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飞  李达军  刘茜 《科研管理》2019,40(11):285
同行评议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但是在同行评议中普遍存在着非同行评议现象,这个现象没有受到学者们的应有重视。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研究并回答了3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非同行评议是不可避免的吗?其次,非同行评议带来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最后,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非同行评议人?  相似文献   

2.
陈光  陈凯华  龚旭  苑怡  方新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2):1427-1433
同行评议是科学共同体的自我规范机制之一,是科学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核心运行机制是同行评议,它是遴选高质量基金项目的重要保障机制。为了使同行评议科学、客观、公正,稳步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文章从同行评议机制的发展及其优缺点出发,分析了当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机制面临的挑战:不适应跨越式发展需要,专家和管理队伍规模不适应项目申请数量增长,专家评审行为缺少对象反馈且评审专家遴选有待优化,以及项目评审流程缺少监控手段等。据此,文章提出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机制,建设“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CC)的同行评议监督与评价系统思路。文章阐述了RCC机制的动态性和科学性,总结了其在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和提高项目评审效率中的潜在用途,为进一步推进RCC机制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实践显示,同行评议的RCC改革方向是有效的,但仍需进一步完善RCC制度设计、加强评审质量监测并营造RCC评审文化。文章从多角度论述了完善科学基金同行评议机制的重要性,指明该机制所面临的挑战与可行的发展路径,为RCC监督与评价系统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同时对新时期稳步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3+X”同行评议方式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方式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项目评审的质量。近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个学科试行"3 X"新的同行专家评议方式。这项新的同行评议改制更加科学、合理,使得基金项目的评审更加客观、公正,更能确保国家基金评审项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同行评议作为科研评价的方法之一,是启蒙运动以来科学自主、自律精神的体现。但是,随着科学与技术、经济、政治的融合,学科的分化与交叉,科学活动后果的不确定性日益彰显,不仅科学活动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科学共同体的范围,科学活动的影响包括其负面影响也已经波及自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同行评议的限度凸显,对科学研究的目的、手段和后果的社会伦理评价变得更为重要。文章将在追溯同行评议的理论基础,分析同行评议的限度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建立多元化的学术评价机制,尤其是加强对科学技术活动的伦理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公众在科学技术评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俞立平  张再杰  肖成华 《情报杂志》2021,(3):201-206,F0003
[目的/意义]“以刊评文”现象长期根植于我国的科技评价中,在破除“四唯”,回归科学研究本源属性背景下,研究其局限、本质,客观对待“以刊评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在分析“以刊评文”存在的问题与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期刊级别与研究水平的用户画像,论证了“以刊评文”的本质,并建立论文评价的比较框架,讨论了小样本论文比较、同级别大样本论文比较、同级别小样本与大样本论文比较、大样本下论文跨级别比较问题。[结果/结论]大样本情况下论文发表期刊的平均质量可以代表作者水平;机构评价时应该“以刊评文”为主、同行评议为辅;人才评价应该以同行评议为主、“以刊评文”为辅;“以刊评文”能够评价科研规模而代表作评价只能评价科研质量。  相似文献   

7.
李飞  李达军  刘茜 《科研管理》2006,40(11):285-288
同行评议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但是在同行评议中普遍存在着非同行评议现象,这个现象没有受到学者们的应有重视。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研究并回答了3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非同行评议是不可避免的吗?其次,非同行评议带来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最后,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非同行评议人?  相似文献   

