医改事关百姓生命健康。医疗保障,是当下一段时期社会民生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更是“新闻富矿”。如何充分挖掘这座富矿,让医改报道出新出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