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赣鄱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区域文化系统,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发扬具有特色的赣鄱文化,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而且有利于增强江西区域竞争力。本文根据江西的实际情况,结合文化科学发展规律,对赣鄱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进入全球化进程,各个国家都极其重视对外宣传。赣鄱文化——中国文化的优秀分支,也有着走出去的急切需求。本文以传播学相关理论为研究视域,将传播学理论和外宣翻译研究相结合,指出赣鄱文化外译的必要性、赣鄱文化中急需外译的内容及赣鄱文化外译策略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应策略,以更好的回应我国对外传播工作以及国家形象建构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岳阳龙舟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岳阳龙舟文化内涵的创新、龙舟文化品牌的打造、龙舟文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以及龙舟文化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等方面入手,提出了龙舟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龙舟竞渡的风俗备受闽南人的欢迎与热爱,龙舟文化与闽南结缘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闽南龙舟文化。龙舟文化彰显了闽南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拼搏进取、挑战自我之精神。龙舟文化对闽南精神的重塑起着重要的影响,它强化了闽南人的爱国之情,塑造了大团队意识,诉求了"商"、"义"并行的和谐理念。在当代,龙舟文化促进了闽南精神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集美龙舟产业已初具规模,逐步形成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竞赛产业等三位一体的体育产业发展形态.针对当前集美龙舟产业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强化统筹以规划产业发展布局、推进区域特色化建设以激活龙舟特色旅游、引进知名品牌赛事以增添赛事产业活力、深化龙舟文化钻研工作以创新文化服务产品,以便推动集美龙舟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龙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入现代社会,必然会融入现代体育文化的氛围,使其传统的民族文体活动,具有现代竞技体育与健身的双重内涵,形成了包括发展地方经济、弘扬民族文化在内的龙舟文化。借龙舟文化树立水城旅游城市形象,加强水城旅游的内涵性建设。  相似文献   

7.
龙舟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悠久的娱乐活动,深受人民喜爱。随着社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龙舟文化不仅在全国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且冲出了国门。但大部分人却忽略了它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本文通过对龙舟文化的研究,体现其内在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龙舟运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华夏子孙应该继承和发扬的重要文化,铜仁学院是铜仁的高等院校之一,但是却从未参加过铜仁端午节龙舟运动的比赛,龙舟运动没有更好的在铜仁学院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本文就铜仁学院组队参加铜仁端午节龙舟运动的意义、铜仁学院男子龙舟队的现状以及铜仁学院组建龙舟队的有利条件进行研究,得出铜仁学院组队参加铜仁端午龙舟可行的结论,希望可以为铜仁学院组队参加铜仁端午龙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美的感知的变化,赣鄱工艺美术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出许许多多具有艺术特色及鲜明风格的艺术品。在工艺美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赣鄱地区的艺术欣赏和文化价值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文章在分析赣鄱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赣鄱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到当今龙舟运动的社会背景及需求,以及我国高校开设龙舟运动课程的现状,找出我国高校开设龙舟运动课程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及其对策,为龙舟文化在我国的继续传承和龙舟运动的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法,对龙舟运动文化内涵以及在休闲时代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即重视龙舟运动的"民俗性";加强传统龙舟运动的发展;提高民众自主参与的意识;加强龙舟运动休闲、娱乐、健身的价值;对龙舟运动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2.
龙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入现代社会,必然会融入现代体育文化的氛围,使其传统的民族文体活动,具有现代竞技体育与健身的双重内涵,形成了包括发展地方经济、弘扬民族文化在内的龙舟文化。借龙舟文化树立水城旅游城市形象,加强水城旅游的内涵性建设。  相似文献   

13.
鄱官是被奉为田神、田祖、渔神、灾害神的地方神;鄱官节,又称鄱官日或是婆观日,是一个流传于宜春城乡地区很古老的民俗。主要分布在江西省部分地市以及湖南、贵州等地。宜春鄱官节的风俗习惯主要有:敬鄱官、晒家底、吃新等。宜春地区鄱官节出现的时期有人考证为五代十国时期;作为水神出现的时间至迟不晚于汉代;作为灾害神出现的时间在先秦。鄱官节及风俗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对土地的生殖能力的崇拜,气候因素,相近风俗的归并等。民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系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不断变异是它的特点。在这个风俗中,有的习惯消失了,有的还继续流传着,呈现纷繁的景象。  相似文献   

14.
从本质内涵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教育有特别的吁求。当前环鄱地区教育实践存在三个弊端:"非生态性";"单向度性";"非本土性",这些弊端满足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环鄱地区,必须要积极开展生态教育立法,强化区域生态科研与生态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中要切实重视通识教育,另外,还要开发实施区域生态保护相关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5.
王航东、张殿亮撰文《对龙舟文化起源与功能的新思考》指出,龙文化对中华民族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我国的龙舟运动主要分布于汉族、苗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布依族、傣族等地区。在现有可查的古籍文献中,最早记载龙舟的是战国中期的《穆天子传》。  相似文献   

16.
陈栋  章淑敏 《考试周刊》2014,(74):21-22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龙舟运动的起源、发展现状、社会文化学及内涵、龙舟文化的传承与转型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得出龙舟运动存在基础理论不成熟、应用性研究不够、个案研究事实陈述多、深入求证少等结论。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厦门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的背景、优势和困境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厦门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拥有深厚的龙舟文化底蕴和地理环境等优势,同时也面临着经费不足、专业训练水域匮乏、高水平教练缺乏、学生参与度不高等困境.建议,各高校通过建立校地、校企共建多元发展模式,筹集更多资金;建立高校龙舟协会,塑造高校龙舟运动品牌;扩大宣传力度,营造校园龙舟文化;建立完善的训练激励机制,解决学训矛盾.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涌密布的自然条件、敬奉神灵的传统习俗及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使得当地龙舟活动体现出明显的区域特点。珠江三角洲传统龙舟活动的娱乐性、竞技性和协作性特点决定其具有大众化文化特性。年复一年大众化龙舟活动的顺利开展见证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民众的团结精神与集体力量。类似的精神力量就是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城乡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文化软实力要素。  相似文献   

19.
龙舟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健身项目,是龙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我国高等院校里开展龙舟运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经费投入问题,缺乏场地设施,缺乏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龙舟运动在高校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高校应从课程建设、科研研究、训练竞赛和学生社团四个方面加强龙舟运动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龙舟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提起龙舟,人们自然就想到纪念屈原。其实,龙舟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出现比屈原所处的年代要早得多。我们考察一下龙舟的起源和演变,对于了解和掌握这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规律,自觉地应用它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不无益处。 龙舟是图腾崇拜的产物 《越地书》载“龙舟竞渡起于越王勾践”,这是不准确的。龙舟及其竞渡,实际上是蒙昧时期图腾崇拜的遗俗。那时候,由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生命安全常常受到自然力的威胁,人们由此产生了希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