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静 《考试周刊》2012,(65):11-12
屈原的人生是悲剧的人生,这更体现了伟大诗人屈原的人格美,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敢于直面人生,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2.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剧价值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美好政治理想被现实击毁,最终选择了自沉汨罗.他的悲剧,是一个政治家的悲剧,是一个伟大灵魂的悲剧.屈原及其作品具有突出的悲剧美学特征,其悲剧性表现在政治理想和人生命运两个方面.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屈原悲剧的根本原因,性格和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是屈原悲剧的重要心理原因.屈原以其进步的思想、高洁的人格、不朽的作品和九死不悔的精神让后世哀思和仰慕.  相似文献   

3.
一《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彪炳千秋的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屈原在这篇自叙体的长诗中,通过对自己一生竭忠尽智、赤心为国的历史的回顾,表现了他崇高的政治理想和为祖国献身的伟大精神,表现了他崇高高洁、坚持操守的伟大人格和“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诗篇中抒发的无比深厚、炽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塑造的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洁、高大、丰满和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无限的感召力,千百年  相似文献   

4.
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旧势力的斗争是十分激烈的,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几乎全部处在时代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站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进行斗争,一些人用剑,一些人用舌与笔,一些人则两者并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603页)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未必意识到“诗言志”这种观点,但他在借用丹麦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一)这篇文章是从司马迁《史记》里的合传《屈原贾生列传》中节选出来的.作者对屈原和贾生在政治上同遭统治集团当权派打击,郁郁失意而死的坎坷一生,深表同情,而对他们为国为民竭忠尽智的伟大抱负和不畏邪恶奸佞,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光辉峻洁的人格,尤为敬重。作者的深刻用意就在于“悲其志”.讲授时要抓住这个思想感情的线索,使学生深刻体会屈原的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二)文章对屈原的政治主张,生平事迹和文学创作并没有作详细叙述和评介。在文学方面,作  相似文献   

6.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灵均,是我国战国时代楚国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六十多年的岁月中,经历了严峻的政治斗争,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代表作有长篇抒情诗《离骚》、《天问》,抒情组诗《九歌》、《九章》。这些诗歌表达了屈原为追求进步理想的斗争意志和激情,从不同角度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且不说他的诗歌怎样影响后代,直到两  相似文献   

7.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的伟大诗人。他活动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在其不平凡的一生中写下了以《离骚》为代表的一系列宏伟绚丽的“楚辞”之作。这些辞作与《诗经》中的“国风”共同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故而“风骚”并称。屈原的辞作在中国历来深入人心,对诗歌创作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奇珍。  相似文献   

8.
论屈原思想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不是一位纯粹意义上的思想家。在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论坛上,他并没有自成体系的论著以争得一家之名。但正如司马迁用了他的史学巨著《史记》一样,屈原则是用了他的《天问》、《离骚》、《九章》等伟大诗作,加入自己时代思想界的斗争,而放出了异彩! 对于屈原思想的研究,学术界曾经出现过下述几种倾向:一是习惯于用春秋战国诸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叶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时代,这是中华民族“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鲁迅、郭沫若和五四作家群以自己的文学实绩在中国文学史上划分出古代和现代意义上的文学。鲁迅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奠定了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潮流的基础,郭沫若则以他热烈的反抗的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为中国新文学开辟浪漫主义潮流的先河,获得中国新文化开拓者和奠基者形象,并以巨人的形象跻身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10.
宋玉容貌俊美,体态闲雅,才华横溢,精于音律,善于辞令,是屈原之后楚辞写作的第一人,文学史上以"屈宋"并称.宋玉的总体文学成就虽然难与屈原比肩,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创作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如果说屈原之作是伟大的政治抒情诗,那么,宋玉之作则是文学自觉时代的开端.从宋玉开始,中国文学开始了独立演进的漫长航程.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和屈原是湘楚文化哺育出来的两位历史巨人。屈原的《离骚》和毛泽东诗词则是湘楚文化中最为璀灿的艺术篇章。毛泽东十分赞赏屈原,喜爱《楚辞》。两位历史巨人虽相距两千多年,但心灵是相通的。其创作实践给人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杨静 《安康学院学报》1996,(2):14-18,21
论述屈原悲剧的审美意义,并从屈原所处的时代和他的个性特征,生平遭遇等方面来分析这一悲剧的成因;再从屈原对后世的影响中探讨其人格美的诸多方面。同时将屈原的悲剧和人格美结合起来,作进—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随着周天子的衰落,以地方自治为特点的西周封建制各个诸侯国没有了天下共主,群龙无首,兼并战争频仍,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空前动荡的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在动乱之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在国内开始实行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郡县制,以期调动国内资源,在对外关系上寻求应对的资本。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处于这种深刻变化的社会之中,对个人、国家、天下的前途和命运不能不有各种各样的思考,这些思考成就了一批文化巨人,也使这个时代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永远值得炫耀的财富。诗人屈原生当战国时代的楚国,眼见在春秋时曾不断挑战周天子权威的楚王室的衰落,而楚王和楚国官僚的昏聩贪婪,使这种衰落具有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屈原曾经想依靠自己的努力谋求楚国的振兴,因此他一方面鼓吹美政理想,一方面与邪恶势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最终他还是没有力量与邪恶势力抗衡,而又不愿意被邪恶势力所裹胁,于是,在无限悲怆的情绪下,  相似文献   

