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真实不礼貌是指字面不礼貌与实际不礼貌效果相吻合的言语行为。真实不礼貌可以分为策略型真实不礼貌与非策略型真实不礼貌。该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依据,从语用学角度对真实不礼貌言语行为的产生做了分析,并指出策略型真实不礼貌通常是说话者顺应交际动机而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而非策略型真实不礼貌往往是说话者顺应情感需求而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徐本川 《海外英语》2013,(15):253-254
真实不礼貌是指字面不礼貌与实际不礼貌效果相吻合的言语行为。真实不礼貌可以分为策略型真实不礼貌与非策略型真实不礼貌。该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依据,从语用学角度对真实不礼貌言语行为的产生做了分析,并指出策略型真实不礼貌通常是说话者顺应交际动机而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而非策略型真实不礼貌往往是说话者顺应情感需求而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汉语医患交际语境下,言语不礼貌主要通过直接性不礼貌和间接性不礼貌两种方式发生,它是交际双方为实现交际意图,如维护身份、地位、面子、宣泄负面情绪需求,而顺应语境的一种语言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4.
不礼貌言语的突出特点是言说内容威胁到听者的面子,使之感到不快、尴尬。文章通过对Verschueren的顺应论进行改善,将其分为表层顺应和深层顺应。表层顺应即维氏的语境顺应,增添的深层顺应包括交际策略顺应和交际态度顺应。改善后的顺应模型很好地解释了该类日常生活中,既表达了言者对听者尊重的交际态度,但言说内容又极其不礼貌的言语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Bousfield不礼貌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职场真人秀节目主持人的不礼貌言语进行分析和总结,证明该模式在解释中文言语交际的有效性,拓展不礼貌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6.
黄薇 《鸡西大学学报》2012,(11):121-122
不礼貌言语行为,作为礼貌言语行为的相对概念提出,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和语用学家都对礼貌言语赋予了详细阐述,但却很少关注不礼貌言语的研究。本次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为理论构架,通过对亲密家人、朋友间不礼貌言语的分析,旨在说明那些看似不礼貌言语行为具有表达交际意愿,化解冲突矛盾,加强彼此理解,增进感情交流等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7.
礼貌是日常交际中人们普遍遵循的具有良好素养的言行举止。然而在日常生活、戏剧话语中,攻击性语言、咒骂、反讽等非礼貌言语行为却极为普遍。本文基于Bousfield的直接性不礼貌和间接性不礼貌划分,以《芈月传》为语料库来源,探析了其中的女性非礼貌言语行为以充实现有研究。非礼貌策略的使用是交际双方顺应当前语境,实现交际意图的需要(如维护身份、地位、面子、宣泄负面情绪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对于(不)礼貌言语的研究大多是静态的,即对孤立的(不)礼貌言语进行单独分析,而人们将不礼貌言语转换为礼貌言语的过程是动态的,其中涉及说话者在言语互动过程中的感知与构建。作者从海伦斯宾赛欧地(Helen SpencerOatey)的和谐管理模式这一动态理论视角出发,考察了说话者如何基于言语互动中的交际需求、面子的敏感性和行为期待的动态评价构建礼貌言语的过程,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不礼貌言语的形式进行转换,得到了不礼貌言语的转换机制。不礼貌言语的转换机制对于深入了解不礼貌言语的转换过程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Bousfield的不礼貌模式下,对有女性参与的不礼貌言语语料进行分析,总结触发不礼貌言语的语境因素,揭示其对不礼貌发生的语用制约,加深人们对女性言语交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李恒 《文教资料》2011,(32):25-26
话语标记语是口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更科学地解释话语的生成和理解,从而有效地使用语言并实现成功的话语交际。本文以电视访谈节目为语料,对话语标记语"这个"和"那个"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交际主体的认知心理来探讨话语标记语在语用推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方式。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幽默言语进行分析,指出语言顺应论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幽默语言,还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更好地使用语言、选择语言和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孙胜难 《海外英语》2016,(4):194-196
采用Culpeper提出的不礼貌言语理论框架为基础,认为不礼貌也是一种交际策略,以电影《老炮儿》中主人公使用的不礼貌话语为语料,分析影片中不礼貌话语的体现及其语用含义,同时通过不礼貌言语的选择探讨其对人物塑造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非言语交际的顺应论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说和顺应论为语用学领域的研究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语言使用和语言交际进行了合理的诠释。但非言语交际行为(如身势语、副语言、沉默行为等)在日常交际生活中的表意功能同样不容忽视。然而Versehueren对非言语交际的顺应性并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阐述和说明。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人类主要交际模式的特点及分类,非言语交际的顺应本质值得探讨。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完善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将非言语交际纳入顺应论的理论框架,并尝试性提出交际顺应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以Culpeper的不礼貌策略为理论框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英剧《唐顿庄园》中非平等权势间的不礼貌言语进行语用分析,旨在深入探讨不礼貌言语及其在交际语境中的功能,以及不礼貌策略选择与交际者权势的关系。研究表明,高权势者多使用更为直截了当的不礼貌策略彰显权势差异,低权势者则采用更为间接的不礼貌策略来争夺动态权势,限制对方权势。不礼貌言语策略的选择与阐述须将交际目的、语境及特定社会因素(权势关系)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5.
何自然认为移情(emtahy)在语用学上指言语交际双方情惑相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即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并感知他人的过程。在顺应论的理论框架下,语用移情的本质是交际人在言语交际中对语言的选择,而其运行机制就是顺应。移情是语言选择的结果,同时也是顺应语境的结果。本文将从比利时语言学家维索尔论的顺应论的角度出发,以《杨澜访谈录》中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对话为实证资料从而研究移情策略对电视访谈节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自我表扬的言语行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但是在日常交际中人们仍然喜欢通过自我表扬的言语行为来表现自己。本文旨在运用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关联论、面子威胁论、会话分析以及顺应论等理论阐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自我表扬言语行为,以进一步分析人们自我表扬的各种目的。  相似文献   

17.
匿名网民的不礼貌和冒犯性行为是网络交际重要的特征。由于交际场合的特殊性,与日常言语交际一样,网媒交际中也存在大量的面子威胁行为。在验证Culpeper和Bousfield的"不礼貌"模式在汉语网络交际中的适切性并归纳汉语所特有的不礼貌策略的基础上,得出多模态不礼貌是日后研究的趋势,以及汉语方言语料是不礼貌实证研究方面语料选取的新方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王熙凤对言语顺应理论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语言交际中,言语趋同和言语偏离产生的利弊。表现在言语各个语言层面上的趋同会造成社会权势和社会地位的认同感;同样表现出的偏离现象拉开了言语交际者的距离。本着亲和力和互惠互利的交际目标才是最高效率的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实例论述了现代公关言语及其运用准则①。"言语",不同于"语言","公关语言"实为"公关言语";现代公关言语交际和一般言语交际有密切联系,现代公关言语运用准则要接受一般言语交际原则的制约,前者是后者的具体化,也是对后者的补充;现代公关言语运用准则也适用于非公关言语交际,但二者有区别。  相似文献   

20.
称呼语作为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打开社交大门的钥匙。以往的研究多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忽视了交际中语言现实和心理动机等动态因素。文章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结合具体影视语料,分别从新中国成立、文革、改革开放至今三个时期对称呼语的演变进行历时分析,探讨言语交际中称呼语是如何顺应语境要素的,旨在帮助我们在今后的言语交际中学会适时调整称呼策略,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