8.
将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中的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分为评价筹备、函评会评和绩效评价报告撰写修订发布阶段,以2015年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绩效评价为例,梳理分析其工作流程和具体实施情况等相关工作内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具有前沿探索与人才培养双重属性,同时还具有资助力度大、周期长以及考核宽松等特点,相关绩效评价工作结合该类项目特性,基于同行评议和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抽查项目与总体项目评价)设计,取得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5年度绩效报告》为精简版主报告在内的3份研究报告.研究结果提示开展科技项目评价要注重项目的 特质与要求,根据国家发展相关战略部署和要求不断改革、规范与优化流程管理,并注重开展同行评议,不断拓展科技评价的范式与边界,以促进科研项目科学合理与平稳有序发展,并促进提升我国科技评价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同行评议公正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龚旭 《科学学研究》2004,22(6):613-618
同行评议是科学评价的重要方式,也是政府基础科学资助机构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之一,公正高效的同行评议是保证科学质量的基础。本文将通过区分影响同行评议公正性的两种类型三个方面的因素,即评议过程本身的因素和评议过程以外的因素,以及评议过程中的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个人因素,较为系统地分析影响公正性诸因素,以为制定公正性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J. Rigby  J. Edler 《Research Policy》2005,34(6):784-794
Although there is some general agreement that increasing levels of collaboration amongst academics produce research papers that receive more citations, and that larger numbers of citations often imply higher quality, the issue of collaboration and its effect upon research output remains a controversial area with a wide range of views of what role collaboration plays and its general implications for quality.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process of collaboration within research networks. It considers the role of collaboration and its effect on quality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interaction within research networks (collaboration) and the extent of variability of quality within those research networks. Twenty-two scientific networks from Austria are examined. The findings of the analysis are that increasing levels of collaboration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lower levels of variability of quality within each network. The conclusion is therefore drawn that collaboration at the level of the research network acts upon research quality qua peer review and that this peer review effect is inherent throughout the research process.  相似文献   

