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而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薄弱等问题,造成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偏移、传统道德观念淡薄,极易产生心理冲突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从而指出应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运用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实践育人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方法,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高校"实践育人"理念是对中国传统"劳动教育观"、"知行统一"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分析这些传统文化渊源,对高校实践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琴 《考试周刊》2012,(50):158-160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到动态,带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有效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通过"网上与网下、个体与集体、直接与间接、校内与校外"四位一体,构建大学生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儒家"孝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伦理道德教育中融入"孝悌文化"十分必要。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以开办讲座的方式,让"孝悌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宿舍、走进校园网络。在实施"孝悌文化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伦理亲情的教育,完善对大学生人格的理智探讨的教育,注重对大学生诚信...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当代大学生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思想根基。只有扎根于历史文化沃土,弘扬传统精华,同时借鉴西方经验,才能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卓有成效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发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根基,不仅对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体育、美育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而且对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元素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本研究通过分析、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精神价值、内容选择和具体实现路径,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谈儒家文化对提升大学生心理自我调适能力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中闪烁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对高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意识和能力,解决大学生心理的许多困惑和问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历史和传统中寻找文化力量,才能形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文化合力。整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相关内容,吸收中国近代文化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大学生对当今中国文化发展走向认识上出现的偏差,促使大学生以开放的视角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是文化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以下作用: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传统诚信观,诚信立人;批判继承传统孝文化,增强家庭观念;挖掘传统君子文化内涵,自强不息;汲取万物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是,应注意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诸如崇古保守、"中庸"歧义、重情轻理等。  相似文献   

1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它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和生存能力培养。《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它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其君子人格的养成、文质并重的发展、重视人际的情感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多方面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妍  白亮 《民族教育研究》2009,20(6):104-108
西方主流心理学的"科学"传统为心理健康的理解和测量制定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但是随着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者们开始反思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否具有文化普适性,文化与心理疾病有什么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如何理解心理健康;尝试减轻心理痛苦的手段是否植根于文化之中。本文通过对民族、文化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思考,试图对我国民族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普遍增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提高专业化教育水平、"三级功能"实现等方面提出做好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必将对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同学者依据不同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尤以西方各流派心理学思想被广为接受。反观我国传统的儒道文化,其中也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的思想。基于以上思考,在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意汲取中国儒道文化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14.
徐雅静 《文教资料》2014,(4):141-142
我国高校现已全面进入"90后"时代,这一代的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既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又集中体现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90后"大学生所具有的这些看似矛盾的思想行为特征,对高校的学生工作特别是新生转型教育工作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挑战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黄达颖 《文教资料》2011,(4):116-117
社会的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主体的思想道德水平,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和谐社会视野,以主体性德育为切入点,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异中求同"的和谐共生辩证思想,以期对实现人与社会的全方位和谐具有启示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更加深刻,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具有"口香糖思想"特征,即具有重复性、普遍性和个体性的特征,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在新形势下,需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丰富活跃学生健康良好的业余生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思想,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文章针对高职学生不良的心理特点,试图通过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到有价值的思想,构建可行性地培养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方法,期望能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思想,深深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行为和心理.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信仰观、挫折观和"中庸之道"等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取向性、高度约束特征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又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孔子"乐教"思想,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方面具有理论价值和现代价值,针对于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失衡的现象,分析了大学生人格失衡的现状及原因,并把孔子"乐教"引入现代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旨在通过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使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优秀的精神传统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文化资源和思想资源,其内核也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积极发掘传统文化,并将其指导和运用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