14.
两千多年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屈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屈原人格模式不仅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迈向自我完善的人格目标,同时,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又因时代变化、自身处境及理想追求对其人格内涵不断加以修复与完善,以适应"治国安邦"和"修身"、"立命"的需要.五四时期,新文化的先驱者们在"拿来"西方自由、民主、科学之火,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质疑与颠覆的同时,对屈原人格模式进行了一次空前的解构与重组,由是,屈原人格模式开始了现代意义的放逐与回归.  相似文献   

15.
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伟大诗人。在思想和政治路线上,他崇尚法家,反对儒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文艺创作上,他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成就卓著,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千多年来,由于尊儒反法思潮的影响,对于屈原的评价问题一直存在着激烈斗争。今天,在深入批判尊儒反法思潮的斗争中,我们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对屈原及其作品重新作出评价。立法图强的政治理想屈原是战国时的楚国人。他的生卒已无从考证,但从他自己的作品和《史记》的记载可以看出,他主要生活于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期。这时,已是战国晚期,离秦统一中国仅半个世  相似文献   

16.
论屈原的“内美”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美”是屈原对其个体品质的一种自我意识,它在屈原的心理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屈原与众不同的个性心理。楚王族血缘观念、荆楚巫风以及战国时代士的自我觉悟是屈原“内美”意识产生的主要根源。“内美”意识对屈原精神主体、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思维特征均产生了明显的制约作用,是屈原人格精神形成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卢瑟福本人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同时更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导师,他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天才,义以伟大的人格去关怀他们,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在评价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时,曾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马恩选集》第三卷445页)。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变革相比,虽然性质不同,但同样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一次伟大变革,也同样需要时代的巨人。所谓“巨人”是指“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同上)具有超千常人之处的伟大人物。但他们并不是能够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凭空可以杜撰理论的“超人”。他们的难能可贵之处是能在自己生…  相似文献   

19.
悲剧,作为一种重要的美学范畴,存在于各种艺术形式之中。屈原的《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伟大诗篇,其悲剧美的核心就是诗人用理想的人格完美来苛求人的价值,要求人的生命不能有任何玷污与屈辱,并为之进行了空前的斗争。本文试图从作品所描述的悲剧性矛盾冲突、主体形象的悲剧精神及作品审美意象的悲剧性来阐述《离骚》的悲剧美,并认为《离骚》的悲剧美是它对后世的深刻影响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陈丽婷 《文教资料》2008,(17):13-14
摘得诗国"诗圣"桂冠的杜甫在文学史上有着不朽的地位,这不仅因为他诗歌创作的伟大成就,也与他伟大的人格精神特别是坚强而执著的进取精神密切相关.杜甫这种伟大的人格精神已经超越了儒家思想自身的价值,是完美的人格与完美的诗歌艺术的最佳结合.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格精神的伟大民族,所谓的"诗品出于人品"反映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审美心理和习惯.杜甫对儒家思想的恪守与超越形成了自己伟大的人格精神和完美的诗歌艺术,在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时代和儒家思想培育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