11.
章娟  段志光  王彤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809-1814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h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和专题组讨论法为代表的定性研究法对198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5位获得者获奖前科学论文进行了评价。各种评价结果比较分析显示,不同计量方法对于同一资料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定性评价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和h指数法结果不存在相关性,与层次分析法结果呈弱相关。提示当前机械地将科学论文评价等同于文本评价、同行评议越来越注重和依靠文本机械量化的现象,都是忽略科学论文评价真正目的的反映。因此寻找和把握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联结点,成为科技评价制度创新的动力和科技管理决策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许燕  麻思蓓  郑彦宁 《科研管理》2022,43(2):170-175
   提高科技报告质量是实现科技资源有效积累、促进科技信息高效传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方式。构建融入科研管理流程的科技报告质量控制机制,将科技报告撰写主体、管理主体、评价主体行为纳入统一的科研管理平台,对科技报告进行精细化审核与评价。审核、评价行为将直接决定科技报告质量、科研项目进程与科研绩效。将科技报告质量控制与科研管理相融合能够实现对科技报告撰写、审核、评价行为的有效统一与衔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科技报告质量有效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同行评议是当前对科研项目水平进行科学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评议过程中专家评审能力的差别将会对科研项目评审结果产生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ageRank算法的评审专家信誉度度量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高斯分布函数计算评审专家的评审能力,然后利用PageRank迭代算法对评审专家的信誉度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引入时间因子对评审专家的信誉度进行度量。基于同行评议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将为科研项目评审及专家遴选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开放式同行评议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同行评议是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其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探索开放式同行评议模式以期为中国科技期刊实现有效的开放式同行评议提供参考。[方法]在分析同行评议的定义及现有模式基础上,探讨了科技期刊开放式同行评议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结果]提出了三类开放式同行评议模式,即完全开放式同行评议、有限开放式同行评议和部分开放式同行评议。[结论]不同的开放式评议模式具有不同的适宜性,可以很好的实现科技论文评审的透明性和公正性,需要在鼓励专家学者参与、审稿形式标准化、审稿平台建设、编辑能力培养上继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过度追求量化科研指标的弊端及原因探讨/FO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晓娟  宋兆杰 《科研管理》2008,29(4):164-168
学术评价主要有同行评议和量化考评两种形式。多数国家以同行评议为主,辅以量化考评。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对科研人员的学术评价越来越重视量化指标,目前有走向极端之势,这对学术发展、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都极为不利。只有完善学术评价制度,正确合理使用量化评价方法,才能发挥学术评价的激励和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16.
微观计量LPM模型在同行评议专家选择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俭  景衍斌  陈锐  赵京兴 《科学学研究》2008,26(6):1243-1247
 同行评议制度目前广泛运用于科研项目的审查、立项、监督及成果评价等领域。同行评议方法已成为贯穿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的一种方法。国内目前对同行评议的研究较多,但大都是定性和一般描述性研究,缺乏精确定量分析。本文利用线性概率模型对同行评议制度进行研究,这在国内同行评议研究中尚属首次。这种研究在方法上具有创新性,并且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同时提出新的结论和新的研究同行评议的方法,这对于指导科研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种定量评价仅是一个开端,后续将利用蒙特卡罗实验随机生成数据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周建中  徐芳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42-1648
 同行评议一直是科研机构评价中的主导方法,对科研机构的战略发展与绩效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国科学院(CAS)、德国马普学会(M&P)、美国能源部(DOE)实验室、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等世界上主要科研机构评价中同行评议的实践与方法,剖析科研机构评价中运用同行评议方法的关键要素,包括评议的对象与内容,专家来源与类型,专家遴选标准与机制,同行评议的组织方式以及评议结果的使用等,分析其差异与特点,提炼出不同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科研机构未来的同行评议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As the costs of certain typ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have escalated and as growth rates in overall national science budgets have declined, so the need for an explicit science policy has grown more urgent. In order to establish priorities between research groups competing for scarce fund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ieces of information needed by science policy-makers is an assessment of those groups' recent scientific performance. This paper suggests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at performance.After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on scientific assessment, we argue that, while there are no simple measures of the contributions to scientific knowledge made by scientists, there are a number of ‘partial indicators’ — that is, variables determined partly by the magnitude of the particular contributions, and partly by ‘other factors’. If the partial indicators are to yield reliable results, then the influence of these ‘other factors’ must be minimised. This is the aim of the method of ‘converging partial indicator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the method overcomes many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previous work on scientific assessment by incorporating the following elements: (1) the indicators are applied to research groups rather than individual scientists; (2) the indicators based on citations are seen as reflecting the impact, rather than the quality or importance, of the research work; (3) a range of indicators are employed, each of which focusses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a group's performance; (4) the indicators are applied to matched groups, comparing ‘like’ with ‘like’ as far as possible; (5) because of the imperfect or partial nature of the indicators, only in those cases where they yield convergent results can it be assum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other factors’ has been kept relatively small (i.e. the matching of the groups has been largely successful), and that the indicators therefore provide a reasonably reliable estimate of the contribution to scientific progress made by different research groups.In an empirical study of four radio astronomy observatories, the method of converging partial indicators is tested, and several of the indicators (publications per researcher, citations per paper, numbers of highly cited papers, and peer evaluation) are found to give fairly consistent results. The results are of relevance to two questions: (a) can basic research be assessed? (b) more specifically, c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search performance of radio astronomy centres be identified? We would maintain that the evidenc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sufficient to justify a positive answer to both these questions, and hence to show that the method of converging partial indicators can yield information useful to science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我国开展科技评价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现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的同行评议制度进行分析,揭示当前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的同行评议现状和问题。结合当前同行评议模式的不足,顺应国家对优化科技评价体制的要求,提出一套基于科研生态系统视角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同行评议创新模式。新的评价模式从科研活动系统出发考虑科研机构的投入,产出及科研环境等要素,以科研产出的学术创新度和贡献度为导向,对科研成果进行系统评价。评议结果更加客观完整,符合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生态。  相似文献   

20.
乔振  高巍  吴艳艳 《现代情报》2016,36(4):124-127
科技报告作为一种特殊文献,其质量的高低以及能否有效的积累、共享和交流,既反映我国当前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科技创新的程度。本文首先利用文献调查法从科技报告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控制与评价方法3个方面,对当前国内科技报告质量控制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与总结,结合工作实际,以山东省科技计划科技报告工作为例,从上述的3个方面对山东省在科技报告质量控制与评价工作中的做法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