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高静 《科教文汇》2009,(1):194-195
阅读唐宋词不禁有感于作品中所表现的伤感意绪和悲剧色彩。这种悲来自于词人内心深处。唐宋词这一意绪是几千年来传统美学“以悲为美”观点的继承和发扬,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反映和折射。本文将唐宋词分为爱情青春之悲、身世家国之悲、羁旅行役之悲、山林隐逸之悲四种类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2.
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文学意象,以全宋词为考察对象,从宋词窗意象的风格特色揭示宋人通过窗意象而展现的各种情愁,并对宋词“窗意象”频繁出现的原因及“窗意象”与其他意象组合而产生的美学风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被”字句在汉语中是一种常用而特殊的句式。但因汉维两种语言类型的差异,致使学生在使用汉语被动句时出现了许多偏误,所以本文就维吾尔族学生使用被动句时的一些偏误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对策,以求对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雨属于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现象和特征,但在宋词中这一意象却反复地被运用,赋予了不同的情感色彩,它把这种丰富的情感糅合在了整个词句的情感之中,使诗句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这其中悲情意识是雨这一意象在宋词当中传递的较多的情感因素,它把这一复杂的主观情感和意志与词作者的生活经验与精神世界相结合,使词句的字里行间传递出更深厚的精神、情感因素。本文就是对雨———这一宋词中常用意象的分析,首先列举了宋词中雨经常表达的情感倾向,再次具体地分析了这其中表达和传递出来的文化悲情意识。  相似文献   

5.
代玲玲 《科教文汇》2009,(36):252-253
对于第一语言就是汉语的学习者来说,理解“差一点儿没+VP”的两种含义可以直接通过语感和具体的语境。但是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来说,理解并且熟练掌握这个句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需要对“差一点儿”句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从而帮助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学习者更好地掌握。  相似文献   

6.
得克萨斯大学心理系教授詹姆斯.W.潘尼贝克博士对单词计数的兴趣始于20多年前。当时他进行的几项研究结果显示:遭受心灵创伤后愿意尽情倾诉的人往往比绝口不谈的人心理更健康。由此.他想知道:人们使用的每一个单词中到底隐藏了多少信息.即使是最不起眼的“我”、“你”、“这”、“那”等词。  相似文献   

7.
“都+X+了,S?”句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探讨“都”前无主语,后续句为问句,且在口语中出现的句式。“都”在句首,非重读,前无任何成分的句式常常在口语中出现.本文从结构分析的角度,用客观描写的方法,将此句式的各个成分逐一分析,力求得出规律性的结论,研究目的,就是为方便留学生掌握这一句式的运用规则。  相似文献   

8.
汪毅 《科教文汇》2009,(32):255-255
成熟的作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他认为在传达某种信息时,用他习用的语言格式效果最好,用起来得心应手,而且用的是地方”,而他们正是通过这些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作家的语言风格一旦形成,往往就成为其文学上的标志性特征,如鲁迅作品中“冷峻犀利”的鲜明风格,让读者能够很容易将其与其他作家区分开来。毫无疑问,老舍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有着独特语言风格的作家,关于这一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评价到:“他(指老舍先生)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显的口语……其所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其实,老舍先生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不仅从北京口语中汲取鲜活的字和词加以灵活运用,使得语言通俗浅显、生动活泼,还有意识地对生活中各种句式进行创造性的使用,以简练的语句表现复杂的情感,形成了言简意丰、回味悠长的风格句式。本文拟结合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济南的冬天》,谈一谈在这篇文章中出现的几种风格句式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9.
梅玉荣 《知识窗》2011,(4):58-59
宋词里的爱情很少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更像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一个精彩片断,给人们留下更多空白,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补充。读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谁不会在心中构筑一个生死相依的爱情庄园?读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谁不设身处地想象着词人伤情断肠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德克萨斯大学心理系教授詹姆斯·W·潘尼贝克博士对单词计数的兴趣始于20多年前。当时他进行了几项研究,结果均表明:遭受心灵创伤后愿意尽情倾诉的人往往比绝口不谈的人心理更健康。因此,他想知道,人们使用的每一个单词中到底隐藏了多少信息——即使是最不起眼的“我”、“你”等词。  相似文献   

11.
潜伟  吕科伟 《科学学研究》2007,25(2):233-238
借助科学计量学方法,以《宋史》本纪中记载的科学技术内容为计量对象,对其进行句频分析,显示出宋代统治层对科技的关注度,可作为当时科技政策的计量指标。研究表明,宋代帝王们对天文、大气、水利、农业等最关注,一些实用性技术也有足够的关注,而基础学科相对不受重视。文章给出了各学科受关注程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对其社会政治背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总体看来,北宋初期和南宋中期的科技普遍得到重视,而两宋交替之际和南宋灭亡时期则无力顾及。比较发现,科技政策曲线和科技成果曲线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并且成果曲线滞后于政策曲线约75年。  相似文献   

12.
孙继红 《科教文汇》2012,(5):166-167
宋代院画为古代绘画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北宋到南宋(公元960-1279)三百余年间,宋代画院创作出了众多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气派和中国民族艺术特色的艺术作品.在人类的绘画领域,色彩元素体现了传统文化所独有的审美特征和情感表达方式,比起其他语言,色彩具有更直接更语言化的优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所在,重视中国画的传统色彩规律,在继承传统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开拓,以此创造出传统色彩思维的色彩魅力和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张超旭 《科教文汇》2011,(28):86-88
辛弃疾是南宋中兴词人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词人。辛词以其内容的博大精深、情感的深挚雄浑、风格的多样性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后人欣赏辛词,大都把辛词归入豪放一类。其实,辛词的风格多样,非豪放一词能概括尽之。辛词的风格有豪放、沉郁、婉约、清新、诙谐等,本文就从辛词风格的多样性出发,对辛词风格进行大致划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地域偏见,而这种偏见又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形成,"宋人"现象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今日社会对河南人的歧视正是承此而来.至于其形成原因,则除了种族及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外,也与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有关.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消除传统文化中的地域偏见.  相似文献   

15.
陈菁菁 《科教文汇》2011,(35):58-59
宋初"晚唐体"一派诗人虽然普遍都有学习姚贾的倾向,但是他们的诗风与姚贾并不尽相同。毕竟宋初的文化背景和晚唐相比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宋初"晚唐体"诗人比起贾岛、姚合,他们的生活态度比较安贫乐闲,诗风和情趣比较冲淡闲逸。因此,"晚唐体"一派诗歌的艺术渊源,似乎可以从姚贾更进一步地向前推溯,上溯到韦应物、刘长卿甚而至于盛唐的王维、孟浩然。  相似文献   

16.
宋秀萍 《科教文汇》2014,(1):160-160,162
航海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英语在其甸子表达上有自己的特点,文章从句型、句式和语言时态等方面结合典型的英文例句对航海英语的句子特点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概括总结。旨在对航海英语学习者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王东林 《科教文汇》2011,(28):89-89,208
姜夔是南宋格律派词人,在词的音律方面有很高造诣,本文试从姜词意象与词境等方面分析其"野云孤飞"与"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18.
林松华 《科教文汇》2011,(26):86-86
对文是古代文献中广泛使用的修辞表达方法,也是传统训诂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对文辞例结构,可以根据已知的词义来推知未知词义,有利于我们理解古诗文中的字词与句子。  相似文献   

19.
尽管弗雷格反对把名称的涵义和句子的思想与表象混为一谈,但是在表象、客观事物与思想三者之中,弗雷格认为最可靠的还是表象。这表明他仍然遵循了笛卡尔式的“在场形而上学”原则。罗素把某个名称所代表的对象能否被我们感知作为判定这个名称是专名还是摹状词的标准,甚至把它看做是决定一个名称的意义的标准,充分表明他以摹状词理论为核心的意义学说的经验主义本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像说认为“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实际上是把“我的思想的界限”看做世界的界限,这表明他的哲学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唯我论”。逻辑经验主义把“可证实性”作为命题意义的标准,归根到底还是把感觉经验作为意义的标准,这充分表明逻辑经验主义及其“可证实性”意义标准的表象主义、唯我论和“在场形而上学”本质。  相似文献   

20.
《天圣令》作为一部以唐令为蓝本参以宋代新制编纂的国家令典,对研究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从政府管理的视角,结合田令、赋役令、营缮令、杂令中相关令条,探讨了北宋时期政府水旱灾害的预防管理、灾害的应急管理及灾后应对处置